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区直有关单位,镇(街道):

经区委依法治区办领导同意,现将《法治余杭建设六大专项工作方案》《深化法治化改革工作专班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中共余杭区委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办公室

2021年9月8日

法治余杭建设六大专项工作方案

为认真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精神,落实中央、省、市、区法治建设五年规划的部署,以法治余杭建设六大专项工作为切入点,全面推进各领域法治化改革,深化法治浙江(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成果,加快建成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目标

以省、市法治建设示范地区创建为契机,牢固树立利民为本、法治为基、整体智治、高效协同的理念,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突出改革驱动,依托数字赋能,统筹推进法治余杭建设。按照“每年有突破、两年大提升、五年开新局”的要求,全面破除与法治余杭建设不相符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着力解决法治建设堵点、难点问题,形成一批有辨识度有影响力的杭州余杭建设标志性成果,确保我区在法治浙江、法治杭州建设进程中继续走在省市前列,在忠实践行“八八战略”,争当“重要窗口”建设排头兵中创造一流业绩,高水平建设创新余杭、品质之区、文明圣地。

二、任务举措

(一)加快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 (牵头单位: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区委编办)

具体目标:坚持大综合方向为统领,以整体政府理念统筹行政执法,对行政执法进行结构性、体制性、机制性系统集成改革,更大范围整合执法职责,优化配置执法资源,健全执法协同机制,实现部门间、区域间、层级间一体联动,推动形成职责更清晰、队伍更精简、协同更高效、机制更健全、行为更规范、监督更有效的“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新格局。2021年底,全区“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体系基本建立,初步形成“综合执法+专业执法+联合执法”执法格局。行政执法集成应用平台初步建成。完成3个60%和人员力量下沉50%的工作目标;在余杭街道、仓前街道、瓶窑镇开展试点先行,探索实践基层“一支队伍管执法”工作经验。2022年底,在总结三个镇街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全面推开各镇街“一支队伍管执法”工作,健全完善全覆盖的整体政府监管体系和全闭环的行政执法体系,行政执法集成应用平台更加完善。

重点举措:

1.构建全覆盖政府监管体系。坚持“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原则,推动全区贯彻落实省监管事项目录清单,实现行政许可、行政检查、行政处罚的关联衔接。落实监管事项清单动态管理机制,理顺“三不管”“多头管”,实现监管“全覆盖无死角”。落实职责争议评估裁决机制。实施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包容审慎监管。加强对危化品、交通运输、食品药品、生态环境、安全生产、医疗卫生、劳动保障、地方金融等重点领域监管。深入推进“互联网+监管”,着力提升监管行为覆盖率。

2.构建全闭环行政执法体系。落实《浙江省综合行政执法事项统一目录》划转后相关工作,拟制全区综合行政执法事项拓展目录,建立全区整体综合执法事项清单。按照省、市行政执法重点领域标准化执法指引,开展“教科书式执法”活动。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行政执法部门法制审核人员配备率不少于本部门执法人员总数的5%。健全行政执法裁量基准制度,将裁量基准运用情况纳入法制审核范围。建立行政执法案例指导制度。完善行政执法投诉举报和处理机制,开展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和行政执法专项监督,建立以行政执法绩效为核心的行政执法评议制。落实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体系建设相关要求。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着力构建“审批—监管—处罚—监督评价”的“大执法”工作闭环。

3.构建全方位协同联动体系。以“大综合、一体化”为目标,进一步推动形成“综合行政执法+部门专业执法+联合执法”的执法体系。开展执法监管“一件事”集成改革,全面落实“综合查一次”制度,推进跨部门、跨领域的综合行政执法改革,避免交叉重复的行政执法事项。配合完善市区两级综合行政执法体制,理顺综合行政执法与部门行政执法之间的关系。推进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做好行政执法权下放与衔接工作,完善行政执法部门与镇(街道)线索传递、案件移送、信息共享、协作配合等衔接机制,实现跨层级、跨区域联动响应,落实镇(街道)“一支队伍管执法”。建立健全行政执法协调指挥机制,推进统一协调指挥平台建设,强化区政府对行政执法的统一领导和协调。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

