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办的“推动共同富裕浙江实践研讨会暨媒体行动”在余杭举行。众多共富“观察员”齐聚文明圣地,在绿水青山间探寻共富密码。

去年6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浙江总站共同富裕示范区余杭观察点揭牌。全省多个共富观察点中,研讨会落地余杭,原因何在?

一个最直观的答案,便是余杭是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优等生”:2021年和2022年,全省考评连续两年都是优秀等次。其中,余杭紧紧抓住农民农村共同富裕这一关键,扎实推进乡村振兴。余杭在共富之路上采取的“方法论”提供着路径启示与先行示范。

打好产业“特色牌”

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

近日,百丈镇残疾人之家“好竹意”直播间火了起来。乘着电商直播产业蓬勃发展的东风,百丈镇抓住机遇,加大直播运营投资力度,打造“好竹意”直播间,通过“直播电商+励志手艺人”相结合的模式,为更多残疾人提供就业渠道,也带动了当地非遗产品的销售。

透过这一创新“窗口”,我们能看到曾经发展不平衡的山区如何“奋起直追”的逻辑。

百丈“竹海”遍地,森林覆盖率达86.6%,现有竹林5.5万亩,可谓家家都有几亩毛竹林。然而,传统粗放型的竹产业曾让其面临发展提升的瓶颈,抛荒竹林面积连年增加。

为了让山区小镇绿水青山变成共富路上的金山银山,余杭在“山权不变、林地用途不变、承包关系不变”基础上,探索“政府引导、集体参与,国乡合作、统一经营,利益共享、兴林惠农”多方参与机制,通过创新经营体制,实行规模流转,激发百丈竹林活力。

为了进一步高质量发展竹产业,当地创新探索碳汇交易,与浙江农林大学环境研究所、浙江知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签订项目开发协议,探索竹林碳汇增量的可持续经营和竹产品储碳量的市场交易,开发竹林经营碳汇项目。此外,余杭以深化国企改革为契机,推动百丈镇与区文旅集团开展深度合作,积极招引旅游和酒店项目,大力扶持民宿发展,打造春天赏花、夏天观星、秋天采摘、冬天看雪的四季特色文旅品牌。

变万亩竹林为“致富林”,这是百丈逐梦共富的缩影之一,也是余杭先行先试探索共富新路径的典型风景线。近年来,针对东西部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余杭在区内创新构建未来科技城与山区五镇“1+5”山城协作、国有企业与山区五镇“5+5”镇企合作、“百企百社结百村”结对帮扶等机制,将更多资源要素向乡村集聚,将山区乡镇绿水青山作为创新创业第二空间。2022年,山城协作招引落户项目54个,其中投资超3000万的项目15个,已落地7.1亿元。

多措撬动农民富

培育农民持续增收新动能

近日,在余杭鸬鸟,民宿主理人查惠娟正忙着处理客人的预订信息。目前,这家民宿五一假期的房源已预订超出三分之一。据查惠娟介绍,这几天来电话咨询和预订客房的游客很多,不少游客担心晚了订不到,所以都早早预订下单。

发展民宿经济是余杭共富探索路上的又一重大举措。近年来,余杭始终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三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盘活闲置资产,鼓励农户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推动开展民宿等业态,带动农民增收。目前全区累计建成民宿(农家乐)700余家,2022年全区实现休闲农业收入11亿元以上。

这样的创新举措在余杭还有很多。在余杭的各个村子,那里的农民正因一座座“工坊”而获益。

去年,余杭发布了“余上富美”共富工坊建设实施意见,在全市率先推出共富工坊6条扶持政策,并启动名师、名品、名校、名基地、名企业“五名”工程赋能共富工坊发展。

余杭还结合区域实际,从集体经济项目、存量资源盘活、乡村产业等多方面入手,量身定制了扶持力度更大、含金量更高、覆盖面更广的强村富民、强社惠民“双十条”举措,全力助推农民增收,以党建联建“探路共富”,走出一条非同寻常的“乡村包围城市”发展之路。

如今,余杭共富蓝图渐成全域幸福实景。2022年,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5万元,城乡居民收入比1.55,持续位居全省最优行列,村均集体经营性收入660万元,全面消除100万以下经营性收入薄弱村。

美化乡村“增颜值”

全面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早上9点多,瓶窑镇南山村陈奶奶拉着7岁小曾孙的手出了门,出小区右转,走了不到2分钟,一老一小就到达了瓶窑镇幸福乡里共同体。“这里不仅有适合孩子的乐高、绘本,还有适合老年人的按摩椅、戏曲剧场,我们一老一小能在这里待一整天。”陈奶奶笑着说。

去年7月,总面积约2400平方米的瓶窑镇幸福乡里共同体正式启用,该共同体位于瓶窑镇港渠路,毗邻多个农居点和生活小区,具备日间照料、全托护理、托育早教、营养供餐等多种功能,致力于为辖区内老人、婴幼儿提供普惠、便捷、贴心、优质的服务。

作为浙江省首个镇级“一老一小”幸福乡里共同体,在这里,以政府为主导,村社、社会组织、企业等多方协同发力,通过“日常+特色”应用场景、“公益+有偿”服务模式、“物质+精神”多元融合,实现公共服务优质共享,开创“双龄共养”新模式,集中满足老小群体“医、食、护、育、乐、学、助”七大高频需求,让他们在“家门口”或“不出门”就能享受到优质高效的服务。


共同富裕的落脚点始终在人民,让民众真真切切感受到共同富裕才是看得见、摸得着、体会得到的现实。这其中,建设和美宜居的新时代乡村是题中之义。

近年来,余杭开展美丽乡村全域环境扩面提升和未来乡村示范带创建,持续加强农文旅产业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全力推动水、电、气、路、医、教等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余杭在全省率先对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进行并轨、推出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统筹抓好三改一拆、五水共治、生活垃圾分类等工作,实现农村公交、村邮站、通讯网络及宽带、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等村村全覆盖,累计建成“四好农村路”685公里,获评首批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