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保证此次审查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维护公众环境权益, 2020年9月16日杭州市生态环境局拟对以下1个项目(杭州市余杭区交通重点工程建设管理处余杭区东西向快速通道良祥路互通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作出审批意见。现将拟作出审批意见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0年9月17日-2020年9月23日(5个工作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以上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意见要求听证。联系电话:89163927(10号生态环境窗口);通讯地址:杭州市余杭区南苑街道南大街265号 余杭区行政服务中心生态环境窗口(10号)。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地点

建设单位

环评机构

项目概况

公众参与情况

相关承诺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1

余杭区东西向快速通道良祥路互通工程

东西向快速通道与规划良祥路交叉处

杭州市余杭区交通重点工程建设管理处

浙江省工业环保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项目主要为高架匝道及地面被交路建设(不包含高架主线),建设内容包含:①新建互通工程:起点为余杭区崇贤至老余杭连接线(高架)工程K18+436.5预留的匝道跳水平台处,终点为桩号K19+359.5预留匝道跳水平台,匝道全长4.9km,同时在区界预留往西湖区方向4条匝道跳水平台。②新建地面道路工程:新建古墩路至区界被交路良祥路,被交路全长1.1km,包含2座跨河桥梁,与320 国道平面交叉部分由320项目实施。③附属工程:包括改移河道、河岸整治等工程。此外,本项目的智能交通、良祥路绿化、路灯工程计入320国道杭州至富阳公路(余杭良渚至老余杭段)改建工程中。

施工期: 1、废气: ①实施标准化工地建设与管理,开挖道路应分段封闭施工,及时修复破损路面,工程围挡外不存放工程渣土,工程渣土须及时进行清运,工程运输车辆应苫盖严密、不撒漏。施工便道保证路面平整并防止积水、扬尘。做到“物料存放不扬尘,施工作业不扬尘,风大扬尘不施工,货物运输不扬尘”。工程完工后所占场地应恢复原貌。监理单位应将工程施工现场扬尘控制纳入日常工程监理内容,确保扬尘控制率100%。 ②强化道路扬尘治理,较大幅度减少城区裸露地面积;强化重点道路扬尘污染治理,全面推进道路沿线道路扬尘专项整治。   ③禁止现场充实消化石灰、拌合石灰土等有严重粉尘污染的施工作业,采取边施工边防尘的作业方式。 ④道路施工时,同步通行机动车辆的临时道路应当硬化,并配备洒水设备,采取逐段施工的方式,已完工的道路部分应当保持整洁。   ⑤运输车辆实行密闭化,不得沿路泄漏、遗撒。 ⑥应采取加强运输管理,保证汽车安全、文明行驶。 ⑦工程施工采用商品沥青、商品混凝土,禁止现场设置拌合站等设施。   ⑧建立健全扬尘管理机制,积极创建绿色工地,落实施工工地围蔽,做到“六个100%”,即施工现场100%围挡、工地砂土100%覆盖、工地路面100%硬化、拆除工程100%洒水、出工地运输车辆100%冲净车轮车身且密闭无洒漏、暂不开发的场地100%绿化。 ⑨离敏感点较近的路段施工时做好定时洒水、设置施工屏障;垃圾、渣土要及时清运,超过2天以上的渣土堆、裸地应使用防尘布覆盖或固化等方式;对易散失冲刷的物资要求不能在露天堆放,同时在选择临时车道和建材加工场地时应避开敏感点,并尽量选择在其下风向,运输车辆途径敏感点时减速行驶,作业车辆出场界时应对车轮进行清理或清泥,加强场地管理。 2、废水: ①在施工现场设置若干不同规模的简易沉淀池,施工产生的泥浆水、冲洗废水、施工涌水等经沉淀分离后,沉淀池的底泥与建筑垃圾一同处理,定期清理;   ②物料堆场应尽量远离沿线水体,并须配以相应的遮盖措施,防止受雨水径流冲刷进入地表水体,产生污染; ③生活和作业区分隔设置;在施工期间工地必须建造简易的厕所和化粪池,施工人员生活污水经化粪池预处理后委托清运至污水处理厂;   ④建材(包括废弃建材)、弃渣、生活垃圾的堆放、弃置点必须经地方环保部门的同意,严禁乱堆、乱弃; ⑤施工废水经过三级处理,废水回用于施工过程,泥渣外运。泥水场地周边设置排水沟,防止施工废水直接漫流至周边河流。   ⑥本工程采用钻孔桩机械作业法。钻孔桩在围堰内进行施工时,与流动的河水相隔,钻孔过程产生的废弃物,用管道直接输送到岸边经沉淀后排放,不直接放在河滩上。施工过程中,应避免将施工废渣、废油、废水等弃入水体。同时,桥梁施工作业完毕后,要清理施工现场,以防施工废料等随雨水进入河中。同时应加强管理,施工材料如沥青、油料、化学品等的堆放地点应远离河床,并备有临时遮挡的帆布,防止雨水冲刷。   ⑦要求改河工程须避开河流汛期,尽量在枯水期施工,减少工程施工对河流的影响,施工期间先开挖新河道,修建浆砌石护岸,保证老河道废弃时新河道(沟)已投入运行。 3、噪声: ①尽量采用低噪声机械及施工工艺,经常对设备进行维修保养; ②严格控制夜间施工应并认真执行申报审批制度; ③加强施工期噪声监测和监控;   ④合理布置施工场地,避免在集中居民生活区附近设置施工场地; ⑤合理安排物料及工程废弃渣土、建筑垃圾运输的路线和时间,车辆应减速慢行,禁止鸣笛; ⑥合理选择施工机械的停放场地,远离居民等敏感点;   ⑦按劳动卫生标准控制施工人员工作时间,亦可采取个人防护措施; ⑧施工前封闭施工场地,在施工区域周边设置不低于2 米的固定式硬质围栏; ⑨在重要施工场点设置临时防噪声屏障;   ⑩加强管理,文明施工,防止因人为因素导致的噪声影响加剧。 4、固废: ①本工程建设产生的弃方和建筑垃圾,建设单位应要求施工单位规范密闭运输并送当地指定消纳场进行集中处置,不要随路散落,也不要随意倾倒建筑垃圾。   ②生活垃圾定点分类收集后,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 运营期: 1、废气: ①对道路汽车尾气的排放实行例行监测,超标车辆禁止上路。从污染源头上降低对环境空气的影响。   ②加强道路的清扫,保持道路的整洁,遇到路面破损应及时修补,以减少道路扬尘的发生。 ③做好沿线绿化带的绿化工作,并做好绿化工程的维护。 ④应加强交通管理,确保交通畅通,尽量减少和避免塞车现象发生。   ⑤加强运载散体材料的车辆管理工作,明确要求其采取加盖篷布等封闭运输措施。 2、废水: ①完善路面径流收集系统和排水系统,营运期间道路产生的路面径流与其它雨水一并经过雨水管道混合后排入附近河道。   ②定期对路面进行清扫,保持路面清洁,防止生活垃圾等随降水进入雨水管网,维护好雨水管道,保持排水顺畅。 3、噪声:   ①本工程高架道路主线及地面采用SMA-13路面; ②靠近敏感点区域设置声屏障,预留隔声窗及声屏障费用。 4、固废: ①在道路两侧人行道上的合理位置设置分类垃圾桶,收集日常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定期清运;对于道路路面翻修时产生的废弃物,应当加以综合利用,不能利用的作为建筑垃圾合理处置。   ②废弃的沥青路面层由道路养护单位运至指定的消纳场所处。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