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郑锋龙 通讯员 李佳佳) 在百丈,竹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它是非遗传承人方淼鑫手中的竹刻,也是非遗传承人周有财手中的竹编,现在它还是传梭博物馆中生动形象的手做笋壳动物。

“好可爱啊,没想到没用的笋壳能变废为宝,化身成为可爱的‘加油鸭’。”李先生所说的“加油鸭”,正是他亲手制作的手工艺品,耗时近半个小时。羽毛栩栩如生、眼睛炯炯有神、形态呆萌可爱……经过特殊处理的笋壳成了“加油鸭”的身体,保留了天然的纹路和颜色,通过人工刻画后充满了生命力和独特性。

百丈镇风景秀丽,竹海绵延,拥有5.5万亩竹海景观,是远近闻名的毛竹之乡,相比于竹笋竹杆,笋壳只能被当柴烧或废弃。传梭博物馆的手工艺人本着变废为宝的想法,将笋壳的纹理和斑点放在自然界中进行寻找,发现和水鸭、猫头鹰身上的纹理相似,在不断地尝试琢磨中,研究出了废弃笋壳的妙用。

“这些以笋壳为原料的环保产品创意独特,也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和环保价值。”传梭博物馆馆长郑芬兰告诉记者,为倡导绿色生活,传播低碳发展理念,博物馆组织了多场笋壳手做体验课,教授学员通过组合、裁剪、加工等方式,将笋壳一点一点变成可爱生动的鸭子、猫头鹰等。

用自然的诗篇、双手的魔力,化笋壳之腐朽为神奇。日前,这场特别的手做体验课走进“人人3小时公益加油站”,阿里巴巴集团员工、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制作完成的“加油鸭”将赠送给参加杭州亚运会的运动员,传达“绿色、智能、节俭、文明”的亚运理念。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