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09年2月11日在杭州市余杭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政府区长 姜 军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08年工作回顾

  2008年是不同寻常的一年。区政府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持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团结依靠全区人民,在诸多困难叠加的外部环境下,克难攻坚,顽强拼搏,全区经济社会实现了健康平稳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区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年度目标任务。

  一、坚持优化结构,经济实力再上台阶

  2008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GDP)501.92亿元,同比增长11.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1.97亿元,下降1.0%,第二产业增加值286.45亿元,增长8.3%,第三产业增加值183.50亿元,增长18.5%;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44.01亿元,增长16.1%;实现财政总收入82.50亿元,增长25.4%,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8.20亿元,增长31.0%。

  现代都市农业健康发展。实现农业总产值52.89亿元,农产品加工产值68.65亿元,分别增长9.3%和16.4%。制定出台保障粮食安全措施,完成10个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成功承办第二届中国杭州竹笋节,荣获“国家级绿色农业示范区”称号,百丈镇成为省竹制品名镇。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壮大,全区农业龙头企业达到86家,其中市级36家、省级2家;市级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4家。建立健全重大动植物疫情防控体系,组织开展农产品定量检测425批次。继续完善农业标准体系,中泰乡苦竹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区通过验收。扩大农业科技信息化覆盖面,注册农民信箱3.3万户,启用率超过97%。

  工业经济素质不断提升。实现工业总产值1310.80亿元,增长12.5%。规模工业产值达到1025.54亿元,增长13.4%。完成限额以上工业生产性投入76.46亿元,增长0.9%,启动民生药业、欧文斯科宁等项目。百强企业支撑作用明显,鼎胜实业等41家企业增幅超过25%。高新技术产业和重化工业发展继续加快,实现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63.76亿元,增长10.1%;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产值399.30亿元,增长13.1%。品牌和技术标准战略建设成效明显,制定2项国家标准。积极帮助企业应对困难,担保融资额达到27亿元,成立全市首家小额贷款公司;选送258名企业管理人员参加国内外培训。

  服务业发展全面提速。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8.66亿元,增长21.9%。西溪深国投商业中心等项目开工建设,亿丰建材城、运河余杭港区等物流综合体项目进展顺利,金恒德国际汽车物流广场一期、宏丰家居城一期、农村连锁网点配送中心等项目基本建成。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三期、运河余杭段综保一期、大美丽洲公园等项目对外开放,径山禅茶文化、超山等旅游综合体项目加快建设。成功举办中国茶圣节、中国旅行社高峰论坛、超山梅花节、塘栖枇杷节、仓前羊锅节等活动,径山、鸬鸟成为省旅游强镇。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439.6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2.33亿元,分别增长17.49%和27.80%。建立文化创意产业工作机构,人民书店、玉鸟流苏创意产业街区等项目对外营业,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达到36.49亿元,增长17%。房地产市场基本稳定,交易面积117.49万平方米,成交金额87.78亿元。金融机构年末各项存款余额达到738.88亿元,增长23.6%;贷款余额571.11亿元,增长24.1%。

  二、坚持统筹协调,城乡建设扎实推进

  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快。规划管理进一步规范,成立区规划分局。修编完善区域总体规划、“一副三组团”分区规划,完成临平副城中央商务区等城市设计和区综合交通等专项规划。东湖路综合整治一期、邱山大街综合整治一期、西安路北延、104国道余杭段东西连接线整修、径双公路改建等工程顺利完工,地铁1号线余杭段、大东安社区综合改造、高教路二期、人民路东延、康桥路余杭段、申嘉湖杭高速余杭段等工程有序推进。完成三白潭备用水源工程建设,径山-黄湖供水二期工程扎实推进。北湖滞洪区综合整治和10座临村山塘水库除险加固全面完成,东苕溪安溪段退堤等重点水利工程全面开工,完成河道综合整治50公里。

