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陈轶东) 54岁的老胡日前来到区第五人民医院皮肤科就诊,他的手上、脸上、躯干部分出现泛发性皮疹,有的地方还脱了皮。结合季节和症状,皮肤科医师何淑女问老胡,是不是碰过白果?果不其然,老胡前几天真的捡过白果。

“患者是白果过敏了。”何淑女说,“近段时间,我们每天都要接诊好多例因白果致敏的患者,大部分是中老年人。”

每年9月底、10月初是白果成熟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记载:白果“熟食温肺、益气、定喘嗽、缩小便、止白浊;生食降痰、消毒杀虫”。何淑女告诉记者,白果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很多市民有采摘白果食用的习惯,但是新鲜或未加工处理的白果可能会导致皮肤红肿、瘙痒、起皮疹,严重的会引起刺激性皮炎、过敏性皮炎,甚至引起过敏性休克。

小小的白果为何会导致过敏?何淑女解释,新鲜白果外皮含有大量的有机酸,这是一种很强的致敏诱因。人们在剥果皮时,有机酸会侵入人体皮肤,体质较敏感的人容易过敏。

“一般来说,白果致敏在24或48小时后才出现,引起皮肤过敏会出现水肿性红斑、密集性丘疹等症状,伴有明显的瘙痒,严重的还可能出现皮肤糜烂。值得大家警惕的是,如果手部皮肤因白果过敏,千万不要用手去摸脸、脖子等其他暴露在外的皮肤,以免再引起接触性皮炎。”何淑女介绍,如果皮肤瘙痒难受,可以用冷水冲洗,或用炉甘石洗剂擦拭过敏部位来缓解,但还是要尽快就医。

医生建议,有过敏史或易过敏体质的人最好不要采摘和清洗白果,在采摘和清洗白果的过程中,要戴胶手套并用冷水清洗。若食用后出现过敏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以免延误治疗。

新闻链接

白果食用前须去掉皮和胚,切忌生食,采用炒、煮等熟食方法可避免中毒。白果不可多食,一般儿童一次食用3-5粒,成人也不要超过10粒,否则食用过量会引起中毒。

白果生吃或未煮熟可能会发生中毒,中毒现象出现在服后1-12小时,症状为发热、呕吐、腹痛、泄泻、惊厥、呼吸困难,严重者可因呼吸衰竭而死亡。少数人则表现为感觉障碍、下肢瘫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