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交通运输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卫生健康委、海关总署相关司局负责同志和中国疾控中心专家出席,介绍加强秋冬季疫情防控和做好疫苗接种有关情况,敬请关注本期发布会热点问答!
坚持“外防输入 内防反弹”不动摇,坚决遏制疫情扩散蔓延
发生疫情的地区,要迅速进入应急状态;未发生疫情的地区,要加强监测预警。要严守外防输入各个关口,坚持人、物、环境同防,减少跨区域聚集性活动,坚决遏制疫情扩散蔓延。各地要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防控策略不动摇,现有的防控措施不放松。强化应急处置的区域联动,共享流调信息,及时精准推送风险人员数据并协查管控到位。
本轮疫情形势判断如何?有关应对部门正在开展哪些工作?
此次疫情波及范围广,传染性强。本起疫情的病毒为德尔塔变异株,部分病例的呼吸道样本病毒核酸载量高,提示病毒排毒量大、传播力强,在暴露人群中引起续发传播的风险高。关于疫情源头目前还在流调溯源中,从传播链来看总体比较清晰,截至10月23日24时报告的133例感染者中106例与旅行团传播链有关,涉及到13个旅游团或自驾游。根据现有的流调和病毒测序结果,病例的病毒全基因组序列与国内此前疫情的同源性低,提示本次疫情是由一起新的境外输入源头引起。
为什么要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加强针?
通过国内外目前的研究结果显示,随着接种疫苗时间的推移,受种者的中和抗体水平下降,保护效果减弱。在这种情况下增加接种疫苗针次,是提高免疫水平,增加保护性的一项措施。专家组建议在完成全程免疫六个月后开展高风险人群的加强免疫接种。这类人群主要包括海关、边检、航空、隔离观察点以及定点医院的一些人员,也包括赴境外学习的人员。另外,建议免疫功能低下包括有免疫缺陷及 60岁以上的老人考虑开展加强免疫工作。
交通运输部门采取了哪些措施防范疫情通过交通运输环节传播?
疫情发生后,交通运输部第一时间采取了客运管控措施。原则上暂停中高风险地区所在的县级行政区域开展对外道路客运服务,暂停中风险地区所在城市的跨城公交、出租车、顺风车业务。对中高风险地区轨道交通和城市公交站点实施跨站、甩站运行,全力切断疫情传播渠道。
截至目前,甘肃的兰州、嘉峪关、张掖市,内蒙古的二连浩特市、额济纳旗等地,已经全面暂停道路客运服务。涉疫地区的交通运输主管部门采取了对交通运输工具、场站的环境监测和消杀,对涉疫司乘人员的隔离管控,对重点人员加密核酸检测频次,做好疫苗加强接种等工作。
海关将会在哪些环节采取措施严防境外输入?
今冬明春是新冠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海关总署严格执行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的部署要求,抓紧抓实抓细口岸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坚决遏制疫情通过口岸输入。一是毫不放松抓好入境人员的卫生检疫。海关全流程梳理口岸卫生检疫工作,严格水陆空口岸流调、采样、检测等各环节措施,坚持标准不降、力度不减,充分排查所有入境旅客的涉疫风险;二是从严做好高风险入境货物的检疫。海关进一步强化源头管控,加大对境外冷链食品生产企业的检查力度;三是顶格实施工作人员的安全防护。海关严格实施“两点一线”、“14+7+7”等封闭管理措施,保持一线人员疫苗接种全覆盖,并持续推进加强免疫;四是持续强化口岸疫情防控能力。海关充分发挥监督检查作用,立行立改,确保疫情防控各项部署要求落实到位。
目前对于跨省长途旅游,文化和旅游部有哪些防控措施?
一是严格执行跨省旅游经营活动管理“熔断”机制。对出现中高风险地区的省(区、市),立即暂停旅行社及在线旅游企业经营该省(区、市)跨省团队旅游及“机票+酒店”业务,并第一时间向社会公布。截至目前,全国中高风险地区分布在北京、内蒙古、贵州、甘肃及宁夏等五省(区、市)均已暂停跨省旅游经营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