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本级财政决算草案

一、2022年财政收支预算

(一)一般公共预算情况

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二次会议审议通过的2022年全区财政总收入预算为819.81亿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算为413.28亿元。根据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和财政体制改革的实际,经区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批准,对2022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算作部分变更调整。调整后,全区财政总收入预算变更为636.71亿元,比上年实绩下降14.5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算变更为338.12亿元,比上年实绩下降10.00%。2022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算为340.00亿元,经区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批准,作部分变更调整,调整后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算为340.42亿元,其中区本级为329.72亿元(含街道35.83亿元),其他镇为10.70亿元。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情况

区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的2022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预算为345.00亿元,经区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批准,作部分变更调整,调整后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预算为475.80亿元,比年初预算增加130.80亿元。按照变更后的政府性基金收入和以收定支的原则,调整后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预算为456.39亿元,比年初预算增加114.77亿元。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情况

根据各国有公司提供的2022年国有资本收益申报情况,2021年全区国有企业的国有资本经营收益抵减财政补贴收入后未达到上缴国有资本经营收益的要求。经区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批准,本年收入加上上年结转19.25万元、省市专项补助15.20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预算调整为34.45万元。

(四)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情况

区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的2022年全区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预算为5.65亿元,经区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批准,收入预算调整为6.13亿元。

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预算为5.93亿元,经区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批准,支出预算调整为5.08亿元。

二、2022年财政收支决算情况

(一)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决算情况

1.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决算情况

2022年全区财政总收入完成671.50亿元,为调整预算的105.46%,比上年实绩下降9.9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52.93亿元,为调整预算的104.38%,比上年实绩下降6.06%。2022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334.49亿元,为调整预算的99.35%,比上年增长0.11%。

2.区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决算情况

2022年区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43.99亿元,为调整预算的104.50%,比上年下降6.36%。

2022年区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322.18亿元,为调整预算的99.32%,比上年下降0.81%。

3.2022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平衡情况

按照2022年省市财政结算体制,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352.93亿元,加上省市补助51.76亿元、上年专项结余2.16亿元、新增一般债券收入13亿元、一般债券再融资收入7.60亿元、调入资金42.32亿元,收入合计为469.78亿元。2022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为334.49亿元,加上上解上级支出107.18亿元、债券还本7.81亿元、援助其他地区支出1.50亿元,收支相抵后,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6.60亿元、专项结转下年2.20亿元。

2022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支结余为18.80亿元(净结余16.60亿元,专项结余2.20亿元)。根据《预算法》规定,一般公共预算的结余资金,应当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全区2022年一般公共预算净结余16.60亿元,全部用于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专项结余2.20亿元,全部结转至2023年使用,其中:用于一般公共服务392万元、国防233万元、公共安全725万元、教育4217万元、科学技术6798万元、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1586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65万元、卫生健康165万元、节能环保1488万元、城乡社区500万元、农林水5089万元、交通运输10万元、资源勘探工业信息等23万元、商业服务业等713万元。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决算情况

2022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525.37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10.42%,比上年增长129.11%,其中:土地出让金收入515.18亿元。

2022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完成445.20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89.54%,比上年增长77.28%,其中:土地出让金支出426.84亿元。

2022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为525.37亿元,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12.55亿元,再融资专项债券2.40亿元,加上省市补助4.36亿元、上年结转0.68亿元,收入合计为545.36亿元,实际支出445.20亿元,上解支出5.59亿元,债券还本2.58亿元,调出至一般公共预算40亿元,收支相抵,结余51.99亿元,结转2023年使用。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决算情况

根据各国有公司提供的申报情况,2022年全区各国有企业合并所属子公司报表后的国有资本经营收益抵减财政补贴收入后未有盈余且未达到上缴国有资本经营收益。本年收入加上上年结转19.53万元、省市专项补助15.20万元,调出至一般公共预算34.73万元,收支相抵,结余0万元。

(四)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支决算情况

2022年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完成6.03亿元,完成预算的98.29%,比上年增长32.75%。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预算完成5.00亿元,完成预算的98.60%,比上年增长7.26%。

