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美国消费者日前向美加利福尼亚州法院提起针对玛氏公司(Mars)的诉讼,称其生产的彩虹糖中二氧化钛(E171)含量过高。

公开资料显示,玛氏是一家拥有百年历史的家族企业,业务主要涉及零食糖果以及宠物行业等。其足迹遍布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入中国已有30余年。玛氏旗下拥有60余个品牌,其中包括彩虹、德芙、士力架、 M&M’s、脆香米、绿箭、益达、大大、真知棒等。

那么,二氧化钛究竟是什么?彩虹糖还能安心吃吗?我国食品专家如何看待?

二氧化钛是什么?

提到二氧化钛,很多人表示没听说过。但如果说糖果、果冻,大家就很熟悉了。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范志红表示,如果这些东西经常吃,而且吃的还是五颜六色的产品,那意味着你可能吃进去不少二氧化钛。

通俗来讲,在食品工业领域,二氧化钛其实是个应用相当广的着色剂,也就是色素。二氧化钛本身是白色的,可以调白色,还可以与其它各种色素混在一起使用,起到均匀上色、改善产品外观的作用。

其实,不止在美国,中国销售的彩虹糖的配料表中也出现了二氧化钛,但没有标注具体含量。针对因添加二氧化钛在美被诉一事,玛氏中国客服表示,其生产均符合规范。

按我国法规,二氧化钛确实可以用在糖果、糖果包衣、果酱、果冻、凉果蜜饯、巧克力、固体饮料、糖浆、饮料浑浊剂、蛋糕点心的顶上装饰、蛋黄酱、沙拉酱、坚果油籽类等食品当中。

除了在食品工业领域应用之外,二氧化钛在其他各行各业也有使用场景,只要是涉及到白色的物品,经常会有它的身影,比如它是一种可用于颜料、黏合剂和塑料的添加剂。

欧美就安全与否存在分歧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规定,二氧化钛可作为所有的食品白色素,安全用于一般着色食品中。但欧洲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已认定二氧化钛不安全。早在2016年,欧洲食品安全局已对二氧化钛食品添加剂进行安全评估,评估结果认为其成分的特性存在不确定性。

欧洲食品安全局食品添加剂和调味料专家小组专家认为,“考虑到所有可用的科学研究和数据,小组得出结论,二氧化钛不再被认为是安全的食品添加剂。得出这一结论的一个关键因素是,我们无法排除食用二氧化钛颗粒后的遗传毒性问题。口服后,二氧化钛颗粒的吸收率很低,且可以在体内积累”。

我国专家如何看待

二氧化钛的影响?

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主任钟凯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正常的食品企业标在配料表的东西,是不可能违规的。我国对二氧化钛的使用范围有规定,对部分品种和品类有一定限量的规定。

“关于美国玛氏彩虹糖的新闻中,涉及到的是二氧化钛的纳米颗粒,对于其研究还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欧盟对它的评估报告中,确实提到了DNA,但有很多‘可能’‘不确定’等限定词,并未明确二氧化钛的毒性反应。”钟凯强调,报告里反复确认提到在每公斤体重1克的剂量下,没有发现毒性反应。幼儿解毒能力不如成年人,且幼儿没有自制力,故对于孩子而言,建议尽量避免每天食用。

钟凯表示,二氧化钛是目前能用到的最好的白色色素,没有替代品,安全性没有比它更好的,也没有比它更白的食品添加剂。未来如何管理,还是要看我们自己食品工业对它的需求。

(来源:北京青年报、生命时报、每日经济新闻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