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区加快转型升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一年来,全区上下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富民强区、社会和谐为主旨,深入实施“六大发展战略”,加快构建“3+1现代产业体系,积极应对外部发展环境趋紧等不利因素,全区经济社会呈现出平稳较快的发展态势。

  一、综合

  经济总量。2011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GDP738.1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下同),同比增长9.6%。按户籍人口计算,我区人均GDP84199元,增长7.8%。按当年平均汇率计算,达到13036美元。

  非公经济。初步测算,在全区生产总值中,非公有制经济所占比重达89.4%。年末,全区共有个体工商户4.32万户,从业人员4.96万人;私营企业1.88万家,从业人员8.79万人。

财政收支。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150.0亿元,增长24.2%;地方财政收入95.64亿元,增长25.8%,地方财政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由上年的62.9%上升到2011年的63.8%。从主要税种看,完成增值税36.54亿元,增长4.4%;营业税32.92亿元,增长10.5%;企业所得税30.75亿元,增长35.7%;个人所得税13.39亿元,增长78.8%;契税10.45亿元,增长8.5%。从主要行业看,工业企业完成税收51.56亿元,增长16.9%;房地产业完成税收38.03亿元,增长20.3%;除房地产业外的第三产业完成税收32.38亿元,增长50.8%;建筑业完成税收13.30亿元,增长26.8%。惠民支出力度加大。全区地方财政预算支出84.24亿元,增长14.0%,全年预算内用于民生支出62.36亿元,占全区财政预算支出的74.0%,增长21.8%,确保了新增财力三分之二以上用于民生支出。

  市场价格。居民消费价格累计上涨5.1%。从构成看,八大类商品累计涨幅呈现“七涨一跌”的运行态势,其中,食品类上涨11.5%、居住类上涨5.9%、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4.3%、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3.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2.7%、烟酒及用品类上涨1.9%、交通和通信类上涨0.3%、衣着类下降1.4%。(见表1)。

1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

    项       

2011

2010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年=100

105.1

103.5

     1、食品类

111.5

107.3

     2、烟酒及用品类

101.9

99.9

     3、衣着类

98.6

99.9

     4、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

104.3

99.6

     5、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

103.7

102.6

     6、交通和通信类

100.3

100.6

     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

102.7

100.9

     8、居住类

105.9

106.5

 

  劳动就业。全区新增城镇就业人员21272人,11963名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10595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5673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转移就业2001人。征地农转非和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651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92%,确保了全区就业形势的基本稳定。

  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年末,全区户籍人口87.67万人,其中女性人口44.60万人,非农人口46.39万人,非农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52.9%。年末总户数24.31万户。全年出生人口9936人,死亡人口5175人,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分别为11.0‰和5.1‰。

  人民生活。2011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2473元,增长12.6%;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为21962元,增长10.2%。年末,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32.8平方米,每百户家庭拥有汽车36辆、空调器233台、移动电话249部、家用计算机112台、微波炉69台、热水器110台、助动车48辆。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17951元,增长14.9%;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14995元,增长20.7%。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73.9平方米,每百户家庭拥有洗衣机99台、电冰箱103台、空调器214台、热水器100台、微波炉54台、移动电话284部、家用计算机83台。年末城乡居民储蓄余额538.88亿元,增长17.1%

  社会保障。年末,全区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45.45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43.68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41.71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30.48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26.28万人,分别比上年末净增7.69万人、7.50万人、6.54万人、6.34万人、3.94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达46.86万人,参保率为99.7%

  社会福利。年末,全区拥有各类福利院、敬老院33所,床位3122张,收养人员710人。全区城镇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052人,农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员4188人。农村五保户和城镇“三无”人员集中供养率分别为99.3%100%

  三、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城市建设。2011年,我区坚持实施“城市化引领”战略,加快城乡统筹发展,城乡建设水平不断提高,“一副三组团”建设取得成效,城市框架进一步拉开。建成区面积达到44.54平方公里,建城区实有城市道路面积为665.62万平方米,增长1.8%。截至年末,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1629公顷,增长4.4%;绿地面积1572公顷,其中公园绿地面积576公顷,分别增长4.4%2.7%

  公用事业。年末,建成区供水综合生产能力达到55万吨/日,全年城区供水总量为3651万吨。全区全年用电量66.31亿千瓦时,增长10.1%,其中工业用电46.91亿千瓦时,增长8.7%;城乡居民生活用电9.04亿千瓦时,增长14.5%

  环境保护。协调推进全区截污纳管工程,全区完成雨污分流改造490家,新增污水处理量1.07万吨/日,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提高到96.6%。建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点142个,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关停转迁印染、化工等重污染企业16家。加强重点区域和流域整治,实施崇贤、北大桥环境综合整治收官之战,继续开展乔司环境综合整治,启动运河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大力推动清洁空气行动,完成4吨以上燃煤锅炉脱硫除尘改造并通过验收,全面开展印染涂层行业工艺废气污染整治,对19家单位有机工艺废气进行专项治理。2011年,全区的大气环境质量有所改善,环境空气优良天数324天,达标率88.8%,比上年上升2.5个百分点。与2010年相比,二氧化硫年平均浓度下降5.3%,二氧化氮浓度下降8.3%,可吸入颗粒物浓度下降5.0%,各项污染物浓度均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安全生产。全年共发生各类安全事故610起,下降4.7%;死亡135人,下降2.9%;直接经济损失613.6万元,下降11.1%。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三项指标连续七年实现“负增长”。