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6.03亿元,上年结转0.56亿元,支出5.00亿元,收支相抵,结余1.59亿元,结转2023年使用。

(五)2022年地方政府债务限额、余额情况

2022年,省政府核定余杭区地方政府债务限额244.34亿元。2022年省政府转贷我区地方政府债券35.55亿元,其中当年新增债券25.55亿元,再融资债券10.00亿元。2022年末我区地方政府债务余额244.32亿元,政府债务余额控制在地方政府债务限额以内。

(六)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情况

2022年余杭区无对下级税收返还情况。

2022年余杭区对下级(镇)一般公共预算转移支付合计6.21亿元,其中瓶窑镇2.80亿元,径山镇1.60亿元,黄湖镇0.57亿元,鸬鸟镇0.70亿元,百丈镇0.54亿元。

2022年余杭区对下级(镇)政府性基金转移支付合计为225万元,其中径山镇100万元,百丈镇125万元。

(七)绩效评价开展情况

为深入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全面落实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意见》有关精神,进一步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提高预算部门资金使用效益和管理水平,2022年区财政局安排财政绩效重点评价项目6个,使用财政资金共计150470万元。总体评价结论分别为:老年人助餐经费绩效评价为“优”;数字经济领域研发项目、公租房租金补贴、西部五镇农村饮用水保障工程绩效评价为“良”;美丽乡村建设、全区智慧安防小区项目绩效评价为“中”。

2022年财政预算任务的圆满完成和财政各项改革的有序推进,促进了全区经济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在财政管理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是:财政经济形势严峻,税收收入下降,叠加刚性增支、政策性增支等因素,财政减收增支矛盾突出,收支平衡压力增大;财政绩效管理广度和深度不足,部分预算项目绩效目标编制不够全面完整;国有企业市场化程度和盈利能力不高,综合实力有待进一步增强。在今后的财政工作中,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这些问题,通过进一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深化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等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从审计的情况看,我们对2021年度审计提出的关于部分项目预算执行率偏低、绩效重点监控和绩效整体评价工作落实不到位等问题进行了整改。2022年区本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已由区审计局依法进行了审计。财政部门将对照审计报告要求,继续深化财政体制改革,进一步提高财政管理水平。

2023年上半年全区财政收支预算执行情况

一、上半年全区财政收支预算执行情况

(一)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执行情况

上半年,全区财政总收入完成475.35亿元,为年初预算的67.42%,比上年实绩增长16.0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46.60亿元,为年初预算的66.55%,比上年实绩增长15.00%。

上半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69.00亿元,为年初预算的59.30%,比上年下降5.33%。其中,区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65.05亿元,为年初预算的59.14%,比上年下降6.39%。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执行情况

上半年,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203.84亿元,为年初预算的65.50%,比上年下降1.82%。其中土地出让金收入201.84亿元。

上半年,政府性基金支出完成136.40亿元,为年初预算的48.22%,比上年下降26.28%。其中土地出让金支出123.07亿元。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执行情况

根据各国有公司提供的2022年度国有资本收益申报情况,各国有公司合并所属子公司后收益扣除财政补贴收入后,未达到上缴国有资本经营收益的要求,收支均为零。

(四)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支执行情况

上半年,机关事业基本养老保险收入2.56亿元,为年初预算的52.30%,比上年下降29.56%;上半年,机关事业基本养老保险支出2.61亿元,为年初预算的49.00%,比上年增长7.88%。

二、上半年财政主要工作情况

(一)积极组织收入,做大做优收入蛋糕

一是深入开展走访服务。开展企业大走访活动,加强对接、精准服务,使财税政策助力经济提质增效。二是加大培养税源增量。加大优质企业招商引税力度,加强本土企业扶持培养,赋能实体经济稳进发展,推动平台经济持续发力。三是积极向上争财。上半年,已获得西险大塘达标加固工程等重大水利建设专项、交通运输发展专项、北航中法航空学院、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等上级补助奖励资金41.73亿元。四是积极争取政府债券。获批新增政府债券额度30.70亿元,上半年已发行23个项目17.25亿元;申请2023年再融资债券需求20.30亿元,已到位8.40亿元。

