本报讯 (记者 阮伟康 张家溪) 纵观全球,极端天气日益频繁,如何预测并应对极端天气成为全球越来越关注的议题。精准天气预报是最难实现的事情之一。解释大气基本原理相对简单,但要精准预知地球风云的下一步走向却是复杂的。经过数百年的摸索,我们今天的天气预报仍然经常“不太准”。
如今有AI技术加持,气象预测迎来突破性创新。昨日,湖畔实验室(阿里巴巴达摩院)在北京举行决策智能产品发布会,正式发布八观气象大模型,在全球气象模型基础上引入区域多源数据,时空精度最高可达1公里×1公里×1小时。
这个“全球-区域”协同预测的气象大模型被命名为“八观”,意为“八方洞察,观测万象”。通过预训练和孪生MAE掩蔽自编码器结构,提供更好的初始化参数,学习隐藏在高波动的天气数据下的鲁棒特征表示,实现对天气的精准把握。它能融合当地的场站数据、气象实况、雷达图像、卫星图像、开源地形等多源多模态数据,增强预报结果细粒度和准确度,实现逐小时1公里网格的气象预报更新。
“八观”已率先落地新能源占比高的新型电力系统,助力国网山东电力调控中心成功预测了多次极端天气。实际运行数据显示,相比目前主流天气预报,八观气象大模型对区域辐照度、风速、云量、2米温度的预测精度分别提升40%、27%、24.0%、11.8%。
今年夏季,全国平均气温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降水偏多,华北等地更是出现了“旱涝急转”。据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介绍,今年8月25日至8月28日,受降水影响,山东省气温出现大幅度变化,3日内用电负荷总量下降20%。八观气象大模型通过构筑每小时更新一次的高精度区域天气预报网络,及时捕捉到温度变化,推动下游新能源发电功率、电力负荷预测准确率分别提升至96.5%、98.1%,有效帮助电力系统作出及时准确的调度决策。
在提供通用模型能力的基础上,八观气象大模型还将针对云量、降水等关键指标不断提升性能,有望为航空预警、农业生产、体育赛事筹备等更多场景提供决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