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傅敏 卢佳骏) 毕业季临近,不少高校毕业生晒出论文致谢。近日,一篇古风雅韵、用词优雅、感情真挚的文言文致谢走红网络。这篇致谢文出自杭州师范大学信息学院网络空间安全专业研究生周鑫之手。
“春毕夏至,雨晦蛙鸣。合论终草, 开窗启臆。春秋三度未能成大器,旦暮千寻渐悟得其道。焦思郁悒,蹙于眉间;欣悦欢愉,浮之心头。昔日如昨,感莫能言。聊书所怀,以申谢忱……”翻开这篇论文致谢,周鑫提到导师对自己的生活和学习都给予了细致入微的关心和指导,有时甚至深夜还在修改他的论文,参加学术会议时还为他引荐博士生导师,甚至一起熬夜看球赛。
另一方面,周鑫表达了对“哀哀父母,生我劳瘁”的感激,也有对“未能尽孝于亲闱,分忧于严慈”的愧疚,还以“凿壁囊萤,报椿萱殷殷之所期”向父母表达潜心求学的决心。
此外,他还回顾了研究生阶段和同窗好友的生活点滴。尽管疫情三年,未得机会出远门,但幸得挚友,有的喜唱歌,有的擅抚琴,有的爱跳舞,大家相聚在一起,无论是学习还是娱乐,都充满了欢声笑语。
“太有才了!”周鑫的导师王圣宝表示,“在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盲审中,周鑫拿到了我这组里的最好成绩,目前在申请硕士毕业生优秀论文。这次,看到他的文言文致谢,我的第一反应也是很意外,因为平常没有见他说过类似的话,当时眼前一亮。”
周鑫告诉记者,这份论文致谢缘于某个夜晚,他看到了陆游的诗句“明日又将乘风去,任江南江北”后有感而发,一蹴而就写成了这篇文言文。“陆游的诗句让我想到明天可能就要离开学校,十分不舍。我的初稿一晚上就写成了,加上一些字词的选用,来回修改花了三天时间。”
想用文言文来撰写致谢,并非是周鑫灵感的昙花一现。从小到大,他在父亲的启蒙下,对古典文学充满热情。“我觉得文言文的结构、字句非常优美,能表达丰富的情感。”
周鑫表示,他特别偏爱历史类、纪实类的文学作品,与父亲一起观看《朗读者》《中国诗词大会》《中华古诗词》《中华好诗词》等与文学诗词相关的节目。回忆起他与父亲一同观赏《中国诗词大会》的时光,周鑫提到一件令他印象深刻的趣事。“每当康老师根据主题字进行工笔画的环节时,我和父亲也会全神贯注,进入画中的意境,有时还会因为答案不同而争论不休,直到主持人公布答案,我们才恍然大悟,拍案叫绝。”
周鑫还提到,自己家中一直保存着古本家谱,过年时长辈会带着小辈一起捧读。虽然童年时期的他并不能理解,但随着年龄增长,他渐渐领悟到“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的深意。
读研期间,杭师大浓厚的人文氛围和文化底蕴更是让周鑫的爱好得到延续,文采得到了施展。杭师大是人文学堂、艺术校园,涌现出许多优秀的文学大师,比如:毕业之际唱起“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时总会想起的李叔同先生,写下“竹屋纸窗清欲绝,有梅花、慰我荒凉意”的夏丏尊先生等。周鑫告诉记者:“我有时看到美丽的校园景色,也会有感而发吟诵一二,感觉好像能与古今中外的文人进行跨时空交流。”
三年时光里,周鑫始终保持每周阅读的习惯,在实验室里,他还经常与爱好文学的同学玩飞花令。同学杨光告诉记者:“周鑫是一个很有情趣的人,平常喜欢养花、写毛笔字,热爱中国古典文化,这份真挚淳朴的热爱令人感动。”
目前,周鑫已成功申请福建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的博士,即将奔赴继续深造的远大前程。
“文学是他一生的爱好,我相信他会一直热爱下去。我和他的博士生导师开玩笑说,将来周鑫博士毕业的时候,他将会收到一篇更好的文言文致谢。”王圣宝笑着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