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以来,全区上下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以及省、市、区党代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开展“一年带四年”活动,大力实施“一化带四化”和“工业强区”战略,全力拓展服务业新蓝海,继续加快城市化进程,努力构筑和谐社会,全区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呈现出“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社会需求释放新活力,和谐水平实现新提升,民生问题得到新改善”的良好局面。 

    

  一、综合实力 

  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据初步核算,2007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GDP420.7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以下简称“增长”)15.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30.29亿元,增长1.8%;第二产业增加值为248.37亿元,增长17.4%;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42.11亿元,增长14.0%。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8.0:58.3:33.7调整为7.2:59.0:33.8。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GDP51130元,按国家公布的2007年美元平均汇率7.5042折算为6724美元。 

  非公经济比重提高。据初步测算,在全区生产总值中,非公有制经济所占比重达到88%,比上年提高了3个百分点。 

  财政实力不断增强。2007年,全区财政总收入达65.78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6.79亿元,分别增长31.1%34.0% 

    

  二、农业和农村建设 

  都市农业稳步发展。2007年,全区实现农业总产值48.41亿元,增长8.6%种植业结构继续优化。农作物总播种面积99.8万亩,增长2.3%,其中粮食作物为43.7万亩,经济作物为56.1万亩,粮经比由上年的45.354.7调整为43.856.2。全年粮食总产量20.1万吨,下降5.2%;蔬菜面积35.0万亩,总产量53.4万吨,分别增长8.4%5.7%;水果总产量89095吨,增长17.8%;茶叶8884吨,与上年基本持平。林、牧、渔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区实现林业产值4.40亿元,增长9.7%。年末生态公益林面积达16.3万亩,林木绿化率达40.1%全年生猪出栏45.1万头,减少4.4%;羊出栏9.80万只,减少14.8%;年末家禽存栏为504.5万羽,增长7.3%。全年水产品产量为5.77万吨,增长13.0% 

  农业产业化快速提升。2007年,我区按照打造精兵、精致、精品农业的工作理念,确定了径山茶、塘栖枇杷、竹笋、优质蜜梨、生态鳖等10大农业优势产业带。全年完成农产品加工产值58.99亿元,增长32.3%。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升,农业龙头企业增至78家,其中省级2家、市级31家。实施各类农业产业化项目167个,总投资38000万元,其中国家级项目1个、省级16个。认定示范性合作社省级3家、市级8家。共有农业特色园区32家,建成面积4.37万亩。 

  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2007年,我区建成省市级“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8个,市级重点整治村和生态村分别为31个、28个;培训农民2.69万人,实现转移就业9110人。农民信箱注册用户2.74万户,启用率98%;评出“星级村”村102个,其中“五星级”村5个;创建省市级“东海文化明珠”镇乡各2个,创建文明村17个;完成105公里通村联网公路,等级公路通村率达100%,客运班车通村率达99.2%;超额完成“千镇连锁超市,万村放心店”工程,农村连锁便利店达282家,实现了全覆盖;创建新农村电气化村80个,实施5个镇31个村的饮用水工程建设,解决1.58万户5.69万人的饮水问题;开展了仓前、五常、星桥农村居民多层公寓建设试点,开工建设118万平方米;第五轮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帮扶工作基本完成,29个主体项目已竣工,三年累计到位帮扶资金2649万元。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增长较快。2007年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1166.75亿元,其中规模企业产值905.62亿元,分别增长21.3%24.1%,实现工业增加值231.46亿元,可比增长18.4%。快速发展的工业经济,有力地拉动了全区经济增长。据初步测算,工业经济增长拉动了全区GDP增长9.1个百分点。 

  行业结构趋于优化。在规模企业中,重工业实现产值532.29亿元,增长26.5%,增幅高于轻工业5.7个百分点,重工业比重接近六成,其中设备制造、电气机械等装备制造业实现产值350.17亿元,增长32.0%;精密仪表、生物医药、信息电子等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219.87亿元,增长23.7% 

  经济效益明显改善。规模企业实现销售收入871.81亿元,增长25.4%,实现利税总额54.45亿元,增长34.4%,其中利润总额31.30亿元,增长41.6%,增幅分别比上年同期提升了26.9个和34.4个百分点,呈现利润增幅高于利税增幅、利税增幅高于销售增幅的较好态势。 