4.构建全智治数字执法体系。运用好省集成式数字执法平台。推进统一执法监管系统和统一处罚办案系统的有效应用。全面推广应用“浙政钉·掌上执法”,发挥省行政执法监督系统作用,实现网上执法效能评价和执法问题督查督办。

5.构建全方位执法能力提升体系。加强行政执法队伍管理,统筹配置执法资源,做到职责整合与编制划转同步实施。探索行政执法队伍机构编制规范管理。建立综合行政执法培训体系。完善行政执法资格管理制度。推进综合执法队伍规范化建设,加强执法装备、执法人员待遇保障。建立健全综合行政执法经费保障机制,综合行政执法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加强执法人员、经费、资源、装备等保障,执法人员数量达85%以上。

(二)加快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牵头单位:区司法局、区发改局、区市场监管局)

具体目标:全面提升营商环境法治化水平,公平竞争市场环境更加优化,营商环境执法监管机制更加完善,司法保障更加有力,守信践诺氛围更加浓厚。到2022年底,全区法治化营商环境水平领跑全国。

重点举措:

1.政务服务满意度提升专项行动。完善“亲清在线”平台,持续推进个人和企业全生命周期“一件事”全流程“最多跑一次”。推进个人办事、企业开办、不动产登记“分钟制”和工业项目审批“小时制”。深入推进线下行政服务中心“去中心化”改革,高水平打造一站式、一键通的“在线行政服务中心”。全面推行全流程无纸化“不见面”审批,提供“24小时不打烊”的在线政务服务,除法律法规有特殊规定的事项外,全部做到网上可办。推行“标准地+承诺制”投资审批制度改革,实现一般企业投资项目全过程审批“最多80天”并持续提速。推进简易注销登记改革,完善市场退出机制,深化应用“企业注销登记服务平台”,实现企业公示公告和注销登记同步申请。

2.高质量法律制度供给专项行动。全面推行重大行政决策目录清单制度,严格履行合法性审查等法定程序,加强重大行政决策调整公开听证,完善政府法律顾问和专家参与政府法律事务机制,提升行政决策法治化水平。进一步规范重大行政决策档案管理。加强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和备案审查工作,实现行政规范性文件动态化、信息化管理。

3.公平竞争市场环境营造专项行动。全面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杜绝排除或限制市场准入的违法行为。全面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清理违反公平、开放、透明市场规则的政策文件,深入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全面推行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告知承诺制。坚决纠正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完善公平竞争审查例外规定。加大反垄断调查、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力度。持续推进知识产权强区建设,发挥杭州知识产权法庭(未来科技城)巡回审判庭作用,进一步提升浙江(杭州)知识产权创新产业园服务功能,建立知识产权“快保护”机制,健全知识产权纠纷预防化解机制。强化流通领域知识产权保护,加强网络空间知识产权治理。构建知识产权大保护格局。加大对民营企业、中小企业以及企业财产权、企业家人身权的保护力度。加强行政合同签订和履行监管。建立健全“政府承诺+社会监督+失信问责”机制,加快构建政府公共信用评价体系,打造“信用余杭”。

4.市场综合监管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健全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对可能造成严重不良后果、涉及安全的重要领域,加大监管力度。推行远程监管、移动监管、预警防控等非接触式监管。推行跨部门联合监管。对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等实行包容审慎监管,探索“观察期”模式。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明确轻微违法告知承诺、说服教育、劝导示范等的适用范围、程序。行业协会商会应当依法依章程加强行业自律。

