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三口“和谐”雕塑

改造后的北大街洋气时尚

民国时期北大街立体影像背景墙

本报讯 (记者 李雪红 王珏) “哎呀,这个雕塑又回来了。”刚想坐到树下石凳上休憩的马大伯,连忙招呼老伴一起到雕塑前仔细端详起来。马大伯住在保健路一带,有段时间没到北大街这边来了,昨天看到好久不见的一家三口“和谐”雕塑,仿佛见到了老朋友般兴奋。

经过一年多时间的提升改造,北大街全新亮相,在保留“原汁原味”布局基础上,商业氛围更浓郁,“靓”出了新颜新气质。  这几天,市民们发现,“一家三口”雕塑回归了,北大街与九曲营路交叉口立起了影像背景墙,地面增加了铜雕点缀……全新的北大街经过建设者的画龙点睛,再现老街往日繁华和“临平十景”。现代技术与历史传统的水乳交融,使得改造后的北大街在洋气时尚的外表之下,处处蕴含历史厚重感,透出一股浓浓的文化味。漫步街头,扑面而来的,满满都是老临平北大街的记忆。

原先,在北大街与九曲营路交叉口有一块巨大广告牌,现在取而代之的是一块4.2米×6.6米的黑白立体影像背景墙。据了解,这是一幅2.5维影像浮雕结合圆雕的艺术作品,画面都是手绘而成,再现了北大街民国时期的繁华商业风貌。如画面上最显眼的翟恒泰酱园就是百年老店,还有黄裕和麻油店、施同春中药店等,一共有六家知名店铺。影像墙前的铜铸人物栩栩如生,如同要从画面里走出来一般。整个背景墙采用金属材质,吸光、环保、节能,晚上根本不用担心光线问题,反而更透更亮。

一路之隔就是“九曲营步行街”,如今这六个大字也变得高大上了,摒弃传统不锈钢材质,采用金铜材质的雕塑手法,突显出历史积淀的年代感和商业氛围。同时,在充分考虑安全的前提下,每个字内还镶嵌了LED灯光,一到晚上更是熠熠生辉。

在原来“和谐”雕塑的位置上,除了“一家三口”回归,建设方还梳理了原有人行道、街道交叉口和周边绿地空间,更多地提升休息、休闲设施,拓展城市休闲功能。于是拆了水池台去了台阶,这里变身小广场,四棵高大的朴树下都安装了圆形石凳,供市民休息。“三口之家”后退了许多,并抬高地基,雕塑后方还做了绿化背景墙,通过软过渡与刚建成投用的智慧停车场融为一体。这样一来,视野打开了,行人通行也没了障碍。此外,地上四个直径三米的古铜色立体圆形地雕格外引人注目,一朵朵怒放的牡丹花,寓意北大街繁荣昌盛。

再往南,街心花园的改造也是采用相同手法,入口处都改为敞亮开放式,和银泰百货大门口地面一样点缀有大小不一的圆形地雕,除了花卉图案,还有“临平十景”名称等。街心公园一边就是史家埭路,是国学大师俞樾故居所在地,古时每至元宵佳节,史家埭居民家家户户张灯结彩赏灯猜谜,很是热闹。利用这一文化碎片,建设者在街心公园内设计了“临平十景”之一的“史埭春灯”小浮雕,介绍史家埭路的由来,以及俞樾与史家埭路的渊源等历史故事。

北大街的文化味还体现在其他小细节上,如在每个非机动车道入口处,圆鼓鼓的石墩采用余杭滚灯的造型,本土化元素既有艺术感也增添了趣味。小弄堂缸甏弄的门头也是古色古香,很有年代记忆感,引得不少行人驻足观赏。

“先人创造出的繁荣经济和灿烂文化,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在北大街改造提升前期,我们就提前介入方案设计,利用文化碎片,在不同场景讲述北大街从民国时期开始的三次重大历史变迁故事,寻找历史文化渊源,重梳文化肌理,唤起老临平人旧时记忆,重拾北大街城市街区的魅力。”深谙临平历史文化的雕塑家吴红雨表达了他对北大街文化设计建设的初衷。

临平十景:安平晚钟、宝幢叠华、断山残雪、苏村桃李、藕洲泛艇、梅堰渔火、洋园春晓、龙洞祈年、日月同辉、鼎湖玩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