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书法村南山村

“垄上行”余杭区书法村、社书法作品联展 瓶窑南山村巡展开幕式

南山村村民在欣赏书法作品

鸬鸟镇“共富联盟·云上村晚”

余阅公共阅读空间·鸬鸟无它心舍

五常云创社区

五常云创社区邻里节

仁和街道文化广场

仁和石城书画社

“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是指城乡居民走出家门,步行约15分钟即可到达至少1个必备公共文化场馆、2个以上公益性公共文化空间(设施总量不少于3个),享受高品质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

在创建浙江省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先行区之际,余杭区多元协同构建示范性“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今年,余杭将建设58个“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同时纳入浙江省2022年度“浙文惠享”民生实事工程。除了满足《浙江省“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建设指南》的相关要求外,余杭还特别提出“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要达到“四品”的要求,即要具备品质空间、品质服务、品质团队、品质活动,力求在建设人民满意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上取得新突破,为群众提供更高质量、更有特色、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公共文化服务,打造“一圈一品、一圈一韵,圈圈有景、圈圈有情”的特色文化生活圈,力争为浙江省打造“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提供示范和样本。

今天,本报带您走进四个以品质团队、品质导师、品质活动为特色的“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看他们如何将公共文化服务方式从“送文化”,转向“种文化”。

本版组稿 吴一静 朱筱 张瑚滢

瓶窑镇南山村

特色品质空间打开文化生活新模式

与苕溪相伴,南山为邻,秀丽的自然风情,传奇的南山摩崖石刻的传说,加上流传一千多年的盛氏文化,这就是瓶窑镇南山村。浸润在深厚历史文化中的南山村里有不少书法爱好者。为弘扬农村文化,丰富村民的娱乐生活,2015年,南山村成立书法协会,将书法爱好者们聚在一起,带动其他村民一起学习书法、陶冶情操,今年还被评为浙江省书法村。南山村的“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就是围绕着“书法”这一特色文化打造的。

“这两天,村里的暑期公益书法培训刚刚结束,深受孩子和家长的欢迎。如今在南山村,大大小小的孩子几乎都能握着毛笔一笔一画写得有模有样。”南山村书法协会会长陈培忠说。协会如今已发展会员40余人,成员中年龄最大的83岁,最小的仅7岁,其中包含1名国家级会员,1名省级会员,还有多名市级会员。每年寒暑假,协会都会免费为喜欢书法的中小学生、村民组织培训;每年春节,协会也会组织“写春联送福进村社”“书画公益课堂”等文化惠民活动。

近年来,南山村建起了约300平方米的书法文化展览展示厅、书法长廊、书法创作室、石刻书法墙、文化长廊、文化讲堂、露天舞台、电子阅览室等空间。“我们在文化礼堂设立了创作室,常年开放,帮助村民学习书法知识,提高书写技能,提升文化修养。”陈培忠说。同时,“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坚持开展书画培训,组织村民创作书画作品,交流学习心得。

南山村“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不仅有丰富的书画活动,还建有盛氏家风馆、黄山公园、连心亭,巧妙植入黄山议事、窑山问陶、执政为民等玉石印章,讲述清廉小故事,将廉政文化宣传和优美风景相结合。

“村里的老人、孩子们,白天空闲时就在家练练书法,陶冶身心;吃过饭去健身点活动活动,或是去盛氏家风馆、黄山公园逛逛,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南山村党委书记杨月平说。南山村“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不断挖掘文化内涵与历史积淀,将地方特色传统文化嵌入百姓生活,通过文化场馆建设和精品文艺打造,把共同富裕的美好图景转变为群众的美好生活实景。

鸬鸟镇前庄村

文化能人为乡村带来高品质文化服务

从越剧、莲花落、小品、村歌《梦中平天堂》,再到书法、舞蹈、宣讲音乐快板《颂清廉》,多形式、多方面发展特色文化,不断为鸬鸟镇前庄村“15分钟品质生活文化圈”建设注入澎湃活力。而如今日益浓厚的文化氛围,缺不了村里的文化能人们。