5.法律服务助推营商环境优化专项行动。发挥仲裁平台作用。纵深推进市场主体法律顾问网格化全覆盖工作,组建企业普法律宣讲团及风险防范法律服务专家库,深入重点园区、特色小镇,积极开展“法雨春风”、“法企同行”“民营企业法治体检”“小微企业成长”等专项法律服务活动。开展“千所联千会”结对专项行动,为辖区14个基层商会配备专属法律顾问,优化服务内容与方式,深入企业开展精准法律服务,深入搭建律企合作交流平台。加大涉外法律服务机构和队伍建设力度,提升涉外投资项目法律服务水平。建立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普法清单制度。

6.司法保障营商环境建设专项行动。健全执法、司法、法律服务衔接配套的综合服务保障机制,加强产权执法司法保护。依法快查快处针对企业、企业家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坚持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少捕慎诉”司法政策和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慎重适用查封、扣押、冻结等财产性强制措施。加大市场主体民事法律关系保护力度。推进跨区域立案诉讼服务改革,打造全国领先的移动诉讼服务体系。加大对虚假诉讼、恶意诉讼、无理缠诉的惩治力度。加强民事“执行难”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建立自动履行正向激励和信用修复机制。完善“审转破”“执转破”工作机制。健全处置“僵尸企业”工作机制。

(三)加快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 (牵头单位:区委政法委)

具体目标: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动更多法治力量向引导和疏导端用力,充分发挥共建共治共享在基层的作用。到2022年(“枫桥经验”60周年),形成一批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的标志性成果,公民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进一步提升,全区信访量、万人成讼率、万人失信率稳步下降。

重点举措:

1.“一中心四平台一网格”提升项目。落实“县乡一体、条抓块统”高效协同治理模式,提升区级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效能,完善“基层治理四平台”的支撑作用、全科网格的底座作用,形成纵横贯通、闭环管控、数字赋能、整体智治的架构体系。

2.诉源治理深化提升项目。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全面推行应用浙江解纷码,推动诉源治理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完善“信访打头、调解为主、诉讼断后”的递进式矛盾纠纷分层过滤体系。 深化“职业放贷人名录”制度。完善行政诉讼滥用诉权行为甄别机制。完善“主官领办”的初信初访办理机制,全面推行信访代办制,积极开展“无信访积案区”创建活动。

3.镇(街道)法治化综合改革项目。组织开展改革试点,打造一批法治建设示范镇(街道),2021年成功创建良渚街道法治化示范街道试点,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落实镇(街道)职责准入制度。坚持有序放权与有效监管结合,深化基层合法性审查全覆盖工作。有效规范基层征地、拆迁、拆违、环境治理等重点执法行为,降低镇(街道)行政争议发案量和败诉率。建立“以村促镇、以镇带村、一体推进”机制,发挥村(社区)法律顾问作用,加强对自治章程、村规民约、社区公约的审查和监管。

4.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规范提升项目。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培育一批拥护党的领导、政治上可靠的规范化行业协会商会、公益慈善组织、城乡社区社会组织。成立区大调解协会,加强调解工作统筹、调解组织考核、调解员管理等行业管理职能,进一步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建设。加大调解类社会组织培育力度,发挥“橄榄枝三姐妹”、“共道云调”、中泰“泰和”、黄湖“溪岭溪事”等调解品牌的“虹吸”效应,提高调解类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深度和广度。规范和引导网络社团社群健康发展。加强对社会组织综合监管,建立健全考核、评估管理、社会监督机制。

5.“四治融合”模式推广提升项目。全面实施“禹和善治”工程,推进党建统领、基层自治、德治引领、法治保障、智治转型五大任务。坚持党领导下的城乡社区治理体制创新实践,完善城乡社区治理规则体系、标准体系和评价体系。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社区工作与物业管理融合发展机制。推广“一约两会三团”、“众人的事众人商量”、村民说事、民情恳谈、“民生议事堂”等社会多元参与机制。依法落实农村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机制,深入推进法治乡村建设。发挥农村文化礼堂作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成一大批“四治融合”示范村(社区)、民主法治村(社区)。