  新农村建设全面实施。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十大工程”,创建星级村99个,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7个。农村环境整治力度进一步加大,完成杭徽高速余杭段沿线环境整治。建立苕溪、运河流域畜禽禁养长效管理机制,23家畜禽规模养殖场污染治理工作基本完成。全面推行农居多高层公寓建设,开工建设67.8万平方米,竣工1.2万平方米。完善村级集体经济扶持政策,积极推动新一轮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联乡结村、共建新农村”活动有效开展,落实结对项目188个。

  生态环境不断改善。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和万元产值综合能耗分别下降5.5%和6%;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年排放量分别减少3.7%和4.0%;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增至306天。编制完成15个镇乡(街道)截污纳管方案,临平污水南排主体工程、临平第二污水应急工程基本建成,崇贤、塘栖、良渚、余杭污水处理工程全面投入运行,径山污水工程有序推进,全区新增日污水处理能力5万吨。完成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工作,开展排污权交易试点。大力开展崇贤地区和临平西大门环境综合整治,重点污染企业飞行监测522家次,对35家企业实施关停转迁。径山·山沟沟国家森林公园建设有序推进,鸬鸟镇被命名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深入开展“清洁·绿化余杭”行动,加快推进临平副城绿化工程,全区完成绿化面积680万平方米,清淤河道355公里。

  城市管理得到加强。调整城市管理体制,区城管办与城管执法局合署办公。实施数字城管建设,马路市场、户外广告等专项整治成效明显。实行临平城区咪表停车收费管理,社会停车场开发继续加快。基本完成区内公交一体化改革,完成组团区域客运出租车投放试点。加大违法建筑防控力度,拆除违法建筑24.57万平方米。规范社区管理服务,被评为省和谐社区建设工作先进区。强化国土资源管理,完成建设用地复垦800亩,垦造耕地2000亩,启动61家废弃矿山治理。

  三、坚持改革创新,区域活力不断增强

  体制机制不断创新。“一副三组团”体制机制改革稳步推进,余杭组团(创新基地)管委会正式运作。创新交通、旅游建设管理体制,组建区交通集团、旅游投资公司,城建集团运作机制进一步规范。实施招商引资体制机制改革,成立区招商投资服务中心。完成第四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行政许可事项减少至288项。整合各类行政考核,成立区效能考评办。加快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完成余杭文化经营公司等单位改制。医疗卫生体制综合改革有序开展,启动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扩建。继续实施上市企业培育工程,完成6家企业股改。62个村(社区)完成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推进47个村撤村建居。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流转耕地15.6万亩。

  对外开放不断深入。加快落实招商引资三年行动计划,新批外资项目63个,其中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22个;合同利用外资6.51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44亿美元;实际利用内资86.22亿元,其中市外46.08亿元。及时调整外贸扶持政策,自营出口30.12亿美元,增长29.3%。境外投资项目品质得到提升,新批100万美元以上项目2个。与省内外各地产业合作关系不断深化,全力援助四川省青川县白家乡地震灾区重建工作。

  产业平台不断完善。完成工业产业空间布局规划编制,全区产业空间布局总体框架基本形成。大力实施余杭经济开发区三年振兴计划,完成开发区总体规划修编,实现规模工业产值194.44亿元,增长13.3%;启动大区域征迁,征地6081亩,拆迁1508户。仁和新型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加速推进,平整废弃矿山1000亩。完成余杭创新基地规划编制,阿里巴巴淘宝城、恒生电子、杭师大国家重点实验室等项目开工建设,杭州师范大学、联强国际等项目正式落户。实施产业集群、空间集聚考核办法,镇乡工业功能区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启动建设中华农业大观园,杭州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八大交易市场全部对外营业;高新农业示范中心成为国家级绿色农业示范基地,辐射推广面积达到1.25万亩。实施投资项目审批代办制,代办区级项目103个。

