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2017年度专题> 2017年两会专题> 热点聚焦
热点聚焦

垃圾分类应从源头抓起

  昨天,出席区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的政协委员们陆续报到。他们带来了很多提案,其中不少事关民生,比如随着城市化日益推进,垃圾何去何从、如何分类,成了政协委员十分关注的问题。

  社会对于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再利用已经相当地重视,垃圾分类早已成为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生活垃圾总量呈逐年增长的态势,我区已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多年,实现了厨余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的四色分类,并同步实现了垃圾分类收集、运输与处置等工作,应该说垃圾分类工作已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不容回避的是,当前垃圾分类工作也遇到了瓶颈。

  临平城区各小区实行智能化垃圾分类已有好几年,但政协委员沈艳芬在调查中发现,很多小区智能分类投放箱的使用及管理存在着诸多问题: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混合,两种垃圾袋形同虚设;不扫二维码卡,直接将一袋袋垃圾扔在分类投放箱外;分类投放箱清理不及时,尤其是双休日,导致箱外垃圾袋泛滥。上述种种状况,严重破坏了居民的居住环境,也对城市建设造成一定的影响。针对此现象,她曾向社区、物业等相关部门提出过一些建议,但问题未能得到明显改善。

  同样关注与提倡垃圾分类工作的还有政协委员滕晓芳,她通过走访与调查后认为,垃圾分类工作遇到的瓶颈表现在:一是居民垃圾分类意识淡薄,习惯尚未形成。二是垃圾分类回收职责欠明确,监管力度不到位。三是垃圾回收利用体系分散,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四是垃圾分类后续处置效果不明显,市场化运作机制不完善。滕晓芳说,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垃圾成分趋于复杂,可回收的垃圾种类也趋于复杂。如果分类过于简单,垃圾桶上仅有一个可回收或不可回收的标识,这样是不是很难引导居民去完全分清垃圾可回收的种类,垃圾的种类分不清了,垃圾分类不也就带来麻烦了吗?再者,很多家庭家里只使用一个垃圾桶,什么垃圾都往里面扔,这样一来是不是就会导致可以回收利用的垃圾也变成了真正的垃圾?

  沈艳芬在其提交的《关于临平城区各小区垃圾智能分类投放箱规范化使用及管理的建议》中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政府首先要重视,加强对垃圾分类回收系统的管理,还要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规范使用智能分类投放箱。

  可以说,垃圾分类工作有很多居民已经在行动,并带动身边更多的人一起加入,但从城区对厨余垃圾分拣的工作量上来看,情况依然不容乐观。沈艳芬建议,要提高居民对垃圾分类的意识,可以从源头抓起,实现垃圾减量化。也可以通过实行奖惩,从而提高全民环保意识,但不建议投入庞大的资金。对于垃圾分类特别糟糕的住户,给予一定的惩罚,如:为社区做一天的义务劳动,为小区站一天岗,为小区做一天的清洁工作等等。

  在采访中,沈艳芬还提出一点。目前,每家每户投放垃圾只分发一张二维码卡且很小,对于投放垃圾很不方便。再则,垃圾袋上的二维码不够清晰,扫码困难。很多居民嫌麻烦,就直接将垃圾袋放在箱外了。沈艳芬说,如果能增加二维码卡,每位居民人手一张,垃圾袋上的二维码打印更清晰一些,这样就能便于操作,同时也能为垃圾分类带来实效。

  垃圾之所以要分类,为的是方便之后能根据不同类型的垃圾的特点来进行处理,以利于回收再利用,减少污染。沈艳芬希望,每位居民都能很好地将垃圾分类,并养成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