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莲村村委会委员赵爱娟在一体式触摸屏上操作演示

装有成套智能设备的垃圾收运车

垃圾收集员对农户生活垃圾进行称重

城市小区内,“垃圾分类从我做起”“绿色生活从垃圾分类开始”等宣传标语被设置在明显位置;村民家门口,灰绿两色的垃圾桶提醒着大家从源头做好垃圾分类;村委会里,一体式触摸屏一点就能看到全村每家每户垃圾投放的基本概况;各大商场,巨大的LED屏幕上滚动播放生活垃圾分类的宣传片……时下,走在良渚的街头巷尾,能随时听到看到垃圾分类的相关宣传,生活垃圾分类已然从一个热门话题变成一种习惯和自觉。

良渚街道下辖有20个村、23个社区,共有城市小区107个,作为省市“菜篮子”的农副物流市场也在辖区内。良渚生活垃圾年产生量有15万余吨,是余杭生活垃圾量最大的一个镇街,垃圾治理任务艰巨。

近年来,良渚街道知难而上,充分发挥村社阵地功能,在前端分类、中端收运、末端处置三个环节打出“组合拳”。2020年,街道全年垃圾量从16.77万吨降至15.55万吨,减量7.3%;回收利用率从年初的17.6%提升至36.6%。

记者 吴一静 陈轶东 通讯员 朱辉 

前端分类 智能设备提升精准率

记者在良渚街道东莲村看到,每家每户的大门口都整洁地摆放着易腐垃圾和其他垃圾两个垃圾桶,每个桶上都装有电子识别卡。当垃圾清运车开到家门口,垃圾收集员将垃圾桶往特制的车载称重系统上一放,垃圾重量、投放情况的照片等就会同步上传至街道、村委会终端。

“在这里,我们能看到全村垃圾投放的情况,包括住户信息、投放方式、时间、类型、重量等。垃圾分类专管员可以在后台检查住户垃圾投放,智能设备会拍下每次的照片,并记录下重量。专管员会根据投放的正确率来进行相应打分,再给予积分奖励。”在东莲村村委,村委会委员赵爱娟一边在一体式触摸屏上操作演示,一边向记者介绍道。

借鉴城市小区二维码垃圾袋“溯源巡检”模式,街道在东莲村等7个村试点智能收运系统,上线24套智能收运设备。记者看到,垃圾收运车上加装了称重、拍摄和数据上传功能的成套设备,农户家的分类垃圾桶上有电子识别卡,垃圾收集员上门时可以一并完成重量信息采集和分类质量评价,相关数据能实时上传至终端,供管理者掌握垃圾量、分类质量等情况,实现数据可视化。

“收集员每天分别对农户的两个垃圾桶打分,合格积10分,不合格为0分,空桶5分。”赵爱娟说,“系统每天会推送短信,告知农户分类质量及积分情况,每个季度农户可凭积分兑换生活用品。”

中端收运 “虎哥回收”城乡全覆盖

在深入推进“虎哥回收”城市模式的基础上,良渚街道立足实际,创新推出适合农村垃圾分类的新模式。除40个城市服务站覆盖74099户居民外,良渚率先在全区实现农村地区全覆盖,开设19个服务站服务20000余住户,真正实现街道辖区全覆盖。

“纸板、金属、玻璃、废旧衣物等小件可回收物,由设立在每个村的‘虎哥’农村回收站进行回收,按照市场价直接支付现金给农户,家具、沙发等大件可回收物,则实行上门回收。”“虎哥回收”总经理胡少平告诉记者。

“‘虎哥回收’全覆盖以来,垃圾减量的成效很明显,垃圾堆积的现象也大为减少。以前很多违建的小破废品收购站也逐渐被正规的‘虎哥’服务站所替代,整体农村环境得到了提升。”良渚街道城建管理办公室副主任朱辉介绍,目前良渚街道“虎哥回收”城市站日均回收60余吨,农村站日均回收20余吨;全年回收可回收物24785吨,占余杭区回收总量的19.7%。

末端处置 就地减量能力大提升

在农副物流中心,建有2座易腐垃圾处置站,专门处理物流园区市场的易腐垃圾;在大陆村、良渚村,建有2座易腐垃圾处置站,开启农村易腐垃圾就地处置模式;投入2300余万元,提升改造4处易腐垃圾处置站,改建厂房、提升就地处置能力、升级处置工艺、完善废气和废水处理设施;投入300余万元,新增学校、机关单位易腐垃圾处置设备分散式布点15处……去年以来,良渚街道着力提升易腐垃圾就地处置能力,目前日处理量已从83吨提升至157吨,达到全区易腐垃圾处置能力的27%,后续有望提升至170吨/天。

朱辉表示,今年,良渚街道将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精细管理,发挥先试先行、优秀经验做法的示范带动作用,向着“回收利用率50%”的目标奋力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