(二)加强政策支持,促进经济运行平稳

一是落实强信心拼经济的财政政策。紧紧围绕支持企业稳岗引才、全力提振消费市场、鼓励企业增产扩能、聚力稳外贸拓市场、稳定资源要素保障等五大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余杭区开门红政策相关做法成效获得了区内广大企业的好评,并两次刊登人民日报专题报道推广,上半年已拨付涉企补助资金60.76亿元,兑现率达64.92%,兑付总量位列全市第一。二是全面落实经济高质量发展“8+4”经济政策体系。出台包括科技创新、“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扩大内需和对外开放等“八大政策包”和财政金融、自然资源、能源、人才“四张要素清单”共65条具体措施,配套资金总量全市第一。狠抓要素保障,推进“8+4”政策资金应付尽付、直达快享,支付率达60%以上。三是深化产业基金运作。截至6月,余杭产业引导基金新增对外投资项目17个,对外投资金额新增10.13亿元。涵盖智能物联、大数据、半导体和新能源等行业;新增投资余杭区项目11个,投资金额8亿元。四是迭代升级上线“余省心”。在企业服务平台基础上结合政府端管理需求,推出一企一策项目、海内外高层次人才项目、先进产业创业创新项目等新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进一步提升项目资金兑付的便捷性和精准性。上半年,线上兑现服务企业3478家次。

(三)坚守民生福祉,全力保障重点支出

一是坚决兜牢兜实“三保”底线。切实履行保工资、保民生、保运转支出的主体责任,优先足额保障“三保”支出,2023年上半年执行率达57.9%。二是全力保障民生支出。进一步加大对余杭科技职高、区公共卫生中心等学校医院建设、高校毕业生就业补助等民生事业的资金保障力度,增强群众满意感获得感。上半年全区民生支出完成116.64亿元。三是保障重点项目建设。上半年拨付西险大塘达标加固工程、杭州中环项目、北航中法航空学院、余杭径山中学等政府投资项目149.53亿元,有力支撑民生社会领域以及省市区重大项目建设需求。四是助力共同富裕。探索乡村“CEO” 领跑“共富路”、暖巢提升行动等共同富裕“小切口”实践案例,实施“余杭家庭奔富扩中”财政支持计划,争创省百万家庭奔富行动示范区,力争2023—2025年均实现5000户(每年增长户数不低于2%)低收入家庭迈入中等收入行列,家庭年可支配收入达到10—50万元。

(四)强化财政管理,提升财政治理效能

一是深化国企改革。优化国企治理体系,拓宽引才途径,完善市场化选任机制,已面向社会引进职业经理人7人,招聘紧缺人才158人。创新优化国企融资方式,做大做强国有资本,国投集团新晋为资产规模超千亿元的国企,并获得AAA信用评级。二是构建新一轮集中财力办大事体系。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明确需要财政引导、支撑和保障的大事要事,将财政资金落实到具体政策和项目中,制定余杭区2023-2027年集中财力办大事财政政策体系,每年保障资金不少于460亿元。三是强化全区预算绩效管理。建立健全绩效评估结果与预算安排、政策调整挂钩机制,发挥好激励约束作用。加强重点项目绩效管理,对17个、计划总投资76.10亿元的重大政府投资项目开展事前绩效评估,评估后提出避免重复建设、合理测算投资等意见312条,共核减投资4.89亿元。清理盘活存量资产资金,全面清理区级行政事业单位结余资金,盘活1.14亿元统筹用于全区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提升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四是加强政府债务管理。加快地方政府债券发行使用进度,确保债券资金即发即用,截至6月底我区已发债项目总体支出进度89.67%。加强专项债券资金专户管理,严防挪用占用、违规拨付。

四、下半年主要财政工作任务

下半年,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坚持“三个更好统筹”,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打好宏观政策、扩大内需、改革创新、防范化解风险组合拳,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将紧紧围绕全区发展蓝图,着力解决新问题新瓶颈,全力支持保障全区在新的起点上取得新的发展。

