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吴一静) 7月1日晚,一部别开生面的情景剧在径山镇小古城村上演。剧本说的是发生在村里的真实故事,演员清一色都是当地村民,略带乡音的台词惹得台下观众忍俊不禁。
随着剧情的深入,大家渐渐入戏,陷入一段段回忆,思考和共鸣也随之蔓延开来。“这件事当时我也参与了协商,印象很深刻,演的跟当时情况差不多。”“看着邻居在台上表演我们亲历的事情,就像过电影一样,回想起来,我们村这几年的变化确实很大。”“这大概是我最近几年,看得最专注的一场表演了。”……散场后,村民们仍不愿离开,讨论良久。
这部情景剧是沉浸式艺术党课《古城新风》,由小古城村村民自编自演,以该村发展历程为创作素材,通过《思潮奔涌》《领袖嘱托》《新时代春天》三个故事,实景再现了小古城村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以“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基层民主协商的生动实践,推动乡村蝶变、村民致富的生活图景。
一部情景剧引发思忆万千
跟台下观众一样思绪翻涌的,还有扮演村支书一角的村民林加新。剧中所有的故事,他都是亲历者。“能参演情景剧,我既自豪又感恩。我们现在住得舒服、吃穿不愁、产业兴盛,关于村里发展的大事都是‘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出来的。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对我们的嘱托。”
日历翻回到2005年1月4日,林加新永远忘不了这一天。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来小古城村调研,走进了林加新的家,还和他聊起家常。
“18年过去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希望都实现了。”林加新自豪地告诉记者,当年他在双溪漂流景区经营烧烤,家庭年收入近8万元,习近平总书记得知后,希望林加新家的年收入在新的一年里要超过8万元,摩托车要尽快变成四轮汽车。如今,林加新的烧烤店扩大了规模,家庭年收入已经翻番,摩托车早就换成了两辆轿车,还搬进了像别墅一样的新房。
从那一天开始,林加新家有了“传家宝”,小古城村也有了“致富经”——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村里的事情大家商量着办”。
(下转第2版) (紧接第1版)
此后,村里小到沟渠填埋,大到土地流转、项目建设,都会在村口那棵百年樟树下召集村民代表开会,大家一起议一议。
针对砍树贩树现象,法律顾问上门普法宣讲,村干部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将每棵树挂牌登记在册,还成立了“小古城护林基金”;通过民主协商,采用“一户一协商一方案”原则,仅用21天就把农户原有的高墙变成了低矮的景观墙;如今,乡村新社区客厅内,偌大的显示屏上跳动着“议事类型”“民意关键词”等数据信息,村民通过众人议事厅,在线上就能参与议题讨论;小古城村集体年收入、村民人均年收入分别由2005年的30余万元、6500元,增长到2022年的1000余万元、52000元……近20年来,真真切切的变化,都揉进了这台十几分钟的情景剧中,每一个场景、每一句台词都牵扯着村民的心。
一个创意一众人反复打磨
2017年,“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被写进党的十九大报告。小古城村成了“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新实践的重要窗口,全国各地的游客、考察团纷至沓来。如何打破常规,把党课上得既有“党味”又有“趣味”,成了小古城村党委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今年年初,小古城村党委萌生了一个想法:以村子的发展历程为创作素材,编排一台沉浸式艺术党课,把“我们的故事”搬上舞台,讲给每一个“我”听。
“在径山镇党委的支持下,我们在3月3日面向村民发出了演员招募令,由村委牵头发动,根据角色性格物色人选,最终选定了10位村民。”小古城村工作人员杨丹华介绍道,“村民基本都是利用晚上等业余时间排练,我们邀请了专业剧团的老师指导过两次,镇里文体线老师也时不时过来提出建议,大家都很认真。”
扮演“李兰花”的村民殷惠平告诉记者:“我们所有人都是表演零基础,只能对照着老师演的视频反复看,琢磨每一句台词,揣摩每一个肢体动作,相互指导表演上的缺陷。”
然而,面对大段大段的台词,演员们都说背起来并不太吃力,因为都是亲身经历过的事,特别有代入感。大家还打趣道:“这是名副其实的‘本色出演’。”
“我们精心策划这堂艺术党课,目的是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走心,向大家展现基层协商民主为乡村振兴作出的贡献,充分激发出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小古城村党委书记林国荣表示。
据悉,这台沉浸式艺术党课“七一”在小古城村首演后,将利用“相约周末”文艺汇演等载体,在全镇15个村社巡回演出,让“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的故事飞向更广阔的舞台,让更多人在沉浸中“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