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传统御寒利器,热水袋是很多人都在用的。但即便是这个最熟悉的“朋友”,大家使用起来也要小心。

■老化的热水袋要及时更换

近日,刘女士晚上睡觉前把热水袋放入被窝,就在她把热水袋放到腿上时竟毫无征兆地爆裂,滚烫的开水全部喷洒到腿上,疼得她大声尖叫。刘女士随即在家人的陪同下赶到医院。

接诊医生发现,刘女士的两条大腿内侧可见成片红肿,起了好几个大大小小的水泡,部分表皮有剥脱,周围皮肤有渗液,被诊断为双大腿浅二度到深二度烧伤。医生立即给予创面清创消毒、烧伤膏外敷创面保护等治疗手段,由于烧伤面积较大,刘女士住院接受治疗。

普通热水袋虽不会像充电热水袋一样,因使用不当发生漏电、短路、爆炸等,但也会因橡胶老化发生漏水、爆裂等情况。刘女士的热水袋就是因使用年限较长发生老化,突然爆裂。建议广大市民朋友,购买质量合格的热水袋、及时发现并更换老化热水袋。

■使用热水袋更应注意防止低温烫伤

在大家的印象中,烧烫伤多是接触了高温物体,如开水、热油、热汤、烧烫的锅沿等。其实,当皮肤长时间接触高于体温的物体,也很有可能造成烫伤,比如:45℃的低热物体接触皮肤30分钟以上,就有可能出现烫伤。

这种烫伤,就是“低温烫伤”,随着温度升高,损伤也相应加重。每年冬天是低温烫伤的高峰,热水袋低温烫伤占两成。建议广大市民使用热水袋时加上保护套,使热水袋与皮肤隔离。

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皮肤科陈俊帆主任医师表示,幼儿,老年人,伴有糖尿病神经病变、偏瘫、截瘫、意识不清等患者,醉酒的人,最易因末梢感觉迟钝、意识模糊等原因引发低温烫伤。

低温烫伤创面的疼痛感没有高温烫伤敏感,伤口很难察觉。但事实上,低温烫伤的创面也挺深,严重甚至会造成深部组织坏死,如果处理不当,还会发生溃烂,长时间无法愈合。如意外被烫伤,市民应立即做好紧急处置措施:

1.保持镇静,将烫伤部位用清洁的流动冷水轻轻冲洗;

2.充分冲洗后,可在冷水中小心除去衣物,如果衣物粘住皮肉,不能强行剥去,可用剪刀剪开;

3.如果烫伤的部位依旧疼痛,可将烫伤部位持续浸泡在冷水中30分钟及以上,以缓解疼痛;

4.在上述简单处理后,务必及时送医,以免留下永久伤害。

本报综合杭州发布等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