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练好人才集聚“基本功”
余杭区未来科技城着力构建吸引留住成就人才的良好环境,现已汇聚了浙江人才大厦、浙江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园、杭州未来科技城国际人才园等人才服务平台,集聚了猎聘杭州总部、海角网、CGL等200余家国内外知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创新开展了“1368N”大数据+人力服务运营体系。通过人才创业险、人才贷、“全生命周期一件事”服务、引才直通车等项目,打造了“关怀无处不在,服务无微不至”的环境,相继招引戴琼海院士领衔的涿溪实验室、张伯礼院士领衔的智慧健康创新实验室、林君院士领衔的分布式可拓展微震监测平台项目等一大批顶尖人才项目,人才招引更加高端,高层次人才快速集聚,“阿里系、高校系、海归系、浙商系”为代表的创业主体格局业已形成,未来科技城已成为全省海外高层次人才最为密集、增长最为迅速的人才高地。截至目前,已累计引进培育海外高层次人才4960名;“两院”院士34名、海外院士13名;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人才186名,省级海外高层次人才284名,市“521”人才99名;浙江省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16支;3家自主培育的人才企业上市。
二、当好企业服务“店小二”
未来科技城持续打造“热带雨林式”双创生态,大力实施“大孵化器”战略,加速构筑“研发—孵化—加速—产业化”全链条创新创业孵化体系,持续加大科技政策精准实施力度。实施助企“强链行动”,通过政府与企业“双精准对接”,聚焦造链、补链、育链三个维度,多方位优化和稳定产业链,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积极推动科技与金融有机结合,“人才创业险”成为全省首试,相继推出“科技成长贷”“科技快速贷”产品,设立天使基金、创业引导基金、创业贷风险池、信息产业基金等政府金融扶持举措,完成了全省首单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发行,开发建设了企业服务大数据平台,开通了“科技政策直播间”等品牌创新活动等,未来科技城首创的“店小二”和“阳光雨露”服务理念推向全省乃至全国。通过政策、人才、平台、资金、环境等创新创业生态不断优化,为企业提供了从初创期、孵化期、成长期、产业化、挂牌上市等全生命周期创新创业服务,助力企业释放出强大的创新活力。截至目前,未来科技城累计引进金融机构1530家,管理资本3525亿元。打造创新载体98个,孵化空间460万方,拥有市级及以上孵化器19个,其中国家级孵化器7个,省级孵化器2个;市级及以上众创空间33个,其中国家级众创空间25个,省级众创空间7个,国家大学科技园1家,省级创新综合服务体1家。2016年获批全国首批双创示范基地(省内唯一),2017年梦想小镇获评浙江省首批省级特色小镇,2019年成为全国双创周主会场,并获得国务院办公厅督查激励,2021年人工智能小镇成功被评为第五批省级特色小镇。
三、创新协同发展“新模式”
依托人才、技术、资本等创新要素集聚和发展潜力巨大的优势,通过加强域外经济合作、输出“梦想小镇”模式、推动产业协同、转化创新成果、构建产业集群、建设“自持飞地”、打造区域外“城市飞地”集聚地、建立“山城协作”机制等多种形式,探索构建融入长三角“桥头堡”的发展路径。浙江人才大厦先导区块已向省内除衢州(已在杭州支持下设立飞地)外的9个设区市和杭州市下辖桐庐、淳安、建德三县市开放。发挥全国特色小镇样板地和发源地的品牌优势,未来科技城分别在上海张江和安徽合肥成立了梦想小镇沪杭创新中心和合杭梦想小镇,实现与张江和合肥的资源互导、合作共赢,“余杭输出梦想小镇模式,培育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新动能”入选浙江省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第一批“最佳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