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区经信局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引领,以稳企业、稳增长为目标,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加大对我区重点产业的产业链摸排,服务产业链上下游产品配套供给,持续做强数字经济和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双引擎”,奋力夺取工信经济高分报表。
一、全面排查,深度挖掘,强化企业链供需情况摸排
从需求、供给两端入手,加强重点产业链、重点创新企业的断供断链风险摸排,全面摸清区内能提供重点领域进口替代技术产品的企业信息。一是加强重点产业链企业断链断供风险摸排。围绕全省十大标志性产业链和“415”先进制造业集群,对省重点产业链企业断供、断链情况进行定期监测,理清企业断供产品的名称、原供应商、国内的供应商信息、国内替代产品信息等关键内容。共摸排重点产业企业断供断链风险问题136个。二是加强重点创新企业断链断供风险摸排。针对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所在企业、省级以上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等,开展高密集度的筛查,基本做到重点核心技术企业全覆盖,按月开展进口产品替代情况调查,对企业开展产业链补链强链项目清单管理。三是全面掌握产业链供给情况。全面摸排全区重点企业优质产品,对区内具有中国驰名商标、浙江名牌产品、“浙江制造”品牌认证企业、杭州出口名牌等荣誉资质的名品企业进行分类整理,编制余杭区重点企业优质产品目录,涉及政府建设投资类83家,商场超市销售类54家,企业合作类64家,共计201家企业。
二.精准对接,专属指导,强化产业链上下游产品配套
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精准对接,专属指导,强化企业对接合作,全力拓宽企业市场和渠道,强化产业链上下游产品配套。一是组织对接会。组织开展余杭区“新制造业+”产业链服务对接大会,邀请10家企业代表上台演示,60余家企业现场展位布展,300余家企业视频直播“云端共享”,通过企业介绍、产品展示、问答互动等环节,展现余杭优质产品,促进企业对接合作,现场成功帮助约10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本次对接会预计意向成交额约在9000万元左右。二是打造上下游产业链对接平台。围绕我区重点企业优质产品,通过“线上”+“线下”的模式,开展钉钉、微信等平台线上对接联系,专人线下走访跟踪,尽可能全面细致掌握区内制造业、数字经济企业上下游产业配套需求,构建由区内350余家企业参与的上下游产业链对接平台。三是加大产业链精准对接力度。详细摸排服装企业上下游供应端现状,以“分类式”管理,“清单化”列表,将企业资源整合,精准配对,打通服装产业生态链。通过浙江省服装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以及中国杭州数字时尚创新基地两大平台,统一实现服装企业“品牌商下单、生产商接单”的销售模式,并进行包括开店入驻、品牌营销、网红选择、流量获取等方面的培训,助力企业抓住直播新风向、新业态,大力拓展销售渠道。
三、数字赋能,创新引领,推动产业链建设提质增效
深入实施强链补链工程,加快数字赋能,创新引领,加快实现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从而构建安全高效高质的产业链系统。一是加快数字化转型助推产业链提质增效。鼓励春风动力、运达风电等产业链龙头企业,结合余杭产业特点、行业发展现状、企业实际需求建设一批工业互联网平台,提升产业链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增强产业链的柔性、韧性和粘性。加快推动企业数字化改造,全面开展分行业、分区域工业APP应用试点,提高企业订单对接、状态监测、供应链管理、生产管理的数字化能力,帮助解决原材料供应、上下游协作等难点问题,畅通“供应链”和“产业链”。今年以来,全区共催生数字化攻关项目38个,工厂物联网项目87个。二是加快技术创新助推产业链提质增效。充分发挥头部企业强链护链的作用,支持西奥电梯、中电海康等龙头企业创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体、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创新载体,协同开展关键共性技术攻关,解决影响行业发展的重大技术难题,突破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三是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助推产业链提质增效。围绕产业链发展引进项目,聚焦补短板强弱项,聚焦延链补链强链,深入挖掘和包装一批上下游项目招商引资,突出抓好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加快重大项目建设。今年以来,共招引产业重大工业项目8个,预计投资额172亿;共推荐浙江南都鸿芯动力科技有限公司“年产1000MWH高能量密度动力锂电池建设项目”等10个项目申报产业链协同创新项目,助推产业链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