  骨干企业实力增强。销售超亿元企业达到了162家,比上年同期净增47家,其中“华立集团”、“诺贝尔集团”、“华鼎集团”、“西湖汽车零部件集团”等9家企业超过了10亿元,亿元企业共实现产值526.36亿元,增长24.3% 

  建筑业发展平稳。2007年,全区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6.91亿元,占GDP总量的4.0%,实现产值76.64亿元,全行业共吸纳农民工就业4.11万人。累计发放房屋建筑施工许可证434份,开工面积708万平方米,办理房屋建筑竣工备案手续233份,累计竣工面积298万平方米,造价30.3亿元。 

    

  四、第三产业 

  市场销售增幅创新高。2007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5.54亿元,增长17.1%,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个百分点,创1995年来新高,且居民消费已从生活必需品消费转向享受型消费。据限额以上企业统计,家具类增长235.1%,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增长148.8%,化妆品类增长93.4%,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26.7%,石油及制品类增长23.6% 

  各类交易市场发展活跃2007年,全区商品交易市场共实现成交额121.64亿元。其中,消费品市场68个,实现市场成交额81.51亿元;生产资料市场13个,实现市场成交额40.13亿元。此外,我区16家亿元以上市场实现成交额70.28亿元,增长14.6%,其中,杭州临平轻纺原料市场、杭州理想车城、杭州江南食品市场3家市场成交额超5亿元。 

  旅游市场稳中趋活。全区共接待国内外旅游者374.13万人次,增长14.9%;实现旅游总收入33.12亿元,增长20.7%,其中,旅游创汇收入1984万美元,增长48.9%。全区共有星级旅游饭店22家,其中,五星1家,四星1家,三星9家。 

  房地产销售形势较好。全区共核准商品房预售面积213.58万平方米,增长60.7%,商品房成交量为21013套,成交面积280.08万平方米,均增长125.5% 

  交通邮电平稳发展。全年全社会公路、水运共完成货物运输总量2755万吨;公路客运量为7971.58万人次。境内等级公路里程1912.4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59.52公里。全区邮电业务总量为9.55亿元,增长17.0%。年末固定电话用户数44.38万户,下降2.2%。住宅电话用户数20.48万户,其中,乡村电话用户数13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数81.91万户,增长48.2%,国际互联网宽带用户数达10.88万户,增长35.4% 

  金融保险运行稳健。截至2007年底,全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604.16亿元,比年初增加100.5亿元,增长19.9%;其中居民储蓄为231.38亿元,增长8.6%;贷款余额为460.14亿元,比年初增加104.7亿元,增长29.4%全区保险机构保费收入5.25亿元,增长10.9%,保险赔付款金额3.03亿元,增长144.6% 

    

  五、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规模不断扩大。2007年,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0.24亿元,其中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92.90亿元,均比上年增长9.7%,增幅比上年同期分别提高了3.6个和7.3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力度加大。全区525家限额以上工业项目完成投资75.76亿元,增长8.8%,增幅比上年同期回升了14.4个百分点,其中纺织服装、交通设备制造、专用设备制造三大行业投资分别增长33.5%73.9%283.0%房地产投资回升较快。随着楼市回暖、地铁开建等一系列利好刺激,我区房地产开发激情高涨,全年共完成投资64.70亿,增长17.0%,增幅比上年同期回升了32.1个百分点;商贸投资快速增长。批发零售业及住宿餐饮业等列入重点的商贸项目共完成投资26.51亿元,增长了41.9%,其中“农副产品交易中心”、“宏丰家居”、“亿丰家居”分别完成投资16.42亿元、2.34亿元、1.90亿元。 

    

  六、对外经济 

  自营出口快速增长。2007年,全区实现自营出口23.29亿美元,增长40.3%,比上年回落了3.2个百分点,仍保持高速增长态势。从产品结构看,机电、服装、纺织品出口分别占自营出口总量的28.4%23.4%23.4%;从出口国家看,亚太经合组织十八国、北美、欧盟分别占自营出口总量的50.8%34.5%26.9%;从企业看,前三十强企业出口额合计12.18亿美元,增长32.2%,占自营出口总量的52.3% 

