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孙晨 通讯员 钟佳菲) 仓前街道葛巷社区地处未来科技城核心区块,北接梦想小镇,南临欧美金融城,2016年底实现全征全迁,属于典型的回迁新建社区。这样一个特殊的社区,怎么才能治理好?仓前街道葛巷社区党委书记骆国华给出了答案:“我们以回迁安置小区仓溢东苑为样板,积极打造‘一条红巷五扇门’党建品牌,以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努力探索回迁安置小区现代化治理新模式。”

理清“四对关系” 夯实治理基础

“这些年,我们社区集体资产达到了15亿元。从村变成社区后,集体经济股权关系牵动不少百姓的心。”骆国华告诉记者,社区为此确定“三个不变”,即原有的葛巷股份经济合作社建制不变、股份份额不变、股民身份不变,解决好股权关系。

与此同时,葛巷社区“户随房走”梳理好人户关系。根据统一部署,在2个安置小区混居基础上,明确新建社区物理界限,以居民房屋所有权所在小区梳理户籍,最终明确葛巷社区656户居民。“队伍优化”盘活好干群关系。新建社区班子成员根据户籍关系拼盘重组,干部跟着群众走,3名原朱庙村班子成员到葛巷社区任职,确保工作延续性。“新老融合”聚焦好供需关系。在仓溢东苑小区选举楼道长,抓牢一线骨干;推行党员联商户,招募小区居民到物业公司工作,积极发挥居民自治力量,加快小区融合。

探索“五方联动” 完善工作机制

葛巷社区发挥党建统领作用,建立社区、物业公司、业委会、房东自治协会、商户联盟“五方联动、三级协商”工作机制。

物业公司由街道、村共同出资成立,通过物业联席工作机制实现多方联动,回应居民诉求。业委会成员优先推荐党员担任,通过合法合规的方式,推选社区党组织书记担任业务会主任,社区干部和业委会成员交叉任职。成立房东自治协会、小区商户联盟,制定规章制度,形成协会、商户自我约束准则,实现阳光管理。

在涉及小区重大事项决策中,推行“三级协商”机制,小区网格支部“先议”,发挥党组织堡垒作用;物业和社区“商议”,快速高效寻求化解办法;居民“深议”,广泛征求居民意见建议。

解决“四大难题” 实现标本兼治

回迁安置以来,社区通过“自家门、诚家门、安家门、好家门、钱家门”等“五扇门”载体,满足居民个性需求,发挥机制作用,解决一系列共性问题。

社区出台《小区装饰装修管理协议》,明确装修细则,落实专人巡查。制作房屋租赁合同统一版本,督促做好出租房垃圾分类。针对小区停车难、商铺环境卫生差等问题,引入共建单位指导、业委会专题协商、职能部门联合巡查的方式,整治“顽疾”。社区日常工作融入人性化服务,倾听民情民意,最大程度满足居民期待。针对小区楼道“牛皮癣”反复现象,由业主提议、业委会商议、社区审议、居民代表大会决议,在小区108部电梯播放宣传视频,解决社区、居民小矛盾。

近期,仓前街道还与阿里云正式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将在仓溢东苑小区运行未来社区智慧服务平台,打造“未来社区”数字化先行样板。骆国华说:“我们将深化与阿里云的技术合作,创新现代化、场景化模式,不断丰富党建治理手段,推动社区深度融合,实现社区高效治理,努力为全区城市基层党建体系建设贡献力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