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dongjiezaidianshangxuncha(3844523)-20200709235254.jpg

余东杰在堤岸上巡查

A77I1409(3844505)-20200709235301.jpg

李伟强(右)和同事用探杆检查迎水坡面

昨天,天气难得放晴,东苕溪的水位也慢慢降到了6.05米,比最高6.89米回落不少。然而,西险大塘上,仍能看到或身穿志愿者服装或拿着探杆走来走去的巡塘人员。对于这条守卫余杭、守护杭城西北,确保杭嘉湖平原平安度汛的千年大塘来说,现在还没有到能放松的时候,“百米一人”的巡塘工作还要继续。

对余杭人来说,耳熟能详的“百米一人”到底因何形成,在防汛期间到底能起到什么作用,政府又如何保证包括志愿者在内的水利“门外汉”能巡到位?带着这些问题,昨天,记者采访了区林水局水利技术人员以及巡塘志愿者,让他们为大家答疑解惑。


百年一遇设计标准的西险大塘

为什么还需“百米一人”巡塘制度?

西险大塘位于东苕溪右岸,起于余杭街道石门桥,终于德清大闸,全长45公里。其中,余杭区境内有39公里。作为杭州及杭嘉湖平原的防洪屏障,西险大塘一直是浙江省重点防洪地区之一,其安危直接影响到沿线地区的汛期安全。

根据《余杭水利志》记载,西险大塘始建年代不详。明确记载是在东汉年间,“余杭县令陈浑于东苕溪南岸筑塘”,经过多番修补、加高,于南宋形成了现在西险大塘的形状。“所以,我们都叫它是千年老塘。”区林水局防汛办负责人曹金鑫介绍,西险大塘堤身的初始建造标准较低,虽历经多次提标加固,但仍不能掉以轻心。

为什么呢?根据西险大塘以往加固施工期间的施工情况和地质补勘资料分析,西险大塘基础土质较差,有些地段深层为淤泥质粘土或淤泥;还有些地方背水面有池塘,极易形成管涌;瓶窑以上段堤顶与田面高差较大,有4米左右。因此,东苕溪水位一高,或者堤身受到长时间浸泡,西险大塘就可能出现问题。

不仅如此,西险大塘的堤身标准也存在一定不足。作为一项按照百年一遇洪水标准设计的堤塘,西险大塘经多次加固加高,目前已提升至2级堤防工程。但是,国家现行的堤防工程设计要求是百年一遇设计标准的堤防工程要达到1级堤防,其堤顶宽度、堤身断面等尚未达标。总体而言,西险大塘险工险段还是较多的,因此,每年汛期,西险大塘防汛压力还是很大的。

1999年“630”洪灾,西险大塘多处堤身受损,瓶窑老街洪水满溢,余杭共有43万人受灾,紧急转移1.8万人,直接经济损失7.86亿元。这场洪灾之后,2000年,省防汛防旱指挥部要求,当东苕溪瓶窑段水位达到5.66米警戒水位时,西险大塘必须启动百米一人的巡塘制度,保证险情灭于萌芽,确保堤塘安全。


39公里需要447人同时巡塘

人从哪来?巡查质量又如何保证?

西险大塘在我区境内有39公里,一旦启动“百米一人”巡塘制度,共需要447人同时参与。但是,作为管理部门的余杭区苕溪堤防河岸管理所并没有足够的人手来满足这一制度的人力需求。因此,为了切实做好巡塘工作,我区动员部署西险大塘沿线6个镇街及相关村社共同参与进来。

在良渚街道杜城村范围内,西险大塘共有长达2.9公里的堤段。对应“百米一人”的巡塘要求,该村由党员干部、村民代表带头,共派出87人参与。24小时三班值守,每29人为1个小组。

如何保证巡塘质量?“我们每年都培训,年年来巡塘。很多人经验很丰富。”杜成村第三网格网格长俞东杰说,每年,区林水局和沿线镇街会组织所有巡塘人员开展专项培训,掌握巡塘技能。这位正在巡塘的党员拿起了胸前的一块蓝色牌子,“上面写得都是巡塘要点和注意事项,更有保证了。”

俞东杰的这块蓝色牌子上的内容是区林水局在前几天总结出来的。区苕溪堤防河道管理所副所长陈细辉介绍:“很多志愿者都是热心的普通老百姓,不懂专业的水利知识。这块牌子能随时提醒他们,巡塘要做什么。”记者看到,蓝色牌子最上方就用醒目的字体写着“西险大塘巡塘做什么”,接下来的内容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巡塘工具、巡查内容、检查方法、信息报送方式,十分详细。

“跟牌子上写得一样,我的车上每天都放着探杆、铁锹、手电、尺子和笔记本。”昨天下午3点,苕溪流域水利站长许涛和同事正在进行每日例行的巡塘工作。他小心翼翼地沿着倾斜的坡面行走,边走边用手中的探杆敲击着脚下的石块与缝隙,仔细辨别碰撞所发出的声响。“在迎水坡面上,很多隐患单凭肉眼观察是很难发现的,探杆能伸到石头缝之间,往下探是不是空心的。空心或者探下去比较软,很可能存有渗漏等隐患。”

一步一探,耳听八方,巡塘并不如想象中那么简单轻松。区苕溪堤防河岸管理所管理科科长李伟强说,西险大塘、南湖围堤、北湖围堤三处,分别有一组巡塘队伍,每组6人,从7月5日开始,每天都在巡查。昨天,他和组员们计算发现:“我们18个人5天走了一共有大概1186公里,相当于在西险大塘走了30遍,跑了28轮马拉松。”

据了解,自7月5日以来,全区已有约1000人参与到巡塘巡堤工作,默默守护余杭汛期的平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