  利用外资形势喜人。2007,全区共新批外商投资项目70个,增(减)资项目57项,合同外资4.71亿美元,增长7.6%。实到外资1.84亿美元,增长25.1%。全区引进内资项目279个,其中,市外内资项目56个。到帐内资78.17亿,增长23.0%,其中,市外内资39.55亿,增长46.5%。利用外资质量提高。境外资金投资三产项目比例达到37.2%,合同外资在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有13个,利用外资占总量的63.0% 

    

  七、科教文卫 

  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2007年,全区新增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24家,其中国家级3家;新增省级科技型企业21家,农业科技型企业6,市级科技型初创企业6家;新增市级以上企业高新技术研发(技术)中心12家,新培育认定专利试点示范企业22;组织实施区科技型企业培育工程,确定了强势型、优势型、成长型和初创型科技企业培育对象150;全年组织申报市级以上各类项目408项。全年专利申请1043件,授权611件,增长26.8%。全区实现新产品产值109.63亿元,增长40.3%,新产品产值率为12.1%品牌建设加快推进。2007年,全区新增“老板”、“澳坦斯”2只中国名牌和“老板”、“威尔达”、“铁流”、“争光”、“澳坦斯”5件中国驰名商标。截止2007年底,全区共有省级以上名牌27只,市级名牌53只,区级名牌106只,国家免检产品9只;省级以上著名(驰名)商标40件,市级著名商标48件,区级知名商标111件。 

  各类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学前教育不断加强。2007年,我区对51所幼儿园(中心分园、教学点)进行了定级评估,全区等级幼儿园在园幼儿覆盖率达到85.7%。新增市级示范幼儿园3所,2所幼儿园通过省级示范初查,全区3-5周岁幼儿入园率达98.3%义务教育巩固发展。全年新认定第三批小班化教育试点学校10所,新创省级示范初中2所,示范小学1所,市级示范小学2所。全区义务教育段优质教育覆盖率达73.6%;全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小学毕业生升学率达到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98.0%高中教育继续推进。全区高中阶段在校学生数22469人,高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87.5%,优质高中招生数比例达74%2007年,全区参加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文理科的考生有4884人,上线人数达4527人,上线率达92.7%。成人教育积极发展。全区所有镇乡(街道)均建立社区教育中心(社区学校),行政村、社区建村(市)民学校数比例达98.4%,开展市民大讲堂及培训达16.18万人次。 

  文化创建深入开展。2007年,良渚、百丈两镇被命名为省级“东海文化明珠”镇乡,径山、仁和两镇被命名为市级“东海文化明珠”镇乡,东湖街道、运河镇被命名为“杭州市文化示范镇乡”,南苑街道新城社区、塘栖南苑社区、鸬鸟文体活动中心、瓶窑文体活动中心创建为“杭州市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余杭镇南渠社区、鸬鸟镇仙佰坑村、径山小古城村被命名为“杭州市文化示范村(社区)”。省级文保单位塘栖广济桥修缮工程竣工,瓶窑南山造像维修保护一期工程完工,“杨乃武与小白菜传说”、“余杭清水丝绵制作技艺”、“五常龙舟胜会”等3个项目申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余杭滚灯”等8个项目列入省名录。文艺精品不断涌现。2007,成功承办全国健身秧歌大赛、鲁能杯中国乒乓球超级联赛的5场赛事;组织开展了“牵手农民?百场演出、千场电影、万册图书乡村行”等群众性文化活动;围绕“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主题,开展了“全民健身宣传月”系列活动;加强对镇乡文体活动的业务指导。与此同时,我区发掘和利用民间文化的丰厚资源,创作了一些具有时代风貌、余杭特色、深受群众喜爱的优秀文艺作品。曲艺杭摊《西湖春秋》获全国“群星奖”。作家金耘创作的大型戏剧剧本《荀灌娘》获得第五届中国戏剧文学剧本奖;民间文学家张长工编著的民间文学集《古歌悠扬》获第八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在省第四届民乐“香溢杯”决赛上,由区文化馆选送的古筝独奏《草原英雄小姐妹》获一等奖,民乐小合奏《枇杷熟了》获二等奖和创作奖,二胡独奏《葡萄熟了》、《三门峡畅想曲》获得三等奖。新闻出版、广播电视事业全面发展。截至2007年底,全区公共图书馆藏书总量达61万册,同比净增14万册。全年出版《城乡导报》365期,日发行量达2.8万份,增长8.5%。余杭电视台每天播出时间16小时,其中自备节目7小时;广播电台播出时间为19小时,其中自备节目18.5小时。数字电视用户达到6.3万户,全区农村有线广播通响率达到95%,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90% 