  四、坚持共建共享,民生事业全面进步

  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大力推行农村居民养老保险,企业社会保险费实行“五费合征”,基本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养老保障和医疗保障体系,参加各类养老保障和医疗保障的人员分别达到41.07万人和81.5万人。加强技能培训和就业促进工作,培训各类劳动力4万余人次,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5520人。全面实施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管理,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5.7%。调整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健全困难群众物价补助、医疗救助、居家养老服务等扶贫帮困长效机制,发放各类救助金、慰问金8986.87万元,受惠群众达到20.57万人次。全力开展四川地震灾区赈灾援助,全区完成20个避灾中心和100个避灾点建设任务,抗击冰雪、洪涝灾害工作成效显著。政策性涉农保险工作深入推进,农村住房参保率达到99.38%,水稻参保率达到97.63%。完成白内障复明手术660例,向549名残疾人赠送康复器材1312件,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基本建成。住房公积金建制工作进展顺利,净增建制职工8037人。

  精神文明建设扎实推进。深入开展党的十七大精神主题教育、解放思想大行动、庆祝改革开放30周年等活动,对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认识进一步深入。扎实开展“清洁绿化健康文明”行动,成功创建省级示范文明城区。大力推进“文化名区”建设,“一馆四中心”建成开放,“余杭滚灯”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前成功演出,“五个一”邻里文化、“相约周末”等群众性文体活动广泛开展。良渚遗址保护进展显著,良渚博物院建成开放,中华玉文化中心落户余杭,成功举办首届“良渚论坛”,玉架山遗址挖掘取得新发现。不断深化公民道德建设,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水平得到提升。继续加强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和双拥、人防工作,圆满完成征兵任务。

  科教文卫事业继续加强。加快区域创新服务体系建设,顺利通过省科技强区复评。深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引进各类人才2302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含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免除课本费和作业本费总额达到3215万元,高中入学率达到99%,太炎中学、良渚镇中、瓶窑镇一中、临平城北中学、五常中心小学等项目建成使用,完成全区镇乡(街道)公办中心幼儿园建设,全区教育集团达到11个。成功承办第四届“良渚文化杯”全国戏曲演唱大赛,余杭清水丝绵制作技艺、五常龙舟胜会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广播电视节目质量得到提升,陈亮亮、蔡长贵夺得北京残奥会男子盲人门球比赛金牌。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并轨,人均筹资额达到200元,报销比例为47.51%,有效处置手足口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区公共卫生大楼建成使用,药品和医疗器械监管进一步加强。着力巩固低生育水平,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分别为8.99‰和2.18‰,计划生育率达到99.12%。

  依法治区工作继续深入。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满意和基本满意率分别为97.23%和98.76%。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工、青、妇等人民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密切与人民群众的沟通联系。不断深化法治建设,出台全国内地首个区域法治指数。扎实开展“五五”普法教育,进一步加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顺利完成村委会换届选举。着力推进政务信息公开,全面实行公文网上流转办理。财政专项资金规范管理得到强化,国有资产监管体系进一步完善。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廉政责任制建设得到加强。深化平安创建活动,启动社会公共安全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刑事案件发案数下降0.12%。切实做好信访和人民调解工作,认真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依法查处假冒伪劣行为,“十小行业”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果。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事故次数、死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三项指标连续四年实现“零增长”。制定区级各类应急预案52个,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

  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深入破解“七难”,全面完成10件政府实事,荣膺“中国全面小康十大示范县市”称号。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3678元和12552元,分别增长12.2%和14.3%。城乡居民人均储蓄余额达到3.6万元,增长28.7%。居民生活品质不断提升,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分别达到31.36平方米和75.99平方米;每百户居民拥有汽车26.5辆;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下降1.0和0.8个百分点。

  统计、档案、地方志、外事、民族宗教、台湾事务、侨务、老龄、关心下一代等工作也取得了新成绩。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所取得的发展成绩,是区委正确领导和全区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区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也是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以及各界人士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致以崇高的敬意!向解放军、武警驻余杭部队和中央、省、市驻余杭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余杭建设和发展的各界人士、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中还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政府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缺点和不足。主要是:工业增幅、工业投入等经济指标未能完成原定任务;现代服务业规模偏小,示范农业带动作用不强;城市化水平较低,基础设施还需完善,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有待提高;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仍需强化,安全生产、环境保护、教育卫生等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少数政府部门和公务员服务意识不强、办事效率不高、工作落实不力,等等。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2009年主要工作任务

