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火使者展示圣火 新华社记者 江汉/摄

本报综合 随着亚运会火种点燃,亚运的“杭州时刻”正式开启。杭州亚运会为什么会选择良渚古城遗址作为火种采集地?杭州亚运之火有哪些特殊寓意?整场火种采集仪式又是如何策划创意的?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来看一看三位专家怎么说。

方向明,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

良渚的文明之光

点燃新时代的亚运之火

方向明精神抖擞,花白的头发和胡子格外抢眼。他从事考古研究已长达30多年,提起良渚,他的眼睛里闪着光,说起自己与良渚的特殊情缘。

早在上世纪80年代,方向明在中山大学考古学专业的毕业论文写的就是良渚。1989年,他通过双向选择分配到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后,一直专注于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良渚文化正是他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主要参与出版了《良渚玉器线绘》《良渚玉器与中华文明》《土筑金字塔:良渚反山王陵》等多部和良渚相关的专著。

“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是向世人展示古代中国和现代中国的一个非常独特的历史文化窗口。”在方向明看来,杭州亚运会火种采集仪式选择在良渚古城遗址公园的核心区域大莫角山举行,有着非凡的意义。“在这里采集火种,寓意着良渚的文明之光,穿过岁月时空,点燃新时代的亚运之火,象征体育精神传承发扬、赓续不竭。”

那么,杭州亚运会为何要将采火装置设计成玉璧造型,火种盒的放置台设计成玉琮造型?方向明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他说,玉璧和玉琮是五千年良渚文明的重要代表性玉礼器,璧象征太阳的光芒,有着近九千年的历史,良渚时期确定了玉璧的基本形制;琮象征着神权,也反映了良渚文明的观念和信仰,玉琮不但雕琢有神人兽面的纹样,而且都是上大下小,外壁有四角和四个直槽,呈现出四面八方、天人合一,以及旋转过程中的“扶摇直上”,是中华文明最早的宇宙观模型。

“这跟亚运会的体育精神完全一致,蕴含了火种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美好理念,完美契合了杭州亚运会‘心心相融,@未来’的活动主题。”    (下转第3版)  (上接第1版)

杜作锋 杭州亚运会火炬

传递指挥中心副指挥长

杭州亚运之火是文明之火、奥林匹克之火和数字之火的有机结合

在良渚古城遗址火种采集仪式排练现场,杜作锋格外忙碌。由于仪式举办地的周边没有任何遮挡,在连续多日的高温炙烤下,他的皮肤被晒得通红。

在两场排练间隙,杜作锋见缝插针地接受了采访。

“火炬传递是亚运会开幕前最重要的一个文化活动,也是举办大型综合性体育赛会的惯例。因此,杭州亚运会火种采集定在亚运会倒计时100天的重要节点。”杜作锋表示。

在地点的选择上,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在火种采集仪式举行过程中,我们严格做到不动一草一木,通过原生态来呈现良渚古城遗址。”杜作锋说。“杭州亚运会的火种是文明之火、奥林匹克之火和数字之火的有机结合。”

张晓峰 杭州亚运会火种

采集仪式总导演

原生态表演

让良渚文化“活”起来

“作为导演,既感到光荣,又十分有压力。”张晓峰如是说。在忙碌的彩排现场,张晓峰就杭州亚运会火种采集仪式的策划创作进行了详解。

在我国众多璀璨的远古文化中,良渚文化以其发达的稻作农业、精美玉器、制陶技术独树一帜。张晓峰指出,为契合良渚古朴自然的原始环境,本次活动的音乐和舞蹈都生动呈现出原生态。以音乐为例,用到骨笛、土埙等原始器乐,有河流、风声,甚至植物拔节生长的声音。

情景舞蹈《良渚之光》融合了多媒体和现代舞台艺术,编排上结合了古典美和劳动美。“十九位采火使者,数字‘19’寓意第19届亚运会;40多位良渚先民代表本届亚运会参赛的40多个国家和地区,他们追随火种,从四面八方汇聚到了一起。”张晓峰透露,这象征着运动员们团结共荣、永攀高峰、超越自我的精神实质,与“更高、更快、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精神完美契合。

整场表演蕴含多个良渚文化的元素,具体来看,有稻作文化,良渚时期的稻作农业得到迅速发展和扩散,并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在古城遗址池中寺粮仓,发现近40万斤碳化稻谷;还有让人惊叹的良渚古城的外围水利系统,它延绵20多公里,承担着防洪、调水、运输多种功能;此外,良渚文化中的原始文字、玉文化等方面的成就也在舞蹈中有所体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