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余杭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是余杭区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上的宏伟蓝图。自2021年《纲要》实施以来,余杭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忠实践行“八八战略”,以高质量可持续快发展为主题,以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为基本路径,围绕“打造面向世界、引领未来、服务全国、辐射全省的未来城市样板地、未来科技策源地、未来产业引领地”的要求深入推进工作,高水平建设创新余杭、品质之区、文明圣地。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是“八八战略”实施二十周年,是杭州亚运会举办之年,也是余杭纵深推进杭州城市重要新中心建设的大干之年。全面评估《纲要》实施进展情况,探讨针对性对策建议以便推进《纲要》顺利实施,对于余杭在“十四五”后半程更好地纵深推进杭州城市重要新中心建设、奋力展现中国式现代化城市范例的头雁风采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一、中期评估工作开展情况

此次中期评估坚持系统全面与突出重点相结合、总结经验与查找问题相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经历了前期筹备、专项评估、综合评估、征求意见等阶段,相对全面、客观地反映了全区“十四五”规划实施两年半以来的情况。此次中期评估,总体把握四个原则:一是《评估报告》总体框架与国家、省、市保持一致;二是与区委、区政府重大决策充分衔接;三是更加体现余杭在国家、省、市重大战略中的使命担当;四是集思广益,广泛听取专家、部门、镇街(平台)和市民意见。9月下旬,分别通过区政府常务会审议和区人大常委会审议。

二、中期评估的主要结论

两年半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区人大、政协的监督指导下,全区有序落实推进《纲要》确定各项目标和任务,呈现出“经济发展硬实力走在前列、创新策源驱动力走在前列、社会民生幸福力走在前列、区域治理引领力走在前列”的基本特征。

(一)主要指标总体向好

从实施进展看,《纲要》提出的经济发展、创新驱动、社会民生、生态环境等四大类37项(含细分项)主要指标中,28项指标达到规划目标进度要求(约束性指标9项,预期性指标19项),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网络零售额、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等13项指标已提前达到规划目标,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实际利用外资等15项指标已达到规划进度要求。

从预期展望看,预计到2025年,《纲要》可评估的35项指标(含细分项)中,地区生产总值、规上工业增加值、网零零售额等28项指标预计均能完成目标;上市企业数量、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等5项指标可力争完成目标。

(二)主要任务进展顺利

从《纲要》实施情况看,主要任务完成情况良好,部分领域取得显著成效,主要体现在九个方面。一是创新策源能级不断提升,国际化高端人才特区加速构建,全球创新策源地名片持续擦亮,企业主体创新能级日益增强,世界一流创新生态持续优化。二是现代产业体系逐步构建,“四高地一基地”建设富有成效,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实现跃升,产业发展质效显著提高。三是数字化优势进一步巩固,数字社会与数字城市加速构建,现代政府数字建设成果斐然,营商环境改革持续深化,各类市场主体焕发活力。四是开放合作高地加速打造,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步伐加快,高层次开放型经济持续加强,品质之区国际化功能日益健全,双循环发展新格局加速构建。五是城乡融合示范效应显著,中心城区品质逐步提升,乡村振兴战略纵深推进。六是互联互通体系全面升级,区域协同联动塑造全新格局,市政基础设施体系安全优质,利设施实现高标准现代化,新型基础设施体系智慧完善。七是文明圣地名片熠熠生辉,历史与现代的文化有机融合,公共文体事业实现繁荣发展,文旅融合发展样板稳步成型。八是生态宜居环境持续优化,“全域美丽”生态本底得到夯实,“蓝天碧水净土”环境有效保卫,绿色低碳美丽家园建设卓有成效。九是共富美好家园树立样板,人口结构保持相对稳定,教育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健康余杭建设取得新成效,社会保障体系实现新提升,高质量就业增收取得新进展,平安法治余杭迈上新台阶。

三、《纲要》实施面临的问题判断与形势影响

“十四五”前半程,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余杭区面临科技创新“硬核不足”的难题依然存在、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较难扭转、产业体系“延链强链”的布局尚不完善、城市品质“提能升级”的标准还有差距、公共服务“优质共享”的短板尚未补齐等五大问题。面对全球发展新形势,余杭一要推进高质量发展,抵御全球经济衰退;二要聚焦中国式现代化,谱写科创发展新篇章;三要聚力省市重大工程,开启动能转换新征程;四要紧盯杭州都市圈建设,构建区域协作新优势;五要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展现利民惠民新风貌。