  四、农业

  农业生产。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67.74亿元,增长12.7%。农林牧渔服五业均有所增长,其中种植业32.18亿元,增长13.3%;林业6.14亿元,增长9.4%;牧业10.71亿元,增长23.0%;渔业15.39亿元,增长7.0%;农业服务业3.32亿元,增长10.7%。。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96.4万亩,下降1.5%,其中粮食作物为40.3万亩,减少1.6万亩;蔬菜面积35.4万亩,增加0.8万亩。水产品产量6.38万吨,增长4.7%。生猪存栏12.70万头,减少4.3万头;出栏34.43万头,下降0.5%;家禽存栏329.84万只,下降6.6%,出栏1217.16万只,增长1.6%

  五、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827.84亿元,增长14.5%。其中,规模企业产值1289.84亿元,增长15.4%;实现销售产值1252.39亿元,增长14.7%。规模企业产值按轻重工业分,轻工业实现产值435.31亿元,增长12.6%,重工业854.53亿元,增长16.9%。全年实现新产品产值308.49亿元,增长25.9%,新产品产值率由上年的19.4%提高到23.9%

  工业效益。全区规模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62.25亿元,增长14.2%,利税总额103.26亿元,增长13.4%,其中利润总额65.43亿元,增长7.6%。工业产品产销衔接良好,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达97.1%

  建筑业。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41.11亿元,占GDP总量的5.6%。资质以上建筑企业达到190家,其中一级资质22家、二级资质72家,实现产值206.44亿元,增长21.4%。全年共核发施工许可证545项,其中土建工程建筑面积1393万平方米;项目竣工验收备案364项,其中土建工程建筑面积1393万平方米;完成招投标项目693个,中标价196.5亿元。

  六、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开发

  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13.53亿元,增长18.8%。从产业结构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0.48亿元,增长25.3%,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06.6亿元,增长18.0%,第三产业完成投资306.46亿元,增长19.1%,一、二、三产业投资的比例由上年的0.126.073.9调整为0.125.874.1,第三产业比重提高了0.2个百分点。(见表2)。

  表2  全区固定资产投资

     指    

2011年实绩数(亿元)

增长(%

     固定资产投资

413.53

18.8

      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

162.09

34.1

      其中:第一产业

0.48

25.3

          第二产业

106.60

18.0

          其中:工业

105.74

17.0

          第三产业

306.46

19.1

  房地产业。全年房地产业完成开发投资162.09亿元,增长34.1%。其中,普通住宅完成投资129.41亿元,增长30.4%。商品房施工面积1739万平方米,增长29.7%,其中,住宅1346万平方米,增长25.3%。新开工面积505万平方米,其中住宅367万平方米,分别增长13.0%15.3%。全区商品房成交均价为12078/平方米,其中住宅均价12047/平方米。

  七、国内贸易

  2011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10.08亿元,增长18.9%。其中,批发零售业186.02亿元,增长18.6%;住宿餐饮业24.06亿元,增长20.8%。(见表3)。全区商品交易市场共实现成交额577.56亿元,增长44.0%。其中,消费品市场98个,实现成交额393.96亿元,增长25.9%

  表3  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指    

2011年实绩(亿元)

增长(%

     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

210.08

18.9

       其中:批发和零售额

186.02

18.6

            餐饮业

24.06

20.8

 

  八、对外经济

  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48.29亿美元,增长24.1%,出口总额43.22亿美元,增长23.3%。从出口产品来看,机电产品累计出口11.78亿美元,增长9.4%,纺织产品出口11.60亿美元,增长32.1%,服装出口7.12亿美元,增长7.2%。从出口国家看,东盟10国、中东地区16国、欧盟27国、金砖国家增长较快,分别增长46.3%38.2%33.4%21.0%

 

  表4  全区自营出口分类表

     指    

2011年实绩数(万美元)

增长(%)

占比(%)

     自营出口

432230

23.3

100.0

    主要出口产品:




      高新产品(五部委口径)

16642

-14.7

3.9

      <高新产品(海关统计口径)>

5502

17.1

1.3

      纺织品

115985

32.1

26.8

      机电产品

117783

9.4

27.3

      服装

71205

7.2

16.5

      箱包

16342

29.3

3.8

      农产品

17141

38.4

4.0

  主要经济体:




    美国

92891

10.1

21.5

    欧盟27

115162

33.4

26.6

  中东地区16

53226

38.2

12.3

    独联体12

12913

8.4

3.0

    东盟10

23309

46.3

5.4

    金砖四国中三国

42254

21.0

9.8

 