  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也是我区实施“项目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开局之年。我们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也将迎来千载难逢的机遇。做好今年各项工作,对于保持余杭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推进“环境立区”战略,加快建设“品质之城、美丽之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今年政府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省市委全会和区委十二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弘扬改革开放30年成功经验,大力实施“项目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保持发展,保护环境,保障民生,加快建设最适宜居住的“品质之城、美丽之洲”。

  2009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区生产总值(GDP)增长12%;工业总产值1510亿元,增长15%;农业总产值55.5亿元,增长5%;财政总收入93.25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4.07亿元,分别增长13%和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80亿元,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0亿元,增长16%;自营出口34.6亿美元,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000元,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3900元,增长11%;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25‰以内。

  围绕上述目标,2009年要以实施“项目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为总载体,着力抓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保持发展,努力确保区域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大力发展都市农业。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节约型农业、设施农业、精准农业、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循环农业、休闲农业发展。继续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确保粮食安全。扶持壮大100家区级及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加快推进甲鱼深加工、竹制品加工技术改造、富义仓米业、森禾公司总部、农业总部经济大厦等项目建设,实现农产品加工产值75亿元。规范10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服务体系,建设100个农业标准化、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基地。完成省级竹子现代示范园区建设,实施万亩无公害毛竹笋标准化项目2个。健全新型农技推广体系,实施农业科技创新项目10个。

  着力发展现代工业。继续实施工业强区战略,规模工业产值达到1190亿元,增长16%;完成限额以上工业生产性投入88亿元。适度发展重化工业,合力推进民生药业、欧文斯科宁、诺贝尔、杭锅二期、鼎胜铝业、钱江压缩等重点项目建设,力促尽快投产见效。加大纺织服装等传统行业技术改造力度,延伸研发、销售产业链。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着力推进杭州生物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余杭拓展区和杭州信息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西溪(余杭)拓展区建设,力争新增国家火炬计划高新技术企业和国家重点支持高新技术企业2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18.5%,培育市级以上企业技术研发中心15家。着力缓解发展瓶颈制约,盘活闲置土地1000亩,担保融资额增至30亿元。加强品牌培育工作,新增中国驰名商标3件、省著名商标4件、省名牌产品2件。

  加快发展商贸服务业。大力实施现代服务业三年行动计划,启动建设临平副城中央商务区、宏丰家居城二期、亿丰建材家居装饰城二期、彭公竹制品市场、麦德龙购物广场、新能基酒店、宜嘉天地、东湖大厦、正阳大酒店等项目,加快建设西溪深国投商业中心、谛都科技城、华东建设机械市场等项目,余杭江南茶叶市场、杭州湾国际建材装饰城一期、康桥汽车品牌一条街等项目对外营业。振兴传统商业品牌、老字号,推进东湖路和邱山大街特色商业街区建设。继续完善农村流通网络,扎实开展“十小行业”专项整治。加强市场监控,保持房地产市场稳定发展。积极培育新型业态,努力促进金融、保险、信息等现代服务业发展。

  合力发展休闲旅游业。积极创建省旅游经济强区,大力推进超山、径山禅茶文化、大美丽洲、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三期、南湖等旅游综合体和运河余杭段综保、东明山森林公园改建、径山休闲会议中心、黄湖国际度假山庄等项目建设。编制大径山旅游集散中心和余杭旅游营销发展规划,积极开发观光型、体验型、休憩型乡村旅游产品。继续办好中国茶圣节、超山梅花节等旅游节庆活动,确保传统节庆活动常办常新。加强旅游区域营销,积极拓展珠三角及北京市场。着力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五星级旅游饭店、五星级旅行社各1个,力争全年接待游客550万人次,增长25%;实现旅游总收入47亿元,增长11%。