6.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完成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建设、法律服务专门队伍组建。进一步完善公共法律服务平台一体化建设,加快建成全业务全时空普惠均等、便捷高效、智能精准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加强公共法律服务均衡化标准化建设,提升服务质效,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整合和壮大律师、公证、司法鉴定、仲裁、司法所、人民调解等公共法律服务资源,拓展服务领域,优化服务产品供给。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提高法律援助质量。加大律师行业党建工作力度,发挥党员律师示范带头作用。加大律师人才培育力度,完善律师执业权利保障、执业行为规范制度机制。全面推进基层“枫桥式”司法所建设。

7.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提升项目。全面落实“谁主管谁负责”“谁执法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责任制。健全政府购买、社会投入、公益赞助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的运行模式,深化社会“大普法”格局。深入开展“八五”普法活动。建设余杭区宪法主题新地标。健全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落实部门负责人政府常务会议讲法制度,完善领导班子集体学法和领导干部述职述法制度。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完善失信惩戒机制。创新法治宣传教育形式,推进城乡法治宣传阵地建设,镇(街道)、村(社区)法治宣传阵地覆盖率100%。加强以案释法工作,强化突发事件应对法治宣传教育。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落实中小学法治知识必修课程,建设一批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发挥社会公益组织和志愿者队伍作用。

(四)加快构建区域依法治网体系(牵头单位:区委网信办)

具体目标:推动构建党委部门统筹协调、行业部门各司其职、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联动的依法治网工作格局,全面推进依法管网、依法办网、依法上网。到2022年底,区域网络法治体系建设得到加强,网络行政执法体制机制不断健全,网络空间司法保障进一步强化,网络违法犯罪得到依法严厉打击,网络乱象得到全面整治,互联网治理首善之区格局初步显现。

重点举措:

1.加快形成高效的互联网法治实施体系。贯彻落实网络安全法等法律法规,推动实现网信部门执法主体资格与执法队伍建设。落实“网下管什么、网上就要管什么”要求,统筹协调各涉网管理部门落实网上事项权责清单。完善“分业分层监管、联合联动执法”机制。规范网络内容管理执法工作流程、处置程序等。推进网络治理“之江净网”行动常态化、长效化。加强青少年网络沉迷防治、网络虚假信息清理、网络订餐安全风险防范专项整治。开展打击网络新闻敲诈和假新闻行动。完善涉网新型犯罪防范打击机制。加强对网络广告、打赏、付费问答及众筹等网络获利行为监管。探索建立适应互联网特点的处罚手段。坚决打击黑客攻击、网络诈骗、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等严重危害国家安全、影响公众安全感的网络违法犯罪活动。依法打击涉互联网金融犯罪。整治为网络犯罪提供网络推广、技术、账号、支付等服务的网络黑灰产业和网络侵权、盗版假冒、虚假宣传等违法行为,坚决遏制网络违法犯罪活动滋生。防范惩治网络欺凌、人肉搜索、人身攻击等行为,加强网民合法权益保护。全面推进网信工作数字化改革,落实网络生态“瞭望哨”工程,健全舆情应对智治体系,完善网上风险闭环依法管控机制。

2.加快形成严密的互联网法治监督体系。完善包括行业规章、团体章程在内的社会规范体系。加强互联网行业党建工作,着力实现互联网行业党组织全覆盖。落实“捉谣记”、网络举报等协同处置机制,建设党委、政府、媒体、网站、网民联动的区级网络谣言和虚假信息处置机制。深入开展“阳光跟帖”行动。强化互联网新兴行业管理,配合做好超大型互联网企业管理。加强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从业人员管理与培训,探索建立信用记录和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制度。推动属地针对网媒、网络社会组织、网站、网企、网民五类主体,分类分批推进互联网信息服务领域的信用监管责任体系构建。