  卫生保健进一步加强。2007年末,全区共有各类医院、卫生医疗机构184家,比上年净增3家,其中等级医院6家。医院、卫生院共有各类医疗病床2597张,其中等级医院1437张。医院、卫生院共有卫生技术人员3722人,其中执业医师1577人,注册护士1062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7.48‰,比上年下降了0.32个千分点,婴儿死亡率4.73‰,比上年下降了1.45个千分点。全年新型农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达60.12万人,参保率99.17%。累计创建1家省级、9家市级、18家区级规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20家区级示范社区卫生服务站。 

  体育事业又创佳绩。2007年,良渚、百丈、黄湖、仓前成功创建为省体育强镇;全区建设完成健身苑14个、健身点190个、篮球场26个、乒乓球室(场)56个、门球场4个,全区行政村健身苑(点)覆盖率达85%。投资8000万元、建筑面积15600平方米的余杭区游泳馆正式开馆。全区体育活动场地人均达到1.6平方米,社会体育指导员294人,体育人口占总人口的47%2007年在省运会上获金牌7枚,加上其它各级各类比赛,累计获得金牌55枚。 

    

  八、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低增长。全年人口出生率8.80‰,人口死亡率6.53‰,人口自然增长率2.27‰。年末全区户籍人口82.6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7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4.15万人,比上年减少2.65万人。就业岗位增多。全区年末共有城镇登记失业人员652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全区净增就业岗位18315个,帮助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7565人,分别增长17.7%27.1% 

  居民生活品质不断提高。据抽样调查,2007年我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098元,增长11.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0983元,增长14.2%;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城乡居民收入实际增长7.7%10.0%。随着收入的增长,居民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改善,我区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为14177元,增长6.6%;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9019元,增长13.2%。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分别达到24平方米和63.2平方米,均比上年有所增加。 

  居民消费价格有所上涨。2007年,我区CPI指数累计上涨3.8%,涨幅比上年扩大3个百分点。八大类商品呈“七涨一跌”的运行态势,除交通和通讯类下降1.0%外,其余七大类全面上涨。拉动物价上涨的首要因素是食品类价格的大幅上涨,在肉禽等农副产品价格节节攀升带动下,食品类价格从5月份上涨3.9%一直走高至12月份的12.9%,其中油脂累计上涨34.9%、肉禽及其制品累计上涨22.6%、蛋累计上涨20.0%、干豆类及豆制品累计上涨16.3%。由于食品类价格上涨对CPI指数影响程度达66.5%,拉动CPI总体上涨2.5个百分点。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2007年,全区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1.49万人,增长14.7%;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0.85万人,增长19.5%;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5.38万人,增长69.2%;参加工伤、生育保险人数分别达22.06万人、13.60万人,分别增长83.2%86.9%;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率达到100% 

  社会福利事业持续发展。年末全区有各类福利院、敬老院23个,床位2197床,收养人员732人。乡镇敬老院覆盖率100%,社区服务设施场地380个。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人数为1318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人数为10009人,共发放低保金1355.6万元。 

    

  九、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2007年,全区城市新建续建工程共46项,完成投资近6亿元。高教路一期、高教南路、人民路西延二期、西安路北延二期、一馆三中心、和睦路、“595”立交桥两侧整治、径山古道一期、南大街南延、长新路以及和睦港、石前港等河道整治工作进展顺利;水景园二期、迎体路二期、文二西路延伸、勾仁大道南线正按阶段目标扎实推进;人民路东延、高教路二期等工程前期工程进展顺利,地铁一号线余杭段一期工程已基本完成前期工作。年末,建成区面积达到19.24平方公里,增长5.4%,建城区实有城市道路面积465.12万平方米,排水管道总长度166公里。 

  各项公用事业继续发展。市民乘车环境得到很大改善,年末城区公交线路25条;公交营运线路总长度达281.6千米,增长25.2%;公交营运车辆121辆,增长7.1%,年末客运出租汽车354辆。全区用电量达42.93亿千瓦时,增长14.1%。其中,城乡居民生活用电4.77亿千瓦时,增长21.7%。全年城区供水总量3729万吨,液化石油气供气总量9288吨,天然气供气总量1664万立方米。 

