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徐赣鹰) 创新是余杭在区域竞争中崛起的关键,也是余杭塑造未来区域竞争新优势的关键发力点。在工业用地存量有限的客观条件下,要破解土地资源和产业空间制约,推动数字经济和新制造业融合发展,就必须下定决心淘汰落后、创新强工,实现产业迭代升级。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坚持‘腾笼换鸟、凤凰涅槃’,加快新旧动能转换,跑出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余杭在推动在工业用地有机更新工作进程中,展现出了毫不动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奋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昂扬姿态。

进入“十四五”时期以来,余杭区紧密围绕“四高地一基地”建设目标,全面启动实施全区工业用地有机更新“梧桐计划”,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新动能培育和传统动能修复为主攻方向,深入实施“新制造业计划”和数字经济“一号工程”,进一步促进工信经济高质量发展。行政区划调整后,余杭区第一时间成立区工业用地有机更新领导小组,实行区委书记、区长“双组长制”;邀请浙大、浙江省工信院等智库团队开展规划编制;对全区工业用地家底全面梳理和分类评价。进入2022年,余杭区加快探索提质增效、数智赋能的制造业新跃升之路,“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驶入快车道。预计全年余杭将完成32个工业园区(工业集聚区)有机更新实施方案全覆盖,同时大力支持“优势企业”自主有机更新需求,引导企业参与有机更新。通过构建有机更新评价体系,引导进行园区分类发展:工业用地规模较大、产业相对较集聚的园区引导打造成产业社区;工业用地规模一般,但交通区位条件较好的园区引导打造成为特色小微企业园,从而进一步强化企业用地空间保障,确保优质企业扎根成长,加速产业集聚、企业集中,实现土地利用高效化、产业布局集群化、企业发展高效化、功能治理现代化。

目前,在余杭区32个存量工业用地达200亩以上的工业园(工业集聚区)中,已有28个正式启动工业用地有机更新,并力争今年实现全部启动。6月底,仁和里·长三角数智经济产业园建设项目和星华反光年产4550万㎡功能性材料、面料生产及研发中心项目参加了全省促进经济稳进提质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这两个产业项目的推进,正是余杭全域推进工业用地有机更新的最新成果,建成后将实现亩产效益倍数级增长。启动工业用地有机更新,让余杭产业空间特别是制造业空间有了更多的储备,强链补强的优质项目正加速引进落地。

去年以来,余杭相继启动通运路以南区块、中泰工业园等多个地块有机更新,并同步开展低效企业腾退工作,通过整合入园、政府收储、依法关停等方式,整治提升低效企业,探索出一条全域整治的实践路径。其中,中泰工业园(南湖科创半岛)采用政府主导和统征统迁方式,按照“二期实施”思路进行土地征收、产业提升、建筑提升改造,力图“美丽蝶变”升级为面向未来、创新驱动、配套完善、湖城共融的高新科创园。目前,中泰工业园杭泰北路以西区块已先期招引浙大脑机交叉研究院等多个生物医药产业项目。闲林街道原威呢斯陶瓷区块则将变身为未来科技城上市企业创新园,目前也已有华是科技、百子尖科技等8家企业签约入驻。据了解,在“梧桐计划”助力下,今年上半年余杭集中签约127个重大产业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