四、进一步推进《纲要》实施的对策建议

(一)全力建设杭州城市重要新中心

积极融入省市重大战略,加压奋进、争先进位。一是聚焦高质量发展核心环节,深化迭代建设科技创新策源地的重要新中心、数实融合创新发展的重要新中心、最具幸福感城市的重要新中心,优化发展“两廊一轴”空间新格局。二是积极承载全市重要战略,推动杭州城市重要新中心进一步彰显,坚定扛起全市国家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和国家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战略使命,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优化科创金融服务。

(二)聚力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承载区

在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上走在前列,加快打造全球创新策源地、创新人才蓄水池、科技成果转化首选地。一是加快构建科技创新体系,打造全球创新策源地,大力引培高端研发机构和孵化器,有力提升余杭创新发展能级。二是持续优化“热带雨林”式人才生态,打造创新人才蓄水池,畅通“政校企”三方人才交流渠道,深入推进“西湖明珠工程”。三是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打造科技成果转化首选地,鼓励支持各类创新主体积极承担国家“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省级“尖峰、尖兵、领雁、领航”攻关计划等重大科研项目。

(三)特色塑造产业发展“三新”亮点

聚焦打造“五大产业生态圈”,打造余杭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夯实经济增长压舱石。一是在数字经济发展中抢抓新风口,进一步发挥阿里巴巴“1+6+N”各业务板块引领带动和创新平台集聚效应,适度超前布局元宇宙、量子科技、未来网络等未来产业。二是在传统制造业转型中把握新方向,加快推进制造业细分行业产业大脑平台建设,着力构建合作共赢的“未来工厂”生态圈。三是在特色服务业布局中瞄准新趋势,打响数智新消费品牌,做强“首店经济”“首发经济”,结合世界级文化遗产、商圈,融合虚拟现实与文商旅产业,打造城市特色新商圈。

(四)持续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区

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上续写新篇,坚持以全省三个“一号工程”为牵引,加快打造“我负责阳光雨露、你负责茁壮成长”余杭营商环境品牌升级版。一是加快迭代助企服务,打造营商环境新优势,用足用好企业(人才)综合服务中心和“余省心”涉企服务“一网通办”平台,全力塑造“新中心、心服务”营商环境品牌。二是深化数字化改革,打造更多标志性成果,持续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知识产权综合管理等牵一发动全身重大改革项目,纵深推进数字社会建设。三是深耕“地瓜经济”,打造高能级开放强区,深入实施丝路领航、蛟龙行动等,主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和新发展格局。

(五)全面开创“国际一流”城区建设新局面

聚焦更宜居、更宜业、更宜游、更宜学、更宜创新,深入推进路网联通、核心区建设、城市治理,塑造杭州城市重要新中心新形象。一是持续推进交通畅达工程,优化城市交通路网格局,统筹建设区域性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和城市道路交通网,完善主次干路通道布局,优化路网结构,改善片区交通微循环。二是持续推进核心区域建设,优化城市地标窗口,以杭州城市新中心核心区(中轴线)概念设计为蓝图,着力打造杭州城市新窗口。三是持续推进城市品质提升,优化城区治理水平,推进城市管理物联感知设备建设,深化城市综合运行和行政执法指挥体系。

(六)纵深推进良渚文化大走廊

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积极探索,抢抓亚运机遇,进一步加强良渚文化挖掘,全方位擦亮“看五千年中国来良渚”金名片。一是整合历史文化资源打造中华文明圣地,充分挖掘良渚文化大走廊内各类历史文化资源,将良渚古城遗址公园、杭州国家版本馆等文化资源串珠成链。二是以主题教育常态化发扬红色根脉,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加快推进“红色根脉强基工程”,以“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为契机,把主题教育上下联动和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有机结合。三是集聚文创产业推动文化走入市场,有序加强良渚文化大走廊文旅、文创等各类文化产业开发力度,推动省、市文化产业资源落地良渚文化大走廊。

(七)深入探索共同富裕“余杭样板”

在推进共同富裕中先行示范,坚持和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以高标准高质量创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区为抓手,大力推进公共服务优质共享。一是推动东西部产业共建,聚力缩小区域差距,持续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培育农产品加工、乡村休闲旅游等新经济新业态,有力打好融合发展组合拳。二是强化公共服务共享,聚力协调城乡发展,深入打造未来社区、未来乡村和城乡风貌样板区等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三是加大扩中提低力度,聚力提升居民收入,持续加大扩中提低力度。四是保卫蓝天绿水净土,聚力擦亮生态底色,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深化“无废城市”建设。

声明:本文有删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