  对外合作。全年新批境外企业机构13家,增资项目2个,中方投资额5903.86万美元。

  利用外资。全区共引进外资项目71个,合同外资10亿美元,到账外资6.1亿美元,分别增长23.1%48.8%,引进世界500强投资项目2个——日本日立、瑞士诺华。

  引进内资。全年引进市外内资项目206个,到帐内资62.3亿元,增长10.7%

  九、交通运输、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年末,全区民用汽车拥有17.50万辆,增长25.7%,其中载客汽车13.93万辆,增长28.7%。境内等级公路里程2179.262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88.256公里,分别增长0.8%6.9%。全年公路客运量11275万人次,增长13.0%;公路货运量4781万吨,增长13.8%;内河港口货物吞吐量2610.98万吨,增长32.5%;水运货运量2698万吨,增长26.4%

  邮电通信。全年邮电业务总量为14.47亿元,增长11.2%。年末固定电话用户数40.48万户,下降4.1%。移动电话用户数179.72万户,国际互联网宽带用户数22.87万户,分别增长29.9%3.7%

  旅游业。全年接待国内外旅游者770.99万人次,增长14.8%;实现旅游总收入75.05亿元,增长16.3%,其中接待国内旅游者754.04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72.47亿元,分别增长14.9%16.7%。年末,全区有星级宾馆25家,其中五星级酒店3家,四星级酒店2家,三星级宾馆11家,二星级宾馆9家。

  十、金融和保险

  金融。年末,全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315.53亿元,增长8.0%。其中,居民储蓄余额538.88亿元,增长17.1%。信贷结构继续优化,全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030.54亿元,增长13.2%

  保险。年末,全区共有各类保险机构38家,全年实现保费收入14.99亿元,增长23.0%,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7.42亿元,增长21.6%;人身险保费收入7.57亿元,增长24.4%。保险赔付款金额3.81亿元,增长19.4%,其中财产险赔付款3.43亿元,增长24.3%;人身险赔付款0.38亿元,下降17.4%

  十一、教育和科技

  教育。年末,全区幼儿园76所,1149个班,在园幼儿37445人,3-5周岁幼儿入园率99.21%。小学43所,在校生74139人,增长5.6%。初中34所,在校生29475人,专任教师2432人,增长0.7%。普通高中10所,在校生13358人,其中专任教师967人,生师比13.81。全区小学入学率达到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高中毕业生升学率分别达到100%89.1%

  科技。全年专利申请4833件,增长35.5%,专利授权3880件,增长25.3%。全年共组织申报市级以上各类科技计划项目429项,其中国家重大新药创制项目8项,国家重点新产品项目38项,国家火炬计划项目105项,国家创新基金项目65项,国家星火计划项目24项,省级新产品试制计划项目20项。全区新增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63家,其中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4家、国家重点支持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31家,新增省科技型企业73家。年末,全区共有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309家,其中国家火炬高新技术企业10家,国家重点扶持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147家。新增中国驰名商标2件,累计获得中国名牌产品3只,驰名商标21件(见表5)。

 

  表5  商标和品牌

  商标数量

计量单位

拥有量

品牌数量

计量单位

拥有量

 区级以上商标

329

区级以上名牌

171

 #中国驰名商标

21

#中国名牌

3

    省著名商标

42

   省名牌

36

    市著名商标

82

市名牌

49

 

  十二、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年末,全区文化经营单位有1191家,其中文化娱乐业场所135家、网吧116家、营业性演出场所25家、电影发行放映单位25家、音像制品经营单位83家、书报刊经营单位171家,各类印刷企业602家、卫星地面接收设施使用单位1家、体育经营场所33家。全区公共图书馆藏书总量83万册,净增3万册。全年出版《城乡导报》365期,日发行量达4万份;余杭电视台每天播出时间16小时,其中自备节目8小时;广播电台播出时间为24小时,其中自备节目23小时。全区有线(数字)电视用户总计30.6万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26万户,全区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率达84.97%

  卫生。年末,全区共有各类医院、卫生医疗机构333家,其中区属等级医院6家。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有各类医疗病床3180张,其中区属等级医院1790张,分别增长5.7%6.7%。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有卫生技术人员4614人,其中执业医师1564人,注册护士1672人,分别增长14.9%9.2%20.4%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4.14‰,比上年下降了0.67个千分点,婴儿死亡率2.94‰,比上年下降了0.54千分点。累计创建12家省级、8家市级规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区卫生厕所普及率、三格式无害化率分别达100%95%

  体育。全民健身蓬勃开展,成功承办全国第八届残疾人运动会盲人门球赛,余杭籍盲人门球选手多次为国家赢得荣誉。成功承办中国男篮CBA联赛余杭赛区比赛、首届国际公路自行车爬坡邀请赛、浙江省健美健身锦标赛、浙江省青少年柔道锦标赛等活动。新增120个健身苑点、18个篮球场、20个乒乓球场,新增省全民健身广场1个、市体育健身公园4个。举办、参加、协助、指导各级各类群体活动近200次,参与人数达10万人次,全民健身活动深入开展。参加市运会积分赛19项,总分位居杭州地区第三。

 

  公报注释:

  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人口数为公安部门统计的户籍人口数;

  3、本文使用的增长速度,除“生产总值”和一、二、三产业“增加值”按可比价计算外,其余均按现价计算。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