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李文燕 记者 宋晗语) 19日,区妇联组织径山巧娘、仁和永泰刺绣、中泰紫荆笛音、鸬鸟女当家联盟、永安禹上稻乡等多家“巾帼共富工坊”走进阿里巴巴园区,销售各自的特色产品,借助阿里公益的火热人气引流客源,提升工坊的知名度和销量。
本次集市时长90分钟,吸引客源千余人次,活动尚未结束,产品便销售一空,达成线上意向订单数百单。
爽口的豆干、Q弹的米果、咸香可口的月饼……公益集市上,来自径山镇的巧娘“共富工坊”摊位前,径山镇妇联兼职副主席朱秋英喜笑颜开。“刚开摊半小时,特产佳肴就卖出了七七八八,这是对我们巧娘一夜辛劳的最好回报。”朱秋英告诉记者,为了将新鲜美味的佳肴带给客人,巧娘们凌晨开始准备食材,连夜烹饪加工,顾不上休息便早早来出摊。
巧娘“共富工坊”由朱秋英牵头成立,成员多是农村妇女,依托大径山旅游优势,借力“妈妈的味道”公益品牌,让赋闲在家的妇女凭借巧手制作径山“妈妈的味道”系列伴手礼,丰富径山特色农产品的同时,也推动乡村妇女再就业,2022年实现销售额150万元。
集市里,仁和街道永泰村的精美绣品摊位前,聚集了不少年轻人,永泰刺绣“共富工坊”负责人傅文强正卖力吆喝着:“如今,掌握永泰刺绣技艺的匠人越来越少,这些绣品都出自我们的祖母辈,上面的一草一木承载着永泰的百年记忆,如果大家喜欢,欢迎来我们永泰村看一看。”
据悉,永泰刺绣于2013年列入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当前,永泰村里的“绣一代”是91岁高龄的周寿珍;“绣二代”是这几年村里通过引入乡贤,耗费大量精力组建起来的,目前有8人,平均年龄在70岁左右。
同样,中泰街道紫荆笛音“共富工坊”摊位也人头攒动。“我们工坊多是高龄老人、哺育期妇女和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做一支竹笛要经过切割、打孔、抛光等70多道工序,这对他们来说是一项挑战,许多人把眼睛都熬红了。”摊主鲍利鹏动情地说,这些竹笛的背后蕴藏着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待。
接下来,区妇联将继续联动多方资源资源、搭建平台,多渠道多举措推进巾帼共富工坊建设,带动更多妇女实现家门口创业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