3.加快形成有力的互联网法治保障体系。健全网上诉讼规则体系和涉网案件审理机制,完善网络纠纷网上人民调解机制。创新完善涉网公益诉讼实践,配合做好“公益诉讼E平台”建设。落实以案释法制度。协同做好敏感案件特别是涉意识形态网络管理类案件的稳妥处置。用好“梦想E站”等网络社会组织品牌,深化省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基地、省网络普法基地建设,开展“网络安全宣传周”“清朗侠在行动”等普法活动,广泛宣传互联网领域各类政策法规,构建互联网普法工作大格局。深化网络安全整体能力提升行动,切实发挥技术对依法治网体系建设支撑保障作用。落实网信部门行政执法职责,培育建强涉网执法队伍。

4.加快形成完善的互联网党内制度体系。督促各部门各镇街落实《中国共产党浙江省委员会领导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规定》。完善党领导依法治网的工作机制。落实党管互联网的根本要求,围绕领导体制和工作体系、内容建设、内容管理、网络安全、信息化协调、互联网交流合作等,建立健全制度体系。

(五)加快构建规范高效司法监督体系(牵头单位:区委政法委、区纪委区监委)

具体目标:纵深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健全以司法责任制为核心的司法权运行体系,加强司法权运行监督制约。到2022年底,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执行权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体制机制更加健全,执法司法质量、效率和公信力显著提升,逐步构建形成上下贯通、内外结合、系统完备、规范高效的司法制约监督体系。

重点举措:

1.加强党对政法工作领导监督机制建设。完善政法系统政治督察机制,结合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工作,组织开展政治督察和纪律作风巡查。建立执法监督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解决执法监督中存在的困难问题。加强纪检监察机关与政法机关在相关案件办理中的衔接配合,建立健全案件和线索快速移送处置机制、“打伞破网”会商机制以及重大黑恶犯罪案件对接介入等工作机制。完善政法队伍管理监督制度,严格落实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完善领导干部轮岗交流、重点关键岗位人员定期交流、执法办案回避等队伍从严管理制度。

2.加强司法权相互配合、相互制约、高效协同机制建设。优化司法职权配置,加强司法办案各环节工作衔接,完善案件移送标准和程序,加快建立政法机关信息共享、案件移送及接收机制。深化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庭审实质化改革,健全庭前会议、法庭调查和非法证据排除规程,严格落实侦查人员、证人、鉴定人等出庭保障制度。完善侦查机关办理重大、疑难案件听取检察机关意见和建议制度。保障律师执业权利,建立健全执法司法人员与律师互督互评机制,有效落实律师投诉受理、会商机制。完善监察监督与司法监督相互配合、相互制约机制,实现监察调查程序与刑事诉讼程序、刑事司法与监察证据标准有机衔接。

3.加强公安执法监督机制建设。推动公安机关全面建成运行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建立“集约化办案、全流程管控、一站式服务、专业化保障、一体化协同”机制。应用智能执法监督管理平台,对接处警、执法办案、涉案人员、涉案物品、办案场所及卷宗材料等全要素管理、全流程掌控、全智能运行。推动公安业务警种落实执法监督管理责任机制。健全公安机关执法监督联动机制。建立以派出所“三位一体”管理机制为基础、执法办案管理中心为主导的两级架构执法监督管理模式。执法量较大的派出所全面实行派驻法制员制度,建立各类积案常态清理机制,提升公安执法规范化标准化水平。

4.加强检察监督机制建设。完善刑事检察、民事检察、行政检察、公益诉讼检察全面协调充分发展的工作格局。落实市委办公厅《深化法律监督助力“重要窗口”建设的实施意见》,持续深化检察改革,推进“四大检察”“十大业务”全面协调充分发展。加强对侦查权、审判权、执行权和国家公共利益保护执法监督机制建设,畅通执法司法机关自觉接受检察监督的信息共享机制和工作机制。在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检察等监督领域,构建监督专题模型,建设监督线索引擎。加强检察权行使的内部监督,建立捕诉一体、认罪认罚相应配套监管制度,加强羁押必要性审查。完善检察机关听证审查制度,提高听证公开化水平。

