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设项目名称及概况
1、项目名称:三白潭综合保护(生态修复)一期工程
2、建设地点:杭州市余杭区仁和街道
3、建设概况:工程涉及三白潭湖泊水域修复面积108公顷,滨湖绿带修复面积42公顷,河港水系治理6公里。主要建设内容为水下地形优化、水生及陆生植被恢复、驳岸提升、环湖绿带修复、河港水系整治、生态监测配套提升等。本项目不涉及新增建设用地。工程概算总投资5253万元。
二、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内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分布情况
1、生态保护目标:工程评价范围内的三白潭省级重要湿地、余杭区三白潭省级重要湿地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保护红线以及调查发现到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古树名木等。
2、地表水环境保护目标:主要为三白潭、二白潭、头白潭及周边水体(黄介墩港、沈介塘港、后头港、郭家港、北姚港、石桥头港、苏衣湾港、洋口港、东塘港等)。
3、环境空气和声环境保护目标:工程实施范围及施工场地周边的东塘村、三白潭村、东新村和杨墩村等。
三、主要环境影响预测情况
1、生态环境:本工程不涉及新增建设用地,工程实施不会明显改变区域土地利用格局,施工期受影响的植被类型主要为栽植植被、农作物、河道沿岸自然植被等人工植被及次生植被;施工期对常见鼠类、两栖爬行动物及鸟类等野生动物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栖息地改变和施工噪声影响;工程施工完成后,随着植被逐渐恢复,人为干扰减少,外迁的野生动物可以回到原来的栖息地,工程建设对动植物生境影响较小。对水生生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涉水工程施工对水生维管束植物、浮游生物(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底栖生物、鱼类及水鸟的影响;本项目为生态修复工程,通过水域垃圾清理、水下地形优化及底质改良、水生动植物系统构建等生态修复措施,水生生态环境将会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工程实施不会对三白潭省级重要湿地及三白潭省级重要湿地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保护红线产生不良影响。
2、地表水环境:本工程施工期废水主要有:移动式搅拌机冲洗废水、施工机械和车辆冲洗废水、施工导流及泥浆水、底泥余水和生活污水等,施工废水经中和、隔油、沉淀等处理后全部回用,不外排,施工废水不会对周边水体产生不良影响;施工人员租用周边的居民房,不单独设置施工生活营地,生活污水均依托周边已有生活污水设施处理处理后纳管,不外排,生活污水不会对周边水体产生不良影响;工程水下地形优化采用围堰断流干地施工,施工导致的悬浮泥沙影响及水体扰动影响相对较小。运营期无废水产生,不会对周边地表水体产生不利影响,修复工程实施有利于地表水环境的改善。本工程位于平原河网区,水面线平缓,水力坡度较小,流速缓慢,局部的水下地形优化主要是为了底质改良,工程量相对较小,不会造成水位和流速等水文情势发生变化。
3、环境空气影响:施工期废气主要有施工开挖及运输扬尘、清淤产生的臭气、施工机械燃油废气及汽车尾气。在采取定期洒水等相应治理措施后,将有效控制扬尘对周边环境影响,随着施工结束施工废气影响也随之消失。本项目营运期无废气产生。
4、声环境影响:施工期噪声主要来源于土方开挖、底泥清淤、围堰桩基及护岸桩施打、材料及土方运输等施工活动,通过采取尽量选用环保低噪声设备、设置隔声围挡、合理安排作业时间等噪声防治措施,可有效减轻施工期的噪声影响。运营期无固定噪声源,管护道路及配套桥梁不通行车辆,不对声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5、固体废物影响:本工程施工期固体废物主要为水域中清理的垃圾、工程弃渣及施工废料和施工人员生活垃圾等,水域清理的垃圾主委托环卫部门清运,干化后的淤泥和开挖土方就近综合利用,施工废料有回收价值的综合利用,无回收价值的委托环卫部门清运;生活垃圾委托环卫部门清运,不会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6、环境风险影响:本工程不涉及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危险物质生产、使用、存储;施工期环境风险主要为涉水工程施工因操作不当,导致的水体污染事故;运营期环境风险主要为水生动植物生态系统构建过程可能导致的生态入侵风险。通过加强施工期环境风险防控和运营期的生态监测,环境风险可控。
四、拟采取的主要环境保护措施、环境风险防范措施以及预期效果
本项为生态修复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集中在施工期,拟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如下:
(1)冲洗废水隔油、沉淀、中和处理后回用于设备冲洗和洒水抑尘等,不外排;生活污水依托周边已有生活设施,预处理后纳管;通过采用围堰施工等方式优化清淤对水环境的悬浮泥沙扰动影响;临时材料堆场通过遮盖防淋、设置排水沟、场地清洁等方式来减缓对环境的影响。
(2)合理划定施工范围,减少临时工程对园地和耕地的占用;占用前表土保存用于后期场地恢复;对调查发现的野大豆等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实施迁移保护;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减缓噪声、灯光等对周边的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影响;合理安排清淤等涉水施工时间,避开汛期和鱼类繁殖期,通过采取围堰法、优化施工工艺等方式减缓对水生生态的影响。
(3)通过设置施工围挡、遮盖、洒水抑尘等措施防治扬尘污染;合理安排清淤及晾晒干化时间,尽量选择春秋季和枯水期,避免夏季高温晾晒,减少臭气的产生。
(4)在施工工区周围设立简易隔声围挡、采用低噪声设备、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夜间施工进行公告等。
(5)淤泥就近晾晒干化后堆岸边作浅滩或用于绿化,开挖土方全部用于后期的场地恢复和绿化种植等;水域清理的垃圾和施工人员生活垃圾委托环卫部门清运。
(6)通过加强施工期的管理、严格落实水污染防治措施,可有效控制水环境风险和生态入侵风险。
五、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三白潭综合保护(生态修复)一期工程位于杭州市余杭区仁和街道,工程建设符合杭州市国土空间规划,符合国家及省市产业政策,并符合环境功能区划要求。工程实施可以完善余杭区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以及改善水生态环境的功能,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工程建设过程中将会对区域水环境、生态环境、环境空气与声环境等方面带来一定影响,建设单位及施工单位应严格执行国家及地方有关环保法律法规,落实报告书提出的各项环保措施及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加强施工期环境管理,最大程度降低工程实施的不利环境影响。从环境保护角度看,工程建设是可行的。
六、征求公众意见的范围和主要事项
1、范围:受本项目建设影响沿线区域的政府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以及关心工程环境保护工作的其他公众。
2、主要事项:征求公众对本项目在运营中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意见和建议。非环境保护方面的内容不在本次征求范围内。
七、征求公众意见的具体形式
在公示期间,公众可以通过电话、信函等方式提供意见。公示期间公众可向建设单位或环评单位索取本项目环评征求意见稿或简本等环评资料。
八、公示时间及公众提出意见的起止时间
自公示发布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
九、联系方式
建设单位: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政府仁和街道办事处
联系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仁河大道1号
联系人:邱工 联系电话:0571-86390745
环评单位:浙江百诺数智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地址:杭州市西湖区文一路115号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实验楼5楼
联系人:黄工 联系电话:0571-86787206
属地主管部门:杭州市生态环境局余杭分局
通讯地址:杭州市余杭区文一西路1500号余杭区人民政府5号楼11楼
联系科室:行政审批科 联系方式:0571-89395016
发布单位: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政府仁和街道办事处
发布时间:2024年11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