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张瑚滢 通讯员 刘龑) 6月17日余杭进入梅雨期,这意味着我区将转入“多雨频道”,防汛工作也进入关键期。
正式入梅后,余杭天气很是应景,一改前几日的晴朗,从前日开始变得阴沉沉、湿答答。入梅后的首场强降水也适时“现身”。不过,由于大气环流总体较异常,今年梅雨形势不典型,雨量分布不均,在梅雨带南北摆动之下,将以过程性降水为主,未来七天我区都是多降雨天气。
据区气象台消息,预计受暖湿气流加强和切变北抬影响,今天阴有阵雨或雷雨,雨量中到大,局部暴雨;20日起雨带南压,我区将迎来几天的降水间歇期;23日起受切变线北抬的影响,又迎来降水天气。在“梅姑娘”的压迫之下,未来一周余杭和高温绝缘,气温总体较“低调”,最高气温2字头成片出现,3字头偶尔冒泡,凉爽、潮湿、闷热随机切换。
位于东苕溪的西险大塘是杭州北部的一道重要防洪屏障。连日来,我区对西险大塘余杭段开展巡查,区东苕溪水利工程运管中心工作人员仔细查看堤防迎水坡是否存在滑坡、块石松动等异常,及时排除安全隐患。据悉,今年较往年雨水并不算多,目前余杭的河网、水库均处于较低水位。
记者了解到,我区重要泵站闸已接入“水利工程智感”应用平台,实现24小时运行监测及远程操作。区林水局防灾与运行管理中心章振华表示:“眼下已进入梅汛期,我们已增强值守力量,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和水情,如果出现高水位,将第一时间开展加密巡查。”
除了常态化巡查,区水文水资源监测站及各水管单位已对辖区水文设施、泵闸站机电设备及电气设备等进行检查试运行,及时检修存在问题的设施设备,并检查重要工程配备的备用电源及防汛物资仓库应急设备。
针对杭州西站枢纽、之江实验室等开发强度大、水系调整多、安全度汛压力大的重点区块,林水部门会同镇街、开发主体共同研究,明确整改方案或临时处置措施。针对亚运场馆、良渚古城遗址及周边区域,开展专项隐患大排查,确保水利工程正常运行。
据预测,2023年我区全年平均降雨总量接近或略低于多年平均水平(1508毫米),预计在1400~1500毫米,梅雨天数接近常年,预计今年东苕溪瓶窑站可能出现超保证(6.66米)洪水的概率为40%,超警戒(5.66米)洪水的概率为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