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张瑚滢 通讯员 刘龑) 日前,有群众报警称,在余杭南湖附近的响板桥新路上,发现一只受伤的鸟。这只鸟长相颇为奇特,尖锐的长喙、鲜红的面颊、灰黑色羽毛。

接警后,区林水局工作人员随公安民警第一时间赶往现场救助。经辨认,这只长相奇特的鸟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朱鹮。经过仔细察看,发现其身上装有定位器,所幸没有伤情。

随后,区林水局与西溪湿地管委会取得联系,确定这只朱鹮是西溪湿地野外放归鸟类,后将其安全送至湿地。2008年,朱鹮在德清县开始进行野外放养训练和养殖。2014年,德清放生了33只基因优良的朱鹮,让它们在野外繁殖,从而达到改善种群退化的目的。2021年3月,西溪湿地联手德清,开展朱鹮放归实验。

余杭南湖与西溪湿地的生态环境较相似,都有丰富的沼泽、林地、浅滩等湿地,有高大的落叶树木供朱鹮夜宿筑巢,有白鹭、夜鹭等伴生鸟类,有足够的食源保障,如黄鳝、泥鳅、小鱼小虾、蝌蚪、蛙类、河蟹、植物果实、草籽、水生昆虫等,这些客观因素吸引了鸟类来此栖息。

据了解,这并非余杭首次发现朱鹮。2021年,在北湖就有朱鹮出现,白头鹤、东方白鹤等国家一级鸟类都曾在这里出现过。

鸟类是生态环境的晴雨表。随着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开展,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越来越高,在余杭北湖、南湖、三白潭等湿地,鸟类“生物圈”日益繁荣,仅北湖草荡就记录有263种鸟类,共计18目、57科,为杭州地区鸟类种类最多的湿地。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7种,分别是白鹤、白头鹤、朱鹮、彩鹮、黄胸鹀、东方白鹳、白尾海雕,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43种。北湖草荡国家级保护鸟类种数之多、珍惜性之高,已达到国家级自然保护地水平。

区林水局呼吁,如果您偶遇野化放归后的朱鹮或其它鸟类,一定不要靠近、不要围观、不要大声喧哗,更不要为拍到好照片而故意惊扰。如果遇到其落水、行走不便、状态不佳等情况,请第一时间拨打110,或与动物保护协会取得联系。

新闻链接

朱鹮,古称朱鹭、红朱鹭,是东亚特有种,素有“东方宝石”“吉祥鸟”的美誉,是世界上最濒危的鸟类之一。

朱鹮属中等体型,体羽白色,后枕部有长的柳叶形羽冠,额至面颊部皮肤裸露,呈鲜红色;繁殖期时,用喙不断啄取从颈部肌肉中分泌的灰色素,涂抹到头颈部、上背和两翅羽毛上,使其变成灰黑色。成年朱鹮体重约1400-1885克、体长68-79厘米,寿命最长的记录为37年。

它们栖息于海拔1200-1400米的疏林地带,在溪流、沼泽及稻田内涉水,觅食小鱼、蟹、蛙、螺等水生动物,兼食昆虫。

进入二十世纪后,由于人口增长、森林破坏等原因,朱鹮的栖息地越来越小,物种数量锐减。到了上世纪70年代,全世界都认为其已灭绝。直到80年代,我国在陕西省内发现了7只野生朱鹮,一时震惊全球。近年来,通过人工繁殖,全球朱鹮种群数量已增至2021年5月的7000余只。浙江自2008年引入10只朱鹮以来,目前人工繁育的朱鹮共有571只。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