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2017年度专题> 2017年两会专题> 热点聚焦
热点聚焦

打造专业队伍让失智失能老人安度晚年

  社会的老龄化,既是机遇又是严峻的挑战。在养老问题中,失能和失智老人的养老是个大难题,又是当务之急。

  “失能和失智的老人“护理员”是子女或者亲属,长期家庭养老给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421”结构的独生子女家庭大量涌现,人口流动速度越来越快,使得照料老人的问题更趋复杂。”政协委员王康权在他提交的《关于加快建立和完善我区失能失智老人养老体系的建议》中写道。

  针对失能和失智老人的养老问题,记者进行了走访,这个问题也引发了有失能、失智老人家庭的共鸣,他们也希望,有“平价”的养老机构可以照顾老人,使他们不再望而却步。

  因为工作关系,王康权经常走街串户到居民家中,在走动的过程中,他发现家庭中有失能、失智的老人不在少数。从上世纪90年代起,我区就已经进入老龄化,2015年我区户籍60周岁及以上已有192051人,占全区户籍总人口的20.2%,以后更是老龄人口加速发展期。而在养老问题中,失能和失智老人的养老是个大难题,2015年,我区失能和失智老人有1936人。“这些人绝大多数仍以家庭养老为主,长期家庭养老给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王康权表示,目前养老机构大多“医养分离”,普遍缺乏专业医生和护理人员,不具备为失能失智老人提供护理、康复训练等医护服务的基本条件。有的养老机构只愿接受生活能自理的老人,民办养老机构尤其如此。尽管我区有医养结合的护理院,但高昂的护理费用还是让大多数家庭望而却步。

  凯利的婆婆因意外丧失了劳动能力,只能在家养病。凯利说,她也想过把婆婆送去专业的养老机构,但费用无力承担。凯利婆婆也说,每天接触最多的就是家人,身体上的失能逐渐发展到心理、精神上的失能,生活质量偏低,没有乐趣。

  老年人是弱势群体,失能和失智老人更是弱势群体中的弱势群体。社会的不断发展,深化改革的红利应该在他们身上有更多的惠及。破解失能和失智老人的养老问题是政府的职责,也是社会的义务。王康权在提案中给出了几点建议:

  大力推进以居家养老与社区服务相结合的社会化居家养老的新模式。居家养老新模式,是指老年人在家居住,社区利用已建立的日间照料中心向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保障、体育健身、文化教育和法律服务。建立这个服务体系,必须要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社区为依托,中介组织运作,服务机构实施的工作机制。

  改变养老机构“医养分离”的状态,与医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合,在专业人员帮助下,开展医养结合和医护结合,让中度和重度的失能失智老人在护理院中颐养天年,住院的失能失智老人可用医保结算。

  完善失能和失智老人“居家养老服务补贴”制度,提高补贴额度。政府投资的养老机构要发挥“保兜底”作用,新建或新增床位的收养对象以失能和失智老人为主。提高养老机构运营补贴标准,实行差别化发放,以鼓励社会办养老机构收住失能和失智老人,使他们享受到专业的养老服务。

  打造专职服务与志愿者相结合的专业化服务队伍,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建议民政部门与财政、卫计等部门密切配合,有计划地加强培训,实行持证上岗制度。壮大护工队伍,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同时,倡导互助精神,鼓励各级慈善机构、红十字会、妇联等组织,开展照护失能失智老人的志愿活动。与此同时,加快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这是解决失能失智老人的根本。

  多年来,我区的社会养老事业建设颇有建树,在推动社会养老、机构养老等多层次养老方式方面有了长足进步与发展,但离真正解决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王康权希望,余杭区可以结合实际学习外地成功经验,复制创新,成为全省解决失能失智老人养老问题上名副其实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