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2021年度余杭区生活垃圾治理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直相关单位:
现将《2021年度余杭区生活垃圾治理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余杭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1年5月31日
2021年度余杭区生活垃圾治理工作方案
为高质量推进全国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区创建,根据《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国办发〔2017〕26号)、《关于进一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若干意见》(城建〔2020〕93号)、《关于高水平推进生活垃圾治理工作的意见》(浙委办发〔2019〕59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订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
通过持续加强资源化利用、精细化管理和数字化赋能,2021年生活垃圾进场总量以及人均进场量同比2020年确保实现0增长,力争实现负增长,全区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50%,全年新创省级示范小区21个以上、省级示范村2个以上、省级示范预备小区41个以上,省级示范预备村31个以上,区级示范点150个以上。
二、工作任务
(一)狠抓资源回收利用。围绕“无废城市”创建目标,持续推进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大力提升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
一是深化源头减量。持续推进快递包装物减量、一次性消费用品限制使用,过度包装和禁塑令四项整治行动。将“制止餐饮浪费”与“垃圾分类”、“光盘行动”同步宣传推进,在区内餐饮企业、单位食堂就餐区显要位置全面张贴宣传提醒标识。在机关事业单位食堂推广自助式点菜以及半份半价菜、小份适价菜,引导按需点餐。以镇街为主体推动一批零废弃物体验中心及宣教中心建设,引导社区居民以物换物、废物利用,倡导绿色发展,促进资源节约。
二是深化资源回收。在城市居住区推进再生资源一站式上门回收或智能回收全覆盖,全面健全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为小区督导员、保洁员,中转站工作人员,开通回收账号,鼓励开展可回收物的再分拣交售,全面推进可回收物应收尽收;对农村区域的再生资源回收站点,进一步明确管理要求,强化宣传发动、日常运营和检查考核,全面提升农村站点回收利用成效。
三是深化资源利用。围绕易腐垃圾的全链条闭环治理,推动能力提升和应用尽用。区级加大区内统筹调配力度,提升现有处置设备的运行效率,推动易腐垃圾应用尽用;镇街重点加强现有处置站点安全管理、提升站点环保标准,推动站点稳定运营。
(二)加强数据平台运用。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先发优势,通过数字赋能和科技助力,为生活垃圾分类精细化管理提供信息化支撑。
一是整合系统平台。建立全区生活垃圾分类监督管理一张网,全面整合前端分类评价、中端车载称重和GPS系统、末端视频监控和数字称重系统、可回收物监管计量系统以及虎哥回收大数据监管平台等系统,全面实现生活垃圾分类评价、称重计量、实时监控、数据统计一网通,以数据信息“聚、通、用”,促数据资源高效赋能。
二是强化数据运用。对分类评价系统,全面纳入督导员信息,结合每日巡检量,实现到督导员个人的量化考评;对车载称重系统,全面完成点位维护、数据核查,实现到小区的精准计量评价;对易腐垃圾末端处置和可回收物计量系统,6月底前全面完成系统和数据对接,7月份开始各类数据实现线上统计。
三是建立预警机制。通过系统平台,对督导员配置比例和巡检量、居住小区和每户垃圾分类质量、居住小区易腐垃圾人均分出量等指标,建立数据分析预警机制,实现辅助决策功能,为日常管理、执法跟进、垃圾收费等工作提供数据支撑;结合系统平台数据分析,推出垃圾分类时尚云图,对镇街的回收利用率、垃圾控量、年度任务等主要指标进度一张图展示,红黄绿预警,配套建立督办约谈机制,确保重点任务保时保质完成。
(三)努力推动习惯养成。围绕推动居民习惯养成,不断加强督促指导和教育引导,提高生活垃圾分类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
一是落实精准督导。推进“定时定点”模式全覆盖,加大“溯源巡检”力度,进一步规范督导人员配置标准、工作流程和评价指标,全面实现到户的精准评价和管理跟进;将督导人员巡检量同步纳入系统平台精准评价,实施量化考评;对沿街单位,全覆盖推进日常检查督导和每周公示评比,将分类情况与垃圾处置收费和执法检查跟进挂钩,以科学管理推动习惯养成。
二是强化学校教育。以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学校走在全区前列、学生走在社会前列、家长走在公众前列”为目标。持续将垃圾分类纳入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内容,依托各级少先队、学校团组织等开展“小手拉大手”等知识普及活动,动员家庭积极参与。鼓励学校建立生活垃圾分类青少年志愿服务队,参与垃圾分类宣传推广;培育垃圾分类宣教基地、评选垃圾分类“小标兵”,浓厚校园垃圾分类氛围。
三是坚持多方协同。深化推进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强制分类工作,提升分类成效,发挥党政机关示范引领作用。各镇街党政主要负责人每半年专题调研和推进垃圾分类工作不少于1次;每年邀请辖区内的两代表一委员,专项监督和协商垃圾分类不少于1次。持续推动工会、团委、妇联等群团组织,积极引入社会公益组织,广泛参与垃圾分类宣传、督导、培训和评比等活动,推动形成党建引领、政府治理、社会调节和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
(四)提升垃圾分类设施。按照美观、规范、经济、便民的标准,全面优化区内生活垃圾分类设施,着力提升环境品质,提高群众满意度。
