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孙晨 通讯员 万建丹) “五常街道将全面贯彻落实区第十次党代会精神,锚定新定位、谋划新格局、落实新举措。”五常街道党工委书记沈清表示,五常将深化“三个全域”建设,聚焦发展提速、空间提效、治理提能,抢抓机遇、实干快干,奋力打造“创新高地、湿地明珠、数智样板”。
打造数字科技“创新高地”
作为数字经济产业的集聚地,五常街道将持续强化招引能力,全力服务保障好“阿里”“中电海康”等数字头部企业健康发展,充分发挥楼宇园区经济优势,用足用好与未来科技城的招商联动、产业协同机制,构建“引人才”和“留人才”并重的人才服务体系;计划全年引进余杭区各类高层次人才500人以上,其中省级领军人才10人以上。持续深化创新培育,开展“俱到五常、惠企科创”服务活动,专注国家高新企业、科技型中小型企业培育;推进智慧园区2.0建设,实现企业培育从模糊管理、事后干预向动态监测、主动服务转变;计划全年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20家、培育上市企业8家。持续优化产业布局,通过腾空间、拆空间、优空间、控空间,打造“弹性返租”“土地技改”“政府搭台”“产业协同”四种改造模式,推进老旧工业园区全面转型升级;计划推进15万平方米老旧园区的提升改造,新增亿元楼宇2幢、千万楼宇15幢、特色楼宇3幢,楼宇税收同比增长10%以上。
建设宜居和美“湿地明珠”
面对“北城区、中厂区、南郊区”城市空间布局的“三明治”结构现状和公共服务配套不足的发展短板,五常街道将推进空间利用不断提效,全面推进南部荆山区块的城市化建设。
沈清表示,五常街道计划三年开发土地约661亩,推进安置住房、道路交通、环境提升、中小学校、文化体育等10余个项目建设,全力完成梦溪水乡征迁清零工作,配合做好地块开发建设工作。
五常还将推进城市肌理不断完善,优化道路断面,推进高教南路、常睦路中段和西坝路停车场等项目建设,构建便捷畅通的交通体系;以“绣花”功夫,全面提升城市环境,推进治气、治水等治理工作,加快“污水零直排”创建,打造“无废城市”。
同时,推进民生福祉不断增进,五常街道将进一步打造小街区密路网的城市格局和“5分钟便利生活圈”“15分钟公共服务圈”,推进6个安置房项目、5个学校项目、2个居家养老项目和1个卫生服务站的建设,着力增强公共服务配套和供给能力。
创建唯实惟先“数智样板”
聚焦新老矛盾交织困境和数字化发展优势,五常街道将拓展治理方案,通过深化“智慧五常”建设,打通数据资源壁垒、布局各类物联设备、拓展多跨应用场景,切实推进数字孪生、智慧预警、线上协同的街道小脑建设,实现数字会感知、会思考、会说话。
优化治理结构,增强基层矛盾调处能力,通过加强小区在线服务系统建设,打通线上线下群众诉求反映渠道,贯通楼道、小区、社区、街道四级信息传递,联动居委会、物业、业委会、志愿者多方力量,推进在线服务、快速响应、即时调解的社区微脑建设,在基层神经末梢建立矛盾调处首站。
充实治理力量,充分发挥智慧赋能作用,加强“社会力量共治平台”建设,持续引入党员、律师、老法官、心理咨询师、退役军人等社会力量队伍,实现矛盾纠纷“一题多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