(一)科学生财,保障全区重点工作

强力推进三个“一号工程”,在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上培育涵养优质财源税源。一是以“一号发展工程”为牵引,确保财政科技投入年均增长15%以上,完善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财政支持政策体系,稳步推进科技成果落地转化。二是以“一号改革工程”为牵引,优化调整黄金68条惠企政策体系,优化财政兑付机制,确保惠企政策资金早兑快兑、落地落细,稳步实施政府采购公平竞争“三个一”改革。三是以“一号开放工程”为牵引,研究出台外资招引财政政策,完善招大引强财政激励政策。

(二)创新聚财,确保财政收支平衡

坚持放水养鱼、涵养税源,放大财政部门创造财富、创造收入功能。一是积极组织财政收入,保存量抓增量,摸清产业税源增长点,联合涉经部门和属地镇街平台“一对一”走访服务,做好财政要素支持保障。二是加强与税务、规资等部门合作,强化税收收入、土地出让金收入预测分析,合理把握收入力度和节奏,稳住收入盘子。调动各职能部门向上争取资金、资源的积极性,形成向上争财的合力。三是创新国企融资方式,指导推动公募REITS项目与境外债的发行,拓宽融资渠道;探索永续信托、债转股等出表业务,降低国企资产负债率。

(三)精明理财,大力推进财政改革

大力推进财政改革,着力破解制约财政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一是构建更加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扎实推进补短板、促均衡、兜底线,在促进区域、城乡、群体、物质精神、协作地区等共富目标上加大支撑保障,着力缩小地区、城乡、收入三大差距。二是积极构建有利于共同富裕的财政体制。提升乡镇发展税源积极性,谋划研究暖巢提升、山城协作、直播电商、乡村CEO等一批有创造性、突破性的财政共富政策;全面落实余杭区扩中家庭奔富三年行动计划,构建我区家庭型财税政策体系,切实提升中低收入家庭的收入水平。三是迭代升级“余省心”、国资国企数字化平台、政府智慧公物仓、收支运行智管等,进一步增加应用场景,完善系统功能,深挖数据价值,努力实现“用数据说话、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决策、用数据创新”。

(四)高效用财,财政支出提质增效

一是优化支出结构,坚持政府过紧日子,从严从紧控制一般性支出、“三公”经费,对非刚性、非急需的部门预算项目进行整合统筹、专项资金政策加强优化统筹,优先保证全区“8+4”经济政策体系、重点项目、民生项目,持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二是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健全重大政府投资项目预算绩效评价,构建覆盖面更广的绩效指标体系,强化绩效评价和结果应用,健全绩效管理激励约束机制。三是切实加强财会监督,开展全区会计人员信息和中介机构质量检查,推动形成财政部门主责监督、有关部门依责监督、各单位内部监督、相关中介机构执业监督、行业协会自律监督的财会监督体系。

附表:

1.2022年余杭区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决算情况表

2.2022年余杭区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决算情况表

3.2022年余杭区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决算情况表

4.2022年余杭区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决算情况表

5.2022年余杭区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平衡情况表

6.2022年余杭区一般公共预算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表

7.2022年余杭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决算情况表

8.2022年余杭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决算情况表

9.2022年余杭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平衡情况表

10.2022年余杭区政府性基金转移支付表

11.2022年余杭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决算情况表

12.2022年余杭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平衡情况表

13.2022年余杭区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支总表

14.2022年余杭区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支平衡情况表

15.2022年余杭区政府债务限额及余额情况表

16.2023年上半年余杭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执行情况表

17.2023年上半年余杭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执行情况表

18.2023年上半年余杭区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执行情况表

19.2023年上半年余杭区政府性基金收入执行情况表

20.2023年上半年余杭区政府性基金支出执行情况表

21.2023年上半年余杭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执行情况表

22.2023年上半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支执行情况表

23.2023年上半年政府债务限额及余额情况表

1.关于余杭区2022年财政决算和2023年上半年财政管理情况的报告(摘要)(1).pdf

2.2022年决算报告附表(公开).pdf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