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郑锋龙 景宇) 昨日,在杭州第19届亚运会倒计时100天主题活动上,杭州亚运会奖牌形象“湖山”正式发布。
“湖山”的设计灵感源自五千年良渚文明,展示中国江南文化,呈现杭州山水景观。在亚运会奖牌设计中,首次将方形玉琮和圆形奖章融为一体,其中,奖牌正面用凸出的线条勾勒出“三面云山一面城”的杭城画卷,湖水涟漪,山峦起伏,美不胜收;奖牌背面形似方形印章,寓意运动员们在杭州亚运会上留下美好的印记。整体设计别具一格,具有很高的辨识度,体现了美美与共、和而不同的含义。
同时,奖牌造型也表达了杭州生态文明之都的气质,湖光山色,绿水青山,造就了金山银山,也铸就了金牌银牌。更展现了勇攀高峰的体育精神,山高人为峰,在层峦叠嶂中,运动健儿顽强拼搏,挑战自我,攀登一个又一个高峰。
据悉,奖牌采用压印成型、数铣外形及槽坑、修整刷拋、镀金镀银、表面防护等工艺。绶带采用织锦提花工艺,环保印花技术,以双面手工缝合而成,迎合了本届杭州亚运会绿色的办赛理念。绶带顶端桥型的束扣彰显了水乡、桥乡的江南特色,其联接方式采用弹扣轴的生耳结构将绶带固定在奖牌内部。
亚运会奖牌设计是由中国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系主任章俊杰带领设计团队,历时近两年反复修改论证后创作完成的。
杭州的灵动在于水,西湖潋滟、良渚源长、运河流淌,这一切古人均有表述。翻阅南宋绘画大师马远的《水图》十二卷,这些带着各色“表情”的水让章俊杰找到了灵感,决定将一捧西湖水“装”进奖牌,嵌入断桥、三潭印月剪影,让远山如黛、近水含烟的西湖,走进奖牌,熠熠生辉。
水随物赋形。西湖水入稿后,设计团队开始思考这一泓潋滟之水的“容器”是什么?
章俊杰带着团队,无数次到访浙江省博物馆、良渚博物馆,认真分析玉琮礼器,研究每条纹饰背后丰富的内涵意义。“良渚博物院是我调研过的最重要的博物馆。”章俊杰笑着说,“5000多年前,良渚先民就在这里饭稻羹鱼、琢玉制陶,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在良渚古城得到了实证。”设计团队将目光锁定在最能表现良渚特质的内圆外方玉琮上,水之“容器”初露雏形。
方中带圆的玉琮暗藏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琢刻于四周的神人兽面轮廓,是其个性的独有范式,万物之中,人之为大。
“‘湖山’以良渚文化的礼器玉琮为表征,将方形玉琮和圆形奖章融为一体,圆方相融,美美与共,和而不同。”章俊杰说。在此基础上,它打破了运动会会徽放在奖牌中心的常规版式,将标识置于开阔的画卷之上,体现开放包容的东方审美。
“在整个奖牌设计的理念中,包含了我们杭州三大世界文化遗产,你看这里是不是神似流淌千年的大运河。”章俊杰指着奖牌上方绶带连接处的束扣说。
章俊杰还透露了神秘细节:“拱宸桥”上下两部分分别采用不同材质,上部是带质感的磨砂,下部为通透镜面。“我们想通过材质,体现流淌的大运河中,出现的拱宸桥体和倒影,当运动员佩牌在身,‘拱宸桥’会随着光线变化,产生不同光影效果,这体现了水乡、桥乡的城市特色。”
“拱宸桥”立在真丝提花“虹韵紫”绶带上,“杭州2022”字样如云舒浪卷穿“桥”而过……为求精准,设计团队甚至还查阅了多年九月杭州气温数据,通过大量实验,找到绶带的合理长度宽度,与束扣设计配合,经反复试戴,确定理想比例,以保证运动员佩戴奖牌的胸口高度,达到整洁舒适的效果,同时也是运河流淌的温馨。
似山又似水,奖牌上灵动的线条形成湖山一色的生动画卷。“一枚奖牌就浓缩了一座杭州城。”讲到这,章俊杰手中的奖牌仿佛又多了份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