一是居住区域点位提升。对城市居住小区生活垃圾投放点、清运集置点、特殊垃圾临时堆放点、再生资源回收房等分类设施,对照《余杭区生活垃圾分类设施设置导则》再规范、再提升,5月底前各镇街逐一自行排查整改,6月起区分类办结合日常现场检查,每月形成提升清单,限期整改,大力推动区内生活垃圾分类设施的实用性和美观性提升。
二是鼓励精品示范点位建设。鼓励各镇街打造垃圾分类精品单位,各镇街根据自身垃圾分类工作推进情况,打造有特色、有亮点、可参观、可借鉴的小区、建制村、企业、公共场所(学校、医院、宾馆、市场超市等)等垃圾分类精品示范点位;
三是鼓励容器间建设。鼓励各小区(按照每1000户40平米)和单位推进垃圾容器间建设,全面落实接电通水、除臭消毒、纳管排污等要求,为生活垃圾收集容器提供规范的临时清洗和暂存点位。对确无集中暂存条件,且露天放置垃圾容器的小区,全面梳理排查,落实每日至少2次清运,杜绝垃圾满溢、减少环境影响。
(五)浓厚垃圾分类氛围。通过多种形式、多种媒介、多种举措,不断营造生活垃圾分类人人知晓、全民参与的社会氛围,助力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水平提升。
一是开展示范创建。持续推进区级示范小区、示范企业和示范商场、市场、机关等公共场所建设,全年新创省级示范小区21个以上、省级示范村2个以上、省级示范预备小区41个以上,省级示范预备村31个以上,区级示范点150个以上。对前期已经创建的区级垃圾分类示范单位,建立摘牌机制,结合现场检查复核,对不符合示范要求的点位摘牌通报。
二是组织互学互看。组织开展区级、镇街和村社三级互学互看和互查互帮活动,推动区内各层面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人员取长补短、整体提升。以各镇街打造的垃圾分类精品居住区、公共场所和企业为重点,区级结合工作例会,每季度组织1次现场会;各镇街10月份前组织各村社负责人,开展1次跨镇街互学互看;各村社10月份前组织垃圾分类负责人、物业负责人、督导员代表,开展1次跨社区考察学习。
三是深化宣传发动。持续深化与中央以及省级主流报纸、电视、广播媒体合作,强化典型案例和主要成效宣传,扩大社会影响力;区内电视、广播媒体每日定时开展垃圾分类公益宣传,加大户外广告中垃圾分类公益广告投放比例,在文艺下乡演出中编排表演垃圾分类节目;各镇街、村社、企业加大微信公众号、朋友圈等新媒体宣传力度,浓厚社区宣传氛围;广泛开展垃圾分类广场、社区宣传,演讲、摄影竞赛,环保金、积分兑换等各类活动,引导各类人群广泛参与。
(六)形成长效管理机制。通过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科学管理,持续用力、抓紧抓实、久久为功,推进工作常态化、长效化、规范化,推动高质量发展。
一是推进依法治理。结合《浙江省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发布,全面推进城乡居住区、公共场所、企业普法宣传。结合新条例实施,组织开展覆盖农村区域在内的垃圾分类专项执法行动。持续加大对黑榜单位的执法检查力度,补齐短板弱项、推动整体提升。按照统一标准、统一流程,各镇街持续推进生活垃圾处置收费工作。
二是完善工作机制。持续巩固日常检查抄告、公示通报、督办约谈、例会推进等工作机制。完善行业推进机制,充分发挥行业管理优势,将单位垃圾分类情况挂钩行业内部评优奖励,每月开展行业内部单位红黑榜评比。完善工作闭环机制,对市区两级检查中出现的黑榜和低分单位,建立负面清单,落实各行业管理部门和属地镇街逐个整改提升。
三是加强工作保障。对区级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补助经费,引入第三方进行审计核算,全面规范镇街垃圾分类补助经费使用,确保专款专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健全区级、镇街、村社(物业及第三方企业),以及区级、部门、行业管理单位的层级绩效考核体系。突出实绩实效考核,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将区级对镇街、部门的垃圾分类考核全面纳入各单位年度综合考评,将对物业和第三方企业的考核全面挂钩分类补助及购买服务资金拨付。
三、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保障。全域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由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全面领导,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具体统筹、协调、推进、督查全域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各镇街(平台)、社区作为责任主体和实施主体,要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履行主体责任,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做好配套方案制定、宣传发动、组织实施、资金保障等工作,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强化责任落实。区直有关部门和镇街平台要认真履职、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要积极发挥组织协调牵头抓总作用,各责任单位要按照各自职责具体组织落实各项任务。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年度目标计划和职责分工要求,制定好具体行动计划和实施方案,将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各镇街、平台要认真履行属地主体责任,精心组织实施,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三)强化长效管理。对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要加强科学管理,注重习惯养成,要建立完善生活垃圾从产生到处置全过程,以及人、车、物、企业、单位全覆盖的监督管理机制,确保各环节的规范运行。要完善常态督导、动态巡查、精准提醒和严格执法相结合的长效管理机制,坚决防止和遏制问题反弹回潮,持续巩固分类成果,真正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打造成一项惠及百姓、利在长远的实事工程、民心工程、民生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