今年34岁的沈云东一直在区文化馆从事文艺创作,作为市级文化能人,去年11月到鸬鸟镇担任“文化管家”。组建队伍、排练作品、筹备演出,这便是沈云东的工作日常,而在排练现场,他一遍遍地帮叔叔阿姨们练着队形、走位,自己还抽空准备个别开生面的“音乐快板”。今年1月,首次担当导演的沈云东将6个镇11个节目串珠成链,为山村百姓奉上了鸬鸟镇“共富联盟·云上村晚”这场文化盛宴。声势浩大的鳌鱼灯、以静制动的太极拳、动感跳跃的曳步舞、高亢嘹亮的放排号子等节目精彩亮相,让村民们过上了此前不敢想象的精彩文化年。

除了沈云东,在前庄村“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里,还有区级文化示范户赵祖生一家。痴迷书法的赵祖生和三五好友组成了书画协会,定期开展交流活动,并坚持到书画室免费教写书法。赵祖生的妻子喻爱琴自学广场舞,组建村级舞蹈队,带领队员自编自排祝福祖国、美丽乡村等舞蹈,成为村晚和各类舞台的“常客”。而区级文化能人汪成在部队时就是文艺骨干,进入村委工作以来,多次代表村、镇参加各类文艺下乡活动,获奖无数。由他演绎的村歌,获得了全国村歌大赛“百佳村歌”“村歌大赛网络人气奖”等奖项。有了这些文化能人的带动,他们通过身边人唱身边事,引导身边人学身边人,向上向善的良好风气也由此传播开来。

鸬鸟镇前庄村结合文化、法治、运动、历史等四个特点,将文化礼堂、法治长廊、健身点、无倦书屋四个部分串联起“15分钟品质文化圈”,全面展现前庄的“乡情、乡趣、乡识、乡音、乡味、乡贤”。前庄村文化礼堂里有农家书屋、展陈馆,是鸬鸟镇唯一一家四星级文化礼堂,常年开展各类演出活动和先进评比,已成为村民精神文化生活的枢纽。

村里的文化能人们各自发挥专长,为“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带来更多的人才保障,贡献了高品质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让老百姓收获直达人心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五常街道云创社区

品质团队实现居民文化自给

“我的心中有一座湖,远山近水入画图……”伴随着欢快的配乐,五常街道云创社区“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里传来了悠扬的歌声。每周一上午,社区居民饶尚义都会带着乐洋洋艺术团的合唱队员们来这里排练节目,“歌唱家”们个个神采奕奕、精气神十足,美妙的歌声也总能吸引不少居民前来倾听。

提起乐洋洋艺术团,团长饶尚义满眼笑意,滔滔不绝。他告诉记者,云创社区乐洋洋艺术团于2019年成立,从起初二三十人的临时合唱团,发展到如今拥有合唱队、民乐队和舞蹈队近百人团队,可以独立完成一台综合类文艺汇演,社区里越来越多的退休老人在这里发现了退休生活的新可能。

“我是退休后来余杭和孩子们一起生活的。和大多数老人一样,刚开始人生地不熟,我也不敢乱跑,只能窝在家里看电视、做家务。后来,有了艺术团,出于对音乐的共同爱好,大伙聚在一起,一起玩器乐和声乐,生活才丰富了起来。”饶尚义说。

云创社区位于未来科技城核心区块,来自五湖四海的年轻人在这里创业安家,和饶尚义一样,社区里大部分老人都是跟着子女过来的新余杭人,但如何让他们走出家门,拥有精彩的退休生活呢?基于兴趣爱好的老年社团便是很好的切入点。拥有专业背景的居民加入,让“抱团互助、快乐养老”成为可能。

同为居民的原山西省音协理事陈同水负责编曲排演,杭师大退休教师郑亚群、吕群分别担任指挥和钢琴演奏。以大合唱的形式歌颂党的丰功伟绩与祖国的繁荣昌盛,以舞蹈的形式迎亚运,以自创的群众喜闻乐见的“三句半”网络防诈骗节目来宣传防诈知识,很快,乐洋洋艺术团在五常变得家喻户晓。2020年8月,乐洋洋艺术团参加“2020以艺战疫”——全国优秀节目文艺展演公益邀请赛(厦门站),喜获一等奖。

