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纵深推进乡村振兴,打造乡愁可寄、梦想可承、未来可期、令人向往的未来乡村?记者昨日从余杭区未来乡村实验区启动大会上了解到,我区将围绕“未来村居、未来村业、未来村文、未来村治、未来村民”五个场景,着力构建有舒适感、获得感、归属感、安全感和未来感的新型乡村功能单元。

省政协副主席周国辉,区四套班子领导张振丰、陈如根、阮文静、沈昱和新老村民代表一道开启“未来乡村实验区”建设。区领导王姝、朱红丹、袁水良、皇甫伟华、葛建伟、陈云水,以及青山村新老村民和公益组织代表等参加启动大会。

周国辉在致辞中对余杭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打通转化通道所取得的成果表示肯定。他表示,对打造“未来乡村实验区”这一举措充满期待,希望做好“老天爷、老祖宗、老百姓”和“新理念、新技术、新机制”等六篇文章,坚持生态保护战略,把山水保护好、把优势发挥好,不断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独特做法,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充分发挥数字经济优势,全面深化改革,让更充沛的要素资源和人才汇聚到乡村发展建设中来。

市委常委、区委书记张振丰在致辞中表示,启动“未来乡村实验区”建设,不仅承载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农村“破茧成蝶”的使命,更是要为浙江建设展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文明高度发达的“重要窗口”,以及杭州打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荣的宜居城市,彰显余杭强有力的担当。

张振丰强调,要主动作为、拉高标杆,对标先进、补强短板,以创建全省乡村类未来社区为目标,以青山村为蓝本,用好改革这支画笔,更为清晰地勾勒出“未来乡村”图景,把乡村振兴融入到与都市发展共鸣的节奏中,把传统记忆融入到与现代文明交织的蓝图下,努力塑造一个“传统之上的未来”。要遵循乡村“地脉”,打造绿色友好的未来。坚持生态保护初衷,努力擦亮“未来乡村”的独特底色,把保护良好生态、打响公益品牌作为推进“未来乡村实验区”改革的首要前提,发挥好青山村生态补偿机制的创新优势,积极探索国有资本与社会资本在“未来乡村”建设、生态保护等领域的深度合作,打造一条可持续、可复制、可推广的未来乡村建设之路,既要治山理水,更要显山露水。要传承乡村“文脉”,打造开放融合的未来。在继承发扬传统文化、保持乡土人文气息的基础上,欢迎设计师积极参与“未来乡村实验区”的规划设计,支持企业和公益组织踊跃加入到村庄治理中来,共同探索“未来乡村”的文化语言表达,让公益和文化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相融共生。要延续乡村“人脉”,打造年轻活力的未来。通过探索“未来乡村实验区”人才政策的创新,建立“未来乡村”人才准入、评定和奖励标准,吸引更多海内外人才扎根乡村,与原住民相融互助、相互包容,互学互带、互利发展,激励各类人才在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在“未来乡村”实现自己的价值。

张振丰强调,要以更高站位、更强担当、更实举措,紧紧抓住“未来乡村实验区”改革契机,坚持全域规划、注重细节把握,做好“未来村居、未来村业、未来村文、未来村治、未来村民”五篇文章,加快推进生态保护补偿的“龙坞模式”提质扩面,全面推广“自然好邻居”计划等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努力让传统乡村、现代乡村和未来乡村在这里得到全面融合和展示,力争打造成为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普遍推广意义的“未来乡村实验区”。

启动仪式上,青山村新老村民代表分享了这些年青山村所发生的点点滴滴,也畅谈了对美好未来的期许。区环境(水务)控股集团、诺贝尔集团、全国自然教育网络、滴水公益分别与黄湖镇政府和青山村委签订合作协议。

据了解,聚焦“两山”转化改革,我区将以青山村为“未来乡村实验区”,积极探索新时代下更好服务乡村人民美好生活的新型村庄发展形态,力争通过三年努力,全面形成以“未来村居、未来村业、未来村文、未来村治、未来村民”为重点的“未来乡村”建设模式。力争到2022年,青山村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生态补偿机制进一步稳固发展,“美丽乡村”建设、农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基层组织建设显著增强,乡村治理体系更加完善,乡风文明全面革新,村集体经济增长率和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走在全区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