  提升发展外向型经济。积极营造合力招商氛围,努力吸引先进装备制造、高新技术、服务外包产业。加大敲门招商、借力招商、驻点招商、搭台招商力度,努力提高招商实效。全年合同利用外资6亿美元,力争7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48亿美元,力争3.5亿美元;实际利用内资95亿元,其中市外50亿元。推动外贸出口转型升级,增强出口产品竞争力。支持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不断扩大境外投资规模。推进杭州都市经济圈重点合作项目,继续加强山海协作。

  积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实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三年规划,重点发展信息服务、设计服务、现代传媒、文化休闲旅游和文化会展等产业。制定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政策,优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环境。加强“创意良渚”、“创意临平”、“创意西溪”三大文创产业基地管理与服务,继续扶持玉鸟流苏、人民书店等文创项目,启动建设杭州北美国际软件服务外包公司项目。继续打造“中华玉文化中心”等自主文化品牌,举办第二届“良渚论坛”系列活动。

  二、保护环境,努力推进区域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加强城乡基础环境建设。继续做好三大新城和十八个综合体等规划编制,启动编制南湖核心区等19个项目城市设计和修建性详规,完善道路交通等28个专项规划。加快余杭港区各作业区、地铁1号线余杭段、杭长高速余杭段、申嘉湖杭高速余杭段、09省道与石大公路连接线、古墩路与104国道连接线、320国道与104国道连接线、勾仁大道北线等工程建设,完成高教路二期、人民路东延、拱康路延伸一期等工程,启动运河二通道、杭行路、秋石快速路延伸、荷禹路延伸、临平汽车总站、塘栖车站等工程。加快建设径山—黄湖供水二期工程,启动建设仁和水厂,完成城乡供水“一户一表”改造10000户。开工建设220千伏泉漳变等输变电工程,220千伏云会变等输变电工程力争完成投产,新增主变总容量59万千伏安。加强城乡邮政、通讯设施建设,改建城镇信报箱24000只,安装农居点信报箱6600只,完成城区光纤通讯到楼到户建设。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成农村公路整修109.5公里,实施通村联网工程106公里,改造民间危桥49座。规范农居多高层公寓建设,开工建设286.3万平方米,竣工32.3万平方米。加快水利建设步伐,完成东苕溪安溪段退堤工程,实施苕溪北塘加固、余杭组团防洪等工程建设。不断完善城市管理体系,健全数字城管网络,推进环卫等市政基础设施更新,切实加强违法建筑防控。实施城区单行线系统,加快交通慢行系统和停车场点建设,缓解行路难、停车难问题。积极创建城乡和谐社区,切实加快农村社区建设。加快城市更新,实施庭院整治计划,大力推进大东安社区综合改造、迎宾路综合改造、沿山路综合改造、城区交叉口渠化改造等工程。坚持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完成建设用地复垦1000亩,垦造耕地2000亩。

  加强产业发展环境建设。加快余杭经济开发区建设,继续推进区域做地;规模工业产值达到226.7亿元,增长16.6%;工业生产性投入17亿元;合同利用外资2.75亿美元,增长15%;实际利用外资1.08亿美元,增长15%。加强基础设施共建,全力支持钱江经济开发区建设。完善余杭创新基地3.4平方公里启动区块城市规划,大力推进阿里巴巴淘宝城、恒生电子等项目建设,完成征地3000亩,拆迁1200户,基础设施投入5亿元。完成仁和新型装备制造业拓展区、瓶窑组团工业功能区规划编制,加快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做好特色工业功能区整合、规范、提升工作,严格项目准入,打造产业集群。加快中华农业大观园建设,杭州农副产品物流中心交易额超过100亿元;启动高新农业示范中心现代农业与生物技术产业园项目,辐射带动面积达到1.5万亩,农产品加工产值达到2亿元。建设提升以10大优势主导产业为重点的38个现代都市农业产业功能区,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耕地流转总面积达到18万亩,基本完成全区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加强物流功能集聚区建设,加快推进勾庄大型现代物流园区、运河沿线现代港口物流产业基地等项目。大力实施人力资源密集型战略,引进各类专业人才2540人。调整完善产业发展政策,积极帮助企业应对发展困难。大力引导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积极开展金融协调服务,努力促进区域金融生态安全。