如今,除每周固定排练和演出任务外,乐洋洋艺术团的团员们还积极投身群众文化队伍建设,主动帮带云创社区各小区开展文娱活动,逢年过节经常走进敬老院开展送温暖、送关爱公益活动,与老人共度欢乐时光。

除了乐洋洋艺术团,在云创社区“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居民还自发组织了彩舞飞扬舞蹈队、姐妹花舞队、柔力球队、太极拳队等各式各样的文艺社团。去年,云创社区“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还配备了图书阅览区、健身区、居民议事厅、舞蹈室、儿童游乐区等公共文化活动场所。合唱团可以在这里排练,孩子们可以在这里玩耍,成了云创社区老小休闲的好去处。

云创社区“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通过组建艺术团,将公共文化服务方式从“送文化”,转向“种文化”,在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的同时,实现了居民文化自给。

仁和街道獐山社区

品质活动厚植艺术“基因”

在仁和街道獐山社区,居民出家门步行5分钟便可到达社区的文化家园,这里分为室内场馆和室外文化广场两部分,共计700多平方米,室内场馆配有文化讲台、家长学校、书画社、农家书屋、儿童之家、小事儿便民服务点、健身室等功能场所。在这里,居民可以找到休闲、文化、艺术、体育等种种要素和资源。室外文化广场设有文化长廊、文化公园等区域,广场空地可搭建大型露天舞台,能够容纳三四百人观看演出。这里还设有专职管理员,不定期开展文化走亲、端午节、中秋节等品牌节庆活动,丰富居民生活。

从文化家园出发向南走2分钟,是法治文化公园,公园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设有法治长廊、法治游步道等,居民可以在闲庭信步中沐浴法治清风、接受法治教育、增强法治观念;由法治文化公园向东走8分钟,便来到了獐山社区足球场,在这里,足球爱好者们可以驰骋绿茵场,一展球技……便捷的“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调动着居民对生活的热爱,唤醒着百姓对本土文化的关注,提升了群众的生活品位和审美能力,在细枝末节中充分释放丰满的生活肌理、饱满充盈的创新力以及令人近悦远来的吸引力。

在这样的品质空间里,石城书画社一直是仁和书画爱好者们的“聚集地”。书画社的活动室内,展陈着社团成员们的书画作品,将这个“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点缀得颇有气质。

已走过23个春秋的石城书画社,如今有书画爱好者60多名,来自余杭的各行各业,还有塘栖、德清等周边地区的学员。书画社成员余正荣是退休干部,家住仁和街道东风村,书画社里无人不知他是个“梅痴”。他先是购买书籍自学,又到老年大学参加绘画班,后来便加入了石城书画社和大家一同探讨交流,绘画水平日益精进。余老爱梅,也热衷于分享这份热爱,他时常将自己画的梅花赠送给亲朋好友,每年都送出百余幅。为了能让更多的村民看到家乡人所画的梅花,石城书画社还常常举办画展,将余老那“飘”着清香的梅花画作一一呈现到老百姓面前。“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余老这样笑言道。

像余老一样,石城书画社的成员们多是以自己的喜好认准一宗、专精一体。残疾人书法家王渊鹏是省级书协会员,他主攻行书、小楷;画家黄建时、金志华酷爱山水、花鸟画,作品获得美院专家好评;吴建松、陈光伟喜爱行草,对《书谱》情有独钟;莫文潮临摹汉隶,擅长小楷;仲秀芳擅长油画、墙画,平时常常去杭州师范大学传经送宝;沈国金和张福田研磨篆书魏碑,酷爱篆刻;顾国伟兴趣广泛,喜爱书法、篆刻,尝试花鸟国画……近五年来,石城书画社的社员在省、市、区级以上书画征稿比赛中获奖、入展或入围35余次,已成为仁和街道一块闪亮的文化“金字招牌”,名副其实的品质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