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徐赣鹰) 当前,打造创新策源地已成为余杭首位战略。最近召开的区委十五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要全力推进优势再造,加快建设全球创新策源地、人才蓄水池、科技成果转化首选地,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区。这其中,提升创新策源能级、增强核心竞争力是关键一环。

2022年以来,我区科技创新成绩喜人,天目山实验室精彩亮相,之江实验室等13家单位19项成果获浙江省科学技术奖,再次夺得全省科创界最高荣誉“科技创新鼎”。“人才特区+科研平台+企业集群”——余杭全域创新策源地案例位列全省首批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最佳实践”首位。中法航空大学、浙大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室装置等项目有力推进。

“我们将把科技创新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以超常规力度锻造创新发展的最强硬核。”区科技局局长周坚表示,下一步,将着力构建以国家实验室、省实验室、高校科研院所、头部科技企业研发中心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今年力争新增省级企业研究院、企业研发中心等高端研发机构54家。在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方面,将推进“双倍增”行动,打造科技企业培育链条,力争全年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700家。同时,推进大孵化器迭代升级,力争全年新增孵化载体30个,新增物理空间160万平方米。

创新驱动本质上是人才驱动,人才是产业发展最重要的战略资源。进入新发展阶段,“人才引领、创新驱动”已成为余杭发展主动能。全会提出,要深化“人才特区”建设,持续优化“热带雨林”式人才生态,支持重点科研平台参与国际人才组织合作,链接长三角、全国乃至全球人才资源,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区委组织部副部长、人才办常务副主任徐来莹表示,高能级平台是培育高科技人才的磁力场,也是人才实现自身价值的大舞台。接下来,将深挖科创平台资源,加快之江、良渚、湖畔、天目山四大省实验室的发展,推动平台、人才、政策、要素、服务等资源集聚。“我们将进一步顺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强化人才链、创业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的高效协同,通过深入实施‘未来之星’百千万人才引培行动,力争未来5年引进各类储备青年人才20万人以上,区内中青年人才比例从40%提升到50%以上。”徐来莹说。

从2017年9月之江实验室横空出世,到2022年5月十家省实验室“战略拼图”余杭有其四,余杭正以超常规举措助力浙江打造国家实验室“主力军”和“后备队”,构建核心战略科技力量。作为省委、省政府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探索新型举国体制浙江路径的重大科技创新平台,之江实验室成立近5年来,组建了一支“领域专精、层次高端、梯队有序”的人才团队,人才规模突破3500人,已形成亿级神经元类脑计算机、之江天枢人工智能开源平台、多中心智能医学信息平台、仿生深海软体机器人等一批重大科技成果。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