  加强自然生态环境建设。大力推进节能减排,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和万元产值综合能耗分别下降6%和10%;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年排放量分别减少3%和4%。加大飞行监测力度,严厉查处环境违法企业。加强三白潭备用水源保护,实施临平副城畜禽禁养,完成崇贤地区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大力推进省级生态区创建工作,实施瓶窑组团生态保护机制,争创全国环境优美乡镇3个,省市级生态镇(街道)3个。加快推进镇乡(街道、开发区)污水支管建设和截污纳管工作,临平污水南排工程通水运行,全区新增日污水纳管量5.6万吨。开工建设临平污水处理厂,实施余杭、良渚污水扩建工程,全区日污水处理能力达到30万吨。深化“清洁·绿化余杭”行动,继续推进临平副城绿化工程,全区新增绿化面积500万平方米,清淤河道778公里。

  加强人文社会环境建设。深化“清洁绿化健康文明”行动,提升精神文明创建水平。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和推进新一轮解放思想为契机,切实加强民族精神教育,大力弘扬余杭精神。完成良渚遗址保护总体规划编制,完善良渚博物院功能,大力推进良渚国家遗址公园建设。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进文体设施、全民健身、公共图书“一证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放映和广播电视“村村通”等工程。举办第四届余杭艺术节,开展国庆60周年文艺展演等系列文化活动。完成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野外调查,实施章太炎故居维修保护等工程。启动塘栖蚕桑文化生产性保护基地建设,推进“余杭滚灯”等项目的产业化进程。切实加强社会组织管理和发展,增强服务社会功能。继续做好双拥工作,广泛开展军警民共建活动,关心和支持驻余杭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建设。重视国防教育,加强民兵、预备役部队和人民防空建设,认真做好优抚安置工作。加强老龄、妇女、关心下一代等事业建设,进一步做好外事、民族宗教、台湾事务、侨务、档案、地方志等工作。

  加强平安法治环境建设。进一步深化“平安余杭”和“法治余杭”建设,积极创建“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区”和“全国法治建设先进区”。依法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活动,深入推进社会公共安全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建立完善新居民事务三级服务管理体系,推广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新模式。建立大接访活动长效机制,完善信访矛盾纠纷预警管理。落实隐患排查长效机制,全面开展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年”活动,确保安全生产事故指标继续实现“零增长”。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整合应急资源,建设应急信息平台,促进应急管理系统化、制度化。提升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工作,创建依法行政示范单位10家。制定实施法律服务业扶持政策,着力做好人民调解、社区矫正等工作。

  加强为民服务环境建设。继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着力打造服务政府、民本政府、法治政府、创新政府、效能政府、务实政府。依法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自觉接受区政协的民主监督,虚心接受社会公众和新闻舆论监督,密切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工、青、妇等人民团体的联系,高度重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落实工作。深入开展科学发展观主题教育活动,不断增强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大力推进依法行政,进一步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过错追究制。继续推进组团体制机制改革,完善城建、交通、旅游、农林等国有公司运行机制。按照“工作项目化、项目目标化、目标责任化、责任考评化”的理念,健全机关、镇乡、街道工作综合考评机制,完善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和政策制度。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善网上审批系统。积极推进政府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投资项目审批代办制。坚持科学民主决策,健全重大事项集体决策、专家咨询、社会公示与听证制度。积极推行“开放式决策”,深化政府信息公开,加快构建公开体系。继续强化行政监察,全面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加大反腐败力度。加强和完善领导干部审计监督制度,提高审计监督成效。加强依法统计工作,完成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厉行勤俭节约,努力建设节约型政府。增强村级组织服务功能,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全区村均经营性收入达到70万元以上。

