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宋晗语 通讯员 宋婷) 随着杭州城市重要新中心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余杭人在家门口享受到越来越多的发展红利。其中,“美好教育工程”的推进,让更多孩子“好上学”“上好学”。

2023年10月,余杭邀请500余位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实地调研新中心建设一年多来的新变化、新风貌、新成果。位于杜文路以西、玉鸟街以北的杭州理想实验学校,以现代化的校园环境、前沿的教育理念、优质的教育资源,令“两代表一委员”印象深刻。

这所着力打造的理想教育集团核心引领校,是余杭展示“美好教育工程”的窗口,也是余杭教育为民办实事的缩影。

截至目前,我区建有教育集团79个,杭二中、学军中学等名校合作办学项目33个,形成“首师大附属系”“杭师大系”等九大合作办学系列,实现名校集团化办学100%覆盖。2023年,余杭有23个新学校项目投入使用,提供学位1.38万个;开工建设学校项目16个,将新增学位1.59万个;新增公民办园托位1780个,其中普惠性托位660个……随着一项项民生实事的落地,余杭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幸福感持续加码。

当前,余杭区人才总量近40万,高质量发展的背后,是持续高企的入学入园需求。对此,余杭成立区教育项目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科学优化教育布点规划,创新实施任务交办、校长领筹等机制,及时跟进项目进度,现场踏勘协调解决建设困难,全速推进教育项目建设进度。2023年年初,区教育局还以《美好教育工程年度重点工作任务书》形式,将民生实事项目下达给各责任单位,清晰的任务指标和责任主体,为学校项目建设的有序推进按下了“加速键”。

教育实事项目落实的成效,体现在百姓实实在在的幸福感上。2023年秋季开学,崭新的闲林和睦小学贤和校区迎来首批新生,36个教学班满足周边7个村社、1620名学生在家门口“上好学”的愿望。同一时间,拥有40多年建校史的太炎中学完成了一次全新的改扩建,新建1幢体艺楼,新增17间专用教室,以全新的面貌迎接学生。

除了一座座拔地而起的新学校,余杭在全面提升教育质量上也投入了相当的精力。

余杭第一中学2023年9月“开学第一课”,由杭二中蔡小雄校长领衔主讲,他表示,将全力领办好余杭一中,打造高定位、高品位、高质量的现代化杭二中余杭学校。同时,6名杭二本部名优教师也正式入驻余杭第一中学,长期驻场为余杭学子授课。管理共进、师资共育、教学共研、合作办班、竞赛共训……余杭与名校合作的步伐越走越深、越走越实。

建名校,更要有名师。为此,余杭区聚焦五玉工程精细育才,打造人才辈出“孵化器”。统筹部署教育高质量发展“三优”行动,梯度实施“璞玉”“琢玉”“润玉”“良玉”“美玉”五大名师培养工程,成立由省市名师名校长领衔的73家领军领航名师名校长工作室,例如俞国娣名校长工作室等,选拔学科骨干成员699人,配套推进教科研评比、教学能力比赛、解题能力测评等12项支持项目,为教师打通从岗位能手、教坛新秀直至省市名师的成长道路。全年新增市级以上名优教师181人,评聘正高级教师5人,增量位列全市第一。

在余杭“美好教育”发展的道路上,“幸福的感觉”远不止于此。我区高度重视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着力推进“阳光心育工程”,2023年以来,我区组建了12支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队伍,累计开展心理健康主题宣教活动222场次,区域儿童心理服务体系全面建成,为余杭学子的幸福成长注入“心能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