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胡彦斐 通讯员 许成杰) “余杭作为省、市创新创业发展的主阵地,一直致力于建立健全能充分调动顶尖人才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体制机制,设立不少于10亿元的顶尖人才创新创业‘资金池’,对顶尖人才实行‘一事一议’,坚持按需配置、因人供给,由用人主体提出支持方案,综合评定通过后给予最高1亿元的支持,特别优质的可突破上限,上不封顶。”在“余您携手 杭向未来”2020年余杭区科技人才月启动仪式上,我区重磅发布顶尖人才新政,为“人才特区”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政策保障。

人才政策再加码

围绕让顶尖人才“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好”“有保障”,新政共包含10项重大支持举措。比如:鼓励市场自主育才,对自主培育的顶尖人才给予500万元一次性个人奖励,对培育企业给予500万元育才奖励。加大创新创业支持,注重引进一批能突破关键技术、引领高新产业发展、带动新兴学科建设的战略科学家和领军人才。顶尖人才领衔项目落地的,给予最高1000万元天使梦想基金或2000万元让利性股权引导基金、3000万元研发补助、5000万元设备补助、3000方工作场所租金全免的支持,并且可按测算扶持奖励资金的70%预拨。鼓励和支持科学家“啃硬骨头”,挑战最前沿科学问题,促进一批“从0到1”的原创性成果涌现,顶尖人才领衔项目或本人获国家最高科技奖等奖项的,给予最高1000万元奖励等等。

除了“参天大树”,“阳光雨露”也滋润着刚刚破土而出的“小树苗”。我区宣布启动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十百千万”系列行动,创新十条举措、落地百个项目、吸引千人实训、推出万岗云聘,更好地集聚大学生来余杭创新创业。其中,推出搭建“余您携手 杭向未来”云招聘平台、提供大学生生活安家保障、开展高校毕业生见习实训、鼓励大学生自主创办企业、加强投融资机构金融支持、促进大创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强化“导师带徒”培训、优化大学生创业园功能、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赛会活动、推进“大学生创业一件事”改革等10条举措。力争到2022年,新引进高校毕业生10万名以上。

“85后”海归博士、杭州纤纳光电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姚冀众见证了余杭为人才成就梦想持续提供助力的优越生态环境。在这片发展沃土上,“纤纳光电”从初创型企业成长为新型钙钛矿薄膜太阳能电池及相关智能设备全球领军企业。“我们一路走来,都得到了政府的有力支持,在企业发展的各阶段帮助我们解决了很多难题。”姚冀众说。

先行先试探索改革路径

“‘人才创业险’对于我们就像汽车买了保险一样,给予我们一往无前的底气和迎难而上的勇气。”这个在初创人才企业“赛元生物”负责人口中和汽车保险一样实用的“人才创业险”,正是区委、区政府打造“人才特区”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降低人才创业风险,持续激发人才创业激情的一次创新尝试。这项由我区在全省首次推出的举措,在日前举行的浙江省金融服务人才政策举措新闻发布会上进行推介。

“人才创业险”根据人才创业项目初期“高难度、高投入、高风险”特点,针对通过(未来科技城海创园)评审的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创业企业,推出“科研保”“创客保”“科创E保”等人才创业险种,保额最高可达1000万元。同时,我区制定了试点补助实施细则,为人才承担了创新创业初期的风险,有效地保护和激发了他们的创业热情。经过半年“发酵”,“人才创业险”的政策红利不断释放,持续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项目来余杭落地。今年受疫情影响,我区推出了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项目云评审,吸引了来自日本、加拿大、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397个海外高层次人才项目参加评审,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1.2%,面对疫情逆势上涨,有效发挥了政策的“乘数效应”。

在科技人才月启动仪式上,余杭还宣布在“人才创业保险”的基础上,率先推出“海内外高层次人才保险券”,为外国人才购买意外健康险综合保险,创新高层次人才服务保障。“后续我们将进一步扩大‘人才创业险’试点范围,争取让更多的人才项目享受到政策红利,切实帮助解决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在余杭安心工作、舒心创业。”区委组织部负责人表示。

除了“人才创业险”,我区还设立了全国首个人才小贷银行、建立政策性引导基金,投资人才创业、在全省率先设立区财政出资的天使梦想基金,对人才项目进行“让利式”股权投资、搭建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平台、设立“国际人才板”上市培育基地……立足于打造长三角国际化高端“人才特区”的余杭,坚持打破常规、先行先试,带头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以“特区先行”探索改革路径、释放制度红利,着力构建引得进、干得好、留得住的“全生命周期”人才创业创新服务体系,营造“热带雨林式”人才生态环境。目前,余杭拥有人才总量超过35万名,已累计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5000余名,其中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人才155人、省级海外高层次人才238人,居全省首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