  三、保障民生,努力促进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提高

  继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全面推进城乡统筹就业,新增就业人数10000人,帮助5000名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7000人。大力推进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不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43万人、83万人、28万人、18万人和17万人。深化养老服务,完成所有城市社区和80%以上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建设。充分发挥住房公积金保障作用,确保发放公积金贷款1.8亿元。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全面推行租赁经营场地企业职工工资支付保证金制度。

  切实加强扶贫帮困力度。健全低保评议制度,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机制。进一步加强临时救助工作长效机制建设,实施困难群众物价补贴联动机制,巩固提高农村“五保”老人和城镇“三无”人员集中供养水平。积极开展社会医疗救助,增强“医疗救助券”等救助途径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灾害救助体系建设,增强应对自然灾害能力。发挥慈善救助功能,规范慈善募捐和慈善救助行为。加强困难群体住房保障,稳步推进廉租住房保障扩面。加大残疾人扶助救助力度,完善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功能,启动建设重度残疾人托管中心。

  大力发展教育卫生事业。优化学校布局,完成余杭中学、闲林镇中、仓前镇中等项目建设,加快区社区学院、径山镇中、仁和镇中、余杭镇二小、南苑中心小学、塘栖镇二幼、乔司镇中心幼儿园等项目建设。继续加强民工子弟学校建设,完善幼儿园分园管理体系,积极推进名校集团化办学,城乡学校互助共同体参与面达到95%。大力实施“名师工程”,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深化“平安校园”创建工作,进一步健全校园安全防控机制。深入开展全民健康促进行动,积极创建省级卫生强区。深化医疗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加快推进区一院迁建、区二院病房大楼、区中医院迁建等项目建设。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健全流行性疫病监控网络。不断完善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机制、利益导向机制和综合治理机制,稳定低生育水平。

  高度重视食品药品安全。实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扎实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进一步落实食品安全目标责任制。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和重大动植物疫病监管监测体系,确保重大动物疫病免疫率达到100%。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网络体系,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试点工作。继续推进“千镇连锁超市、万村放心店”工程,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队伍建设。实施豆制品市场准入制度,整合撤并小型屠宰场4家,创建绿色农贸市场5家。强化价格监测,完善市场价格应急机制。继续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逐步形成市场诚信监督机制。深化药品药械市场日常监管,严厉打击各类涉药违法违规行为。

  努力完成政府实事工程。进一步发扬为民办实事的优良传统,围绕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本着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年内努力抓好以下10件政府实事。

  1.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48个社区达到杭州市充分就业社区标准,消除城镇“零就业家庭”。

  2.完善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完成鸬鸟、百丈、黄湖、径山等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实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支两条线改革。

  3.加大住房保障力度,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21万平方米,竣工5万平方米。

  4.实施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工程,完成18家农贸市场改造提升任务。

  5.改善山区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完成林道建设80公里。

  6.进一步完善社区服务功能,完成全区所有社区公共服务站建设。

  7.建设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点100个,受益农户6000户。

  8.完善公交一体化服务,开通进入主城区公交线路2条,新增区内公交线路10条,IC卡覆盖面达到60%。

  9.实施临平城区环卫设施更新工程,原址拆建垃圾房100座,建设星级公厕4座。

  10.加强基层文体建设,新培育业余文体团队30支,新建健身苑(点)100个,篮球场20个,乒乓球室25个。

  各位代表,余杭的发展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节点上,今年是余杭发展进程中非常关键的一年。挑战与机遇并存,发展与民生并重。作为良渚文化的薪火传人,我们应该怀揣梦想、充满激情、始终执着。

  这个梦想就是加快发展、赶超先进的梦想;

  这种激情就是用心工作、大胆做事的激情;

  这份执着就是紧盯目标、锲而不舍的执着。

  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紧紧围绕加快建设最适宜居住的“品质之城、美丽之洲”的奋斗目标,以梦想、激情和执着去拥抱余杭美好的未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