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爷爷和孩子们在图书室(资料图)

志愿者与同学们分享庞爷爷的故事

(记者 陈佳青 朱晨皓 仁和微融媒体中心 陈连孝) 在仁和街道云会村,曾有余杭第一家免费少儿图书室,其创办者庞汝勋于去年因病去世,享年99岁。临终前,他留下嘱托:“一定要把图书室好好办下去。”

如今,庞爷爷的部分书籍放在云会村党群服务中心,这里新建了一个“庞爷爷图书室”,由村社会组织益盟和定期招募的志愿者帮助日常维护和运营。

“你看,图书室的书籍还是蛮多的,像这些科普类、文学类作品,我们小时候就喜欢看,现在的孩子也喜欢……”在新图书室,志愿者周霞敏翻开了庞爷爷留下的几本旧书,语气中满是怀念。

“这些书有好多来自于以前的‘庞爷爷图书室’,那时候的图书室没有现在这么宽敞明亮,但它是村里人的精神家园。”周霞敏从书柜抽出一本泛黄的《我21岁那年》感慨道,“我对这本书印象特别深刻,那时候我在‘庞爷爷图书室’里没找到它。后来,庞爷爷特意坐中巴赶到新华书店帮我买,还第一时间告诉我有这本书了,让我特别感动。”

庞汝勋是云会小学的退休教师,一生致力于乡村教育。从18岁走上讲台的那一天起,往后的81年里,他再没有离开过孩子。或许他自己都没有想到,用书籍哺育孩子们的心灵,用爱引导孩子们成才,一方小小的读书室,无数双渴求阅读的眼睛,会成为他一生的牵挂……

2001年,庞爷爷把自家房子“掰”成两半,其中半间堆满了自掏腰包订的报纸、杂志和刊物,中间摆放着长桌子、几把椅子,就这样创建了一间免费的图书室。为了鼓励孩子们多看书、看好书,他每月从退休工资里拿出1000元购置书报杂志。不足20平方米的图书室,庞爷爷累计投入37万元,订购了20000多册报刊杂志和图书,有17000余人次来过这里借阅书籍。

“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这是庞爷爷一直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每天,他都会坐在靠门口的椅子上,一边翻看报刊书籍,一边等待一批又一批的孩子来这里看书。只要不生病,每个路过的村民都能看到这个熟悉的身影,这一坐,就是21年。

这间小小的图书室,成了云会村一代人的“儿时回忆”。现如今,除了云会村党群服务中心,云会小学新校区也开设了“庞爷爷图书室”。

庞爷爷一生嗜书如命,平时和蔼可亲的他,对借阅却有着一套严格的规矩:不能在书上乱涂乱画,不能损坏图书,也不能逾期不还……

如今,志愿者继承了他的衣钵,会定期整理书籍,陪伴孩子一起阅读,并叮嘱他们爱护书籍,就像庞爷爷当年做的那样。

“每一位小朋友来借书时,我们都会告诉他要爱护书籍,不能把书弄脏或折页。还书时,我们也会进行检查,希望为每一位孩子营造更好的阅读环境。”志愿者张婉婷说。

“让村里的孩子都有书看。”这是庞爷爷创办图书室的初心,如今寄托着他一生信念的图书室也被更多人守护。从一间旧书屋到“连锁店”,从几名志愿者到日益壮大的公益团队,越来越多的孩子在“庞爷爷图书室”中享受到阅读的乐趣,而庞爷爷的精神也犹如星星之火,在更多人心中燎原。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