5.加强审判监督机制建设。按照事中监督、全程留痕、组织化行权原则,健全完善“四类案件”监督管理制度体系,压实院庭长监督管理责任。深化二审、再审随案评查机制建设,评查结果作为原审案件质量等级评定的参考,倒逼提升一审质量。落实类案强制检索报告制度。强化“谁审理谁裁判,谁裁判谁负责”的归责原则,落实责任追查的程序与制度。全面推进司法领域“当事人一件事”改革。

6.加强刑罚执行监督机制建设。深化刑罚执行体制改革,积极推进刑罚执行一体化,加强刑罚执行标准化和数字化建设。全面推广使用“之矫汇”“智汇矫”APP,强化社区矫正志愿者服务中心建设,完善社区矫正重大事项评审工作机制。加强社区矫正和刑满释放人员安置帮教衔接。

(六)加快以数字化牵引法治建设 (区委政法委、区数据资源局)

具体目标:围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等领域,到2022年底,高标准建成一批数字赋能法治建设的核心业务应用,初步形成纵向贯通、横向协同、覆盖全区的数字法治体系,在大数据辅助立法和决策、强化事中事后数字化监管、政法机关一体化协同办案、法院智能审判等方面实现先行示范。

重点举措:

1.数字赋能严格执法。完善综合行政执法体系,深化“互联网+监管”应用,推动执法权力全流程网上运行、全流程自动留痕、全流程电子监管,提升行政执法标准化、规范化、智能化。加强“掌上执法、掌上办案”常态化运行,探索非接触式智能化监管。加快“智慧复议”建设。

2.数字赋能公正司法。推进政法机关一体化办案系统高效运用,全面应用数字卷宗单轨制协同办案模式。加强“云上公安、智慧警务”大数据应用。完善推广法院智能审判系统。推进移动“微法院”的应用,优化电子督促程序机制,完善电子诉讼规则体系。推进“微法庭”进村、进社区、进行业,实现在线立案、远程庭审。全面推行“非羁码”运用。加强“智慧矫正”系统运用。推进智慧公安、智慧检察、智慧法院、智慧司法、智慧执行。

3.数字赋能全民守法。深化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热线平台、网络平台融合,配合省市部署做好公共法律服务大数据治理平台建设,即时归集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司法鉴定、公证、人民调解的全流程完整办件数据。健全以“基层治理四平台”为核心的基层治理数字化平台。按照省市要求完善公共法律服务智能业务应用,加强互联网公证、互联网仲裁建设,不断强化公证、司法鉴定等服务全流程网上办理能力,打造线上线下融合、互通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大力推进“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马上办”。加强智慧普法融媒体建设。完善公共信用信息体系,促进全社会守信践诺。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深化法治化改革工作专班,整合法治力量和法治载体,以“高能级”的工作专班运行,激发法治工作部门创造性张力和动力,形成上下联动、左右贯通、整体推进的工作合力,引领解决问题,推动工作落实。各牵头单位要研究制定六大专项工作具体实施方案,细化时间表、路线图,以任务清单的方式,压紧压实主体责任,切实抓好贯彻落实。

(二)健全工作机制。建立健全会商研判机制、问题整改机制、交办督办机制、试点推广机制、智库支撑机制,形成“有谋划、有任务、有交办、有成效、有亮点”的系统推进体系,确保各领域法治化改革顺利推进。

(三)推动争先创优。明确可考核、可检查、可评估、可督察的事项及其方法,对工作成效显著的单位予以褒扬;对责任不落实、工作不到位的予以通报并督促整改。建立“群众满意度测评+第三方评价+工作考评”的评价体系,适时对工作方案实施情况进行评估检查。

