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贸市场是市民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场所,合理布局农贸市场有助于改善居民生活品质。历年来,加快农贸市场建设、保障“菜篮子”安全等问题不仅是百姓的期待,也是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关注的焦点。如何进一步完善农贸市场体系,有效解决配套不平衡不充分和群众“买菜不称心”问题,让市民的“菜篮子”越拎越轻松?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相关部门。
记者 杨荣
良熟新苑买菜难问题何时解决?
“两年前,我们住进了良熟新苑小区,现如今小区周边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入住率也越来越高,但附近却没有配套的农贸市场,买菜难问题十分突出。”住在附近的居民刘梅芬说。
刘梅芬的话也正是许多家住在良熟新苑群众的心声。其实,不仅是良熟新苑,随着城市化快速推进,越来越多的村民变居民,住进了良熟新苑这样的安置小区,旧有的生活方式被改变,而新的生活配套却仍有待完善,也正因为如此,附近的一站式购物中心良熟生活广场什么时候开业成为周边小区居民最关心的问题。
农贸市场的入驻和启用不仅是良熟新苑的居民期盼,也是周边锦良嘉苑、赞成首府等一公里范围内小区居民的期盼。走访中,记者注意到,小区周边的小型菜场、超市供应的菜品可以满足居民的日常所需,但要买一些“硬菜”还需要到大的农贸市场。租住在良熟新苑一期的居民凌女士表示,因为房子拆迁,她3年前和家人一起搬来这里。她说:“我们还是习惯去星桥或中山菜场买菜,选择余地大一些。现在小区门口有个菜场说是要开业了,那今后买菜应该方便许多。”
据了解,为解决周围居民买菜难的问题,2018年,临平新城规划、良熟股份经济合作社开发建设的良熟生活广场动工了,经过两年多时间建设,目前主体已竣工,预计2020年9月开业。该项目总概算为2.53亿元,规划总用地为24.8亩,总建筑面积为52477.9平方米。项目共有7层,一层为农贸市场,上面4层根据商业配套将会有餐饮等项目进驻。地下两层作为公共停车区,配套机动车位399个,非机动车位1405个。良熟生活广场的启用将改变传统农贸市场的管理方式,借助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实现“智慧购物”。同时也建立了食品安全追溯系统,实现追溯食品来源可溯、去向可查,努力保障市民购买到安全放心的食品。
临平新城区块内,东有新安菜场、西有良熟生活广场、南有翁梅农贸市场、北有西安农贸市场、中心有芳草地农贸市场。这些农贸市场的建设,解决了新城片区居民买菜“不称心”等问题。布局一个新的农贸市场要符合哪些条件?带着这个问题,记者采访了区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他表示,建造农贸市场按照一公里、2至3万人的范围来布点,布点时充分考虑当地居民最直接、最迫切的需求。目前全区持证的农贸市场有55家,其中星级农贸市场占比达69.1%。此外还有自发形成的集贸点43处。接下来,我区还将以未来科技城、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区域为重点,合理科学地布局规划,加快农贸市场的建设进度,力争在未来3年内新增30家三星级以上的农贸市场。
“红丰菜场”模式今后可否“复制?
对于临平市民来说,“红丰菜场”算是一个“网红菜场”,因其菜品新鲜、菜价便宜而备受青睐。红丰综合市场位于临平红丰路与超峰东路口,是一个早市、夜市交替使用的临时性综合市场。
红丰综合市场自2010年开业,至今已运营9年。为控制市场规模,区市场开发服务中心自2015年起实行严格的经营户准入制度,实行“只出不进”原则。“这个农贸市场的农产品品种特别多,想买的蔬菜水果在这里都能买到,而且选择非常大。比如买苹果,我甚至可以在一卡车上挑选自己想要的,这种挑选方法其他菜场是没有的。”市民凌女士说,她现在住在星桥,每周坐762路公交车来红丰综合市场两次。不仅如此,她身边很多朋友也会约着一起来这里买菜,尤其到了年关,鸭子都是几十只地买回去。
红丰综合市场经过发展,已经切切实实地方便了大众的生活所需,这个充满人间烟火味的菜场,得到很多居民的青睐,居民希望自己所居住的辖区范围内也可以增加这样的农贸市场。有政协委员曾提出,其他镇街也可以借鉴开设类似的菜场。也有委员表示,随着市场的发展壮大,周围的人流车流也逐渐增加,上下班高峰期经常发生交通堵塞、刮擦事故。市场作为便民工程,在新形势下应加以改善,不断适应发展需求。可以修建停车场、临时停车点,或是对市场机构进行相应的调整改进。
像红丰综合市场这样的菜场模式今后还会考虑“复制”吗?带着这个问题,记者采访了区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他表示,红丰综合市场是为了满足周边居民的需求的临时性市场,近几年,随着人们生活的改善、消费习惯的变化、城市环境的美化和文明程度的提高,居民对农贸市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今后的布局中,像红丰综合市场这样的模式将不再适合。目前布点的农贸市场已经向多功能市场方向发展。
“菜篮子”的安全如何保证?
“我们购买的蔬菜是哪里来的?”“是否经过农产品质量检验?”随着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对“菜篮子”提出了更高要求,那就是要吃精吃鲜吃好。
带着群众关注的焦点问题,记者在走访城区中山、邱山、庙东等菜场时注意到,各大菜场入口处都设有食品安全检测室,可以开展农药残留、二氧化硫等多个项目定性检测,检测员会根据不同食品的特点,针对可能存在的问题检测相应的项目。比如,蔬菜主要检测农药残留,水产品检测绿霉素。市场监管局市场合同监管科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为保障民众菜篮子安全,余杭区持证的55家农贸市场中,均配有快检室,方便老百姓自查,也打消了大家的后顾之忧。
“只要用手机扫一扫码,不仅能支付,还能在支付信息中读取产品的溯源信息,买菜方便的同时,也让我更加有安全感了。”采访中,一直在中山农贸市场买菜的韩女士这样说到。韩女士所能查到的产品溯源信息,其实是去年我区食安委推出的“融食安”食品安全治理平台,该平台代替了以往纸质索票模式,建立一码贯穿农田到餐桌,全程电子追溯、全程智慧监管的现代食品安全治理体系。除此以外,市场监管局还邀请市民代表和志愿者监督管理员进商超对重点食品进行现场“你点我检”,后续对选定的品类进行监督抽检。去年以来,已组织开展春节等重点节日食品专项“你点我检”活动8次,共计抽检各类食品107批次,合格率100%。
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为了确保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区农业农村局将我区非规模经营主体纳入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领域,并建立了余杭区食用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信息卡,有了这张信息卡,只要用手机扫下二维码,就可追溯农产品从“出生”到送上餐桌的全过程。凭借这张电子信息卡,我区实现成千上万户非规模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的动态管理,并将农药实名购买、农产品检测、监督抽检、日常巡查、收购交易、市场准入、合格证出具等关键环节串联起来。为此,余杭人的“菜篮子”又多了一层安全网。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农贸市场建设。据了解,此次农贸市场项目作为2020年区政府民生实事候选项目,将在今天上午区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第三次全会上投票表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