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2018年两会专题> 热点聚焦
热点聚焦

养老需求日渐多元化 不仅仅是物质生活还有精神生活

 

  我区是浙江省最早进入老龄社会的城市之一。截至2017年12月31日,我区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1.41万人,约占户籍人口的20.48%,其中80周岁及以上高龄老人3.13万人。老年人口比例高、老龄化发展速度快、高龄化态势已成为基本区情,对养老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加的同时,且形式也日渐多元化,不仅是物质生活的满足,也有精神生活的充盈。

  记者在仁和街道平宅村采访时,72岁的村民姚凤玉说,她有三个孩子,但孩子们白天都要出门工作,几乎每天就只有她一个人在家,吃了早饭和午饭,就出门到村里遛弯,跟同岁的老人们聊些家常。采访中,老人指着自己的口袋说:“我不缺钱。”

  和姚奶奶同村的平杏女今年63岁,她的孩子们都在临平生活。每天中午,平阿姨做好饭,和丈夫吃完后也就没啥事做了,两个人的自由活动就是打牌,一坐就是一下午。她说,偶尔也会到孩子家里帮帮忙。

  去年9月份,一家名叫恩慈的长者照护服务中心入住平宅村,目前,每天有30多位老人到中心活动。中心根据前期调查老年人的喜好设置活动,同时还给老人们建立健康档案,也提供一些专业的健康管理服务,很大程度上提高和丰富了村里老年人的业余生活。

  记者走访也了解到,虽然村社配备居家养老服务点,但很多活动相对单一,没有专业的人搞服务。

  如何提高养老服务资源和精神生活,这也是政协委员们关注的问题。政协委员曾敏介入养老护工培训有些年头了,从多年的工作和平日的走访中她发现,目前我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一个大问题是资源闲置较大,究其原因是对养老需求人群研究不够,以致包括养老设施的规划、养老服务方式方面没有“对症下药”。

  曾敏说,据有关调研显示,全区共有343家居家养老照料中心,从数量上看已经做到了照料中心全覆盖,而运营当中多数只有老年活动室。有的虽然配备了文体设施,但忽视了老年人的实际需求。提供的医疗服务也仅局限于量血压测血糖等日常服务,难以满足医疗急救和专业护理的需求。此外,社区养老服务多是生活照料项目,忽视了老年人对沟通、娱乐和文化生活等方面的精神需求,因此,老人获得感不是很强。

  “孩子都上班,陪老人的时间很少,难免让他们有孤独感。”曾敏说,要提高我区养老资源和社会效果,首先应加大对养老人群的调研,根据不同需求,设置相应机构和设施。其次,提高养老需求最低年龄标准,设置年龄和健康综合标准。对于养老机构的建设,可以按年龄段或特殊需求人群进行设置,避免造成资源闲置,比如照顾瘫痪老人的照顾中心,关怀临终老人的临终关怀中心等。

  政协委员毛和华提交了关于《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居家养老服务的建议》,他提到:“居家养老服务在实施过程中,问题很多,老年人的获得感不强,由于专业化、组织化程度不够,没有形成系统的服务体系,致使大多数老年人享受不到优质的养老服务。”毛和华从事工程监理方面的工作,但他热心公益,经常参与慈善活动。他觉得,要办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需要社会组织的参与。毛和华说,目前社区养老服务主要由社区居委会和社会养老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承担,虽然近年来政府加大了用于社区养老服务投入力度,但相较于庞大的老年人口数,仍有所不足,导致社区难以提供高质量、内容丰富的社区养老服务。

  “像书法活动室、老年大学、电子阅览室、美术室等,虽然配有硬件设施,但使用率并不是很高,主要原因是缺乏专业指导人员以及组织者而难以开展。”毛和华说,要将这些硬件设施“活跃”起来,在鼓励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同时,也要充分利用现有社区养老资源。为此,毛和华也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想法,他说,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让更多的公益性服务组织和有爱心的企业参与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扩大社会化专业服务覆盖面,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依托社区照料中心,也可以由退休的低龄人员补充。此外政府还应为社会养老服务系统的工作人员提供免费培训,招聘如社会工作专业、心理学咨询等相关专业人员,打造一支水平高、专业化的服务人员队伍,为老人提供生活、娱乐、学习等方面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