深化法治化改革工作专班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完善法治余杭建设推进机制,推动法治余杭建设六大专项工作,深化法治浙江(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成果,加快建成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制定本方案。

一、主要目标

围绕深化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法治化改革,对法治建设的理念、机制、工具、手段、方法进行全方位系统性重塑性变革,运用系统观念、系统方法,打破“碎片化”“部门化”倾向,形成“有谋划、有任务、有交办、有成效、有亮点”的系统推进体系,以“高能级”的工作专班运行,激发法治工作部门创造性张力和动力,形成上下联动、左右贯通、整体推进的工作合力,引领解决问题,推动工作落实,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法治获得感和法治余杭建设的引领性。

二、工作内容

按照区委建设法治余杭建设规划安排,重点围绕“六大专项”以及法治建设关键指标完成情况开展工作,推动解决法治建设堵点、难点问题,全面提升各领域法治化水平,形成一批有辨识度有影响力的余杭法治建设标志性成果。

三、工作机制

(一)会商研判机制。构建信息汇集、信息互通、风险识别工作体系,定期对重大思路谋划推进和跨部门跨层级跨领域的难题进行会商研判,对经济社会运行涉法风险进行评估,快速形成共识,快速谋划举措,迭代推进工作。

(二)问题整改机制。及时、精准发现法治建设中带有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和典型个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倒查分析,及时采取应对措施,督促整改落实,将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

(三)交办督办机制。加强任务部署的调度安排,以任务交办单、督办单等形式,建立高效的任务落实和闭环反馈运行模式,迅速推动工作落实。

(四)试点推广机制。对于一些重大难点工作,组织率先探索试点,发现问题,攻破难点。及时发现和认真总结基层法治建设典型经验,加强提炼、推广,加强新闻宣传和引导,推动由“点”到“面”的突破,整体推动工作。

(五)智库支撑机制。邀请省市法学科研机构及专家学者,加强对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法治余杭建设、法治政府建设、区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等理论研究、系统梳理和专项攻关,提供理论支撑。

四、工作运行

(一)专班组成。1.组长,区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依法治区办主任朱红丹,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执法协调小组组长梅建胜;2.副组长,区委依法治区办副主任、区司法局局长俞丽月;3.成员,区司法局分管区委依法治区办秘书科的副局长,六大专项工作牵头单位分管领导;4.联络员,区委依法治区办秘书科科长,六大专项工作牵头单位分管科长。

专班工作由区委依法治区办总牵头。六大专项工作由牵头单位负责,分别成立工作小组(附后)。

(二)运行模式。专班目前实行线上运行为主,以解决法治建设“一件事”为导向,以加强信息沟通、谋划部署工作、研究解决问题、推动工作落实为职责,通过建立工作联系群、定期召开会议的形式开展工作。

(三)运行载体。专班依托区委依法治区办现有工作机制、工作载体运行。

五、自身建设

加强习近平法治思想理论武装,提高政治站位,拓展战略视野,创新思维方式,增强执行能力。强化工作激励,建立重实绩的用人导向,努力将工作专班打造成为法治干部锻炼提升的基地和法治人才培养输出的高地。认真贯彻中央、省委、市委和区委有关为基层减负的要求,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搞层层加码,务实高效开展工作。

六大专项工作小组名单

一、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专项工作小组

牵头单位: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区委编办

二、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专项工作小组

牵头单位:区司法局★、区发改局、区市场监管局

三、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专项工作小组

牵头单位:区委政法委

四、构建区域依法治网体系专项工作小组

牵头单位:区委网信办

五、构建规范高效司法监督体系专项工作小组

牵头单位:区委政法委★、区纪委区监委

六、以数字化牵引法治建设专项工作小组

牵头单位:区委政法委★、区数据资源管理局

说明:标注“★”的单位为专项工作第一牵头单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