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开通的东湖绿道华鼎豪园段

(记者 陈坚 通讯员 汤水根 姚敏丽) 修一条300余米的游步道,政府、社区与业主多次协商没有明确结果,两届区人大代表议案均无法有效落实,其中的难点、堵点究竟在哪里?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街道持续关注,社区多方奔走,关联方民主协商,建设单位积极配合,日前,东湖绿道华鼎豪园段即将开通,为东湖绿道真正意义上的全线贯通画下一个圆满的句号。

好事多磨

东湖绿道华鼎豪园段

迟迟不能开通

全程塑胶、沿水而筑的东湖绿道是一条城市慢行游步道,全长4.5公里,北起人民大道,南至望梅路,沿赭山港、王家畈港和乔司港3条河道两岸展开,一路绿树成荫、水景怡人,是市民休闲散步、锻炼身体的好地方。

然而,在华鼎豪园小区西侧、赭山港东岸(世纪大道与玩月街之间),东湖绿道有一侧却缺失了300多米,好似一条美丽项链中间少掉了一截。

南苑街道时代社区党总支书记陈惠明介绍,2010年社区建立之初,就有区人大代表建议沿城区水系建立慢行系统。华鼎豪园小区西侧段紧临赭山港,在慢行系统建设范围内。但是,一方面政府一直未能收回小区规划红线内区域;另一方面,小区居民不赞同将新建的滨水景观带拆除退让,因而此事多年协商未果。

2017年,东湖绿道慢行系统建设工程又提上了日程,临平新城管委会、南苑街道、时代社区与华鼎豪园业委会、业主代表进行多次协商,但因涉及退让范围、红线区域、施工方案、补偿等诸多现实问题,最终也未能达成共识,导致两届区人大代表议案均未能得到有效落实,华鼎豪园段成了东湖绿道全线贯通的“瓶颈”。

环境要提升 居民有诉求

最佳建设时机来临

东湖绿道既是一项民生工程,也有助于提升周边环境和城市品质。虽然面临诸多困难,但南苑街道、时代社区和临平新城管委会一直没有放弃,始终在等待契机,寻找突破口。

去年,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推动下,街道、社区和临平新城管委会积极开展“三服务”活动,在走访中了解到,华鼎豪园小区居民对提升小区环境有迫切诉求,对解决家门口绿道“断头道”带来的不便也呼声强烈,建设东湖绿道华鼎豪园段的时机来临。

30多次恳谈协调会

为的是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为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在街道“组团联社”干部的带领参与下,社区分别召开了3次居民代表恳谈会和10余次局部夜访座谈会,逐步探明居民真实想法。

依托“板凳评议团”机制,社区又牵头召开华鼎豪园居民代表、华鼎豪园物业、临平新城管委会、南苑街道等多方参与的民主议事协商会20余次,认真听取居民意见建议,仔细评估核算政策利益与群众需求,推出以东湖绿道贯通带动小区环境提升的设计方案。

华鼎豪园业主委员会主任陈国强说,业主退地修绿道,补偿款用来提升小区环境,里外都是民生工程,能够实现“双赢”,最终也获得业主的理解和支持。

方案数易其稿 克服施工困难

国庆期间正式开通

之后,南苑街道联合施工单位临平新城管委会,专门成立东湖绿道贯通专项工作小组,将周边群众意见、建议纳入方案,数易其稿,解决居民最关心的安全问题,为道路建设打下扎实基础。

从去年10月21日方案确定,短短21天,在社区党总支的牵头下,依托邻里汇工作机制,业委会、物业公司、楼道长和居民骨干,对270户住户挨家挨户上门解难答疑、投票表决。在党员户带头签约、居民百姓跟进的良好氛围中,东湖绿道贯通工程项目在业主大会高票通过,并于12月9日完成签约。

该工程今年4月启动建设,建设方临平新城管委会基础建设公司克服疫情影响、施工困难等不利因素,目前已进入扫尾阶段,预计在国庆节前后,321米长的东湖绿道华鼎豪园段正式建成投入使用。

办法总比困难多

十年磨一剑,在各方努力下,东湖绿道华鼎豪园段即将建成开通,至此,这条城市慢行道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全线贯通。

好事多磨,原因有很多,既有历史遗留问题,也有各方利益博弈,情况错综复杂,处理起来相当棘手,所以工程久拖不决,也算事出有因,情有可原。

墙外的东湖绿道是民生工程,受益的是广大市民,提升的是城市品质,是大民生。墙内的华鼎豪园,住户考虑更多的是环境改善、安全保障等问题,事关270户居民的切身利益,是小民生。大小都是民生,既不能因小失大,也不能以大压小,要找准其中的平衡点,才能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时代社区把党建引领、板凳议事这两把“快刀”切在了基层治理的平衡点上。

一方面,充分通过党建联盟、机关结对的“人脉关系”,与上级政府、主管单位密切沟通,争取最大支持度;另一方面,积极开展民主协商,让全体业主共同参与,共商共决,实现“众人的事众人商量着办”,体现最大公约数。

同时,网格支部党员勇挑重担、冲在一线,业主党员户以身作则、带头签约,先锋模范的引领,堡垒作用的发挥,有力助推了难题破解,顺利推进了目标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提出“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十二字总要求,作为一项成功的基层案例,东湖绿道华鼎豪园段的建设过程表明,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