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凌怡) 几十年来,余杭交通发生的变化翻天覆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力支撑。在余杭交通战线上有这样一对父子,他们是余杭交通事业从蹒跚起步到飞速发展的建设者、见证者,他们在钢筋混凝土中、在乡村田野间穿越寒冬酷暑,为余杭交通梦不懈奋斗。

父亲徐法生:

余杭交通实现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

今年64岁的徐法生,是我区交通工程建设系统的元老级人物。1976年,他离开家乡绍兴来到余杭,进入交通系统。四十多年来,徐法生先后负责实施了09省道余杭段、320国道余杭段、申嘉湖杭高速公路余杭段、杭长高速公路余杭段、古墩路、世纪大道等省市区重点工程项目,亲历了余杭交通建设的发展变迁。

谈起余杭的交通工程建设,徐法生打开的话匣子再也关不上。“我刚上班那会儿,余杭还没有一条像样的柏油公路,道路状况很差,全是坑坑洼洼的砂石路。你瞧,现在,条条都是景观大道,新建成的‘三路一环’加快了与主城区的融合进程,贯穿余杭的东西向快速通道也指日可待。”徐法生说。

交通建设发展快,是徐法生多年来最大的感受。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余杭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余杭交通实现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最忙的时候,一年有17个重点工程项目同时推进。”徐法生说,当时成立交通重点工程建设管理处,就是为了统筹协调各个项目工程,还创新建立了一套交通重点项目申报机制,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此期间,余杭先后建成杭州绕城、杭宁、杭徽、杭浦、申嘉湖杭、杭长高速公路余杭段,形成“一弧六射”高速公路网。同时,余杭干线公路也全面升级,多条国道、省道相继通车,消除了通往苏、皖、沪的交通瓶颈。近几年,余杭交通事业更是蓬勃发展、成就显著,320快速路、东西向快速通道等工程先后开工,开启了余杭主干路网建设“加速度”的新篇章。

儿子徐峰:

让“四好农村路”成为乡村振兴的保障

在徐法生的影响下,儿子徐峰毕业后也选择成为一名交通人。与父亲在余杭主干路网建设上的大开大合不同,徐峰深耕余杭农村公路建设,全力打通衔接城乡的“毛细血管”。

“我2001年参加工作,那时余杭农村公路建设等级普遍较低,老百姓形容为‘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徐峰说,通过多年来公路等级的改善提升,现在的余杭农村特别是西部山区,路变好了,车也更多了,行车更顺畅了。

2018年,我区在全省率先启动“四好农村路”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投资约30亿元完成1000公里“四好农村路”建设,涉及18个镇街,把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让村民们走出去、产业“走进来”。截至目前,全区已录入省公路数据库的农村公路2109.327公里,农村公路密度达172.612公里/百平方公里。

时光飞逝间,余杭已逐步形成以高等级公路为主骨架,以京杭运河为主航道,公路水路纵横交错、城乡联网、四通八达的余杭交通运输新格局,迈向全力打造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更高目标。正是一代代交通人的接续努力,才绘就余杭交通事业的宏伟蓝图,让我们踏着脚下修好的路,一起大步迈向小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