  城市绿化建设全面推进。2007年,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达721.94公顷,增长13.4%,园林绿地面积694.84公顷,其中公园绿地面积194.52万平方米,分别增长12.8%48.0%,人均城市公园绿地面积达12.2平方米。 

  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运河流域、上塘河流域、城区内河水质改善明显,运河出境大麻断面、上塘河出境断面与上年同期相比,氨氮分别削减了37.6%12.9%。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功能区标准,全年优良天数301天,优良率达到了83.4%,比上年提高了3.3%。临平污水工程日输送至七格污水处理工程的污水量约6万吨,城区截污纳管率达到77%。全区生活垃圾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取得了新的突破,锦江环保能源和绿色能源的垃圾处理能力达到1250/日,全区农村生活垃圾收集、无害化处理率达80%以上,中心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以上。 

  节能减排初显成效。2007年,全区单位GDP能耗、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预计分别比上年下降4%3.7%5.5% 

    

  十、公共安全 

  建设“平安余杭”取得阶段性成效。2007年,全区交通事故发生924件、死亡152人、直接经济损失104.08万元,分别比上年下降0.2%0.7%51.4%。全年发生火灾事故16起,死亡1人。全年刑事案件立案8008件,下降0.6%,民事案件立案5587件,增长10.5%。刑事发案和安全生产主要指标连续三年实现零增长,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达到99.7%,已经连续三年被评为省级平安区 

    

                           

  注: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人口数为公安部门统计的户籍人口数; 

  3、本文使用的增长速度,除“生产总值”和一、二、三产业“增加值”按可比价计算外,其余均按现价计算。 

    

      统计小常识 

    

  一、GDPGDP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最终成果的指标。余杭GDP即余杭区生产总值,是指余杭区境内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超过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住单位的增加值之和。  

  GDP包括第一、二、三产业中所有行业当年实现的增加值之和,按生产法计算为:增加值=总产出一中间投入;按分配法计算为: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按支出法计算为:增加值=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 

  二、人均GDP人均GDP是一定时期内GDP与同期人口平均数的比值,是反映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程度、人民生活水平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统计指标。 

  目前,我们计算人均GDP,采用的是户籍人口。 

   三、工业总产值:指以货币表现的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生产的工业产品总量。工业总产值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直报超汇制和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含个体工业户)抽样调查制产生的统计数据之和。 

  四、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这些企业统计上实行直报超汇制,即企业每月分两次将产值、产量和经济效益情况直报统计局进行超级汇总。工业企业进入“超汇”的条件:1、当年度主营业务收入达到5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年底进入的超汇范围;2、当年新投产的工业企业,当该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500万元以上时,次月即可进入超汇范围。   

  五、规模以下工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不到500万元的小型工业企业和个体工业户,包括有证(营业执照)和无证企业。这些企业采取国际通用的抽样调查方法,该方法是在一定的概率程度保证下,按随机原理抽取一定比率的样本单位,然后以样本单位的调查数据为依据推算全区规模以下工业经济总量的一种科学的统计方法。 

  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指城镇居民家庭在支付个人所得税、财产税及其他经常性转移支出后所余下的实际收入;是调查户中生活在一起的所有家庭成员在调查期内得到的工薪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的总和扣除交纳的所得税、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障支出和调查记账补贴后的余额,不包括出售财产和借贷收入。 

  统计调查采用抽样调查制。我区调查样本户共100户,分布在临平、东湖、南苑三个街道和余杭、塘栖、瓶窑、闲林四个镇,每年轮换l3,根据样本户的收入日记账资料,推算全区的平均水平。 

  七、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指被调查的城镇居民家庭用于日常生活的全部支出,包括购买商品支出和文化生活、服务等非商品性支出,但不包括罚没、丢失款和缴纳的各种税款(如个人所得税、牌照税、房产税等),也不包括个体劳动者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购买商品支出指为自用或赠送亲友而购买商品的全部支出,包括从商店、工厂、饮食业、工业单位食堂、集市以及直接从农民手中购买各种商品的开支。商品支出主要有:食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交通与通信;娱乐、教育、文化服务;居住;杂项商品和服务。统计调查方法,与收入相同。 

  八、农民人均纯收入:指农村住户当年从各个来源得到的总收入相应地扣除所发生的费用后的收入总和。纯收入主要用于再生产投入和当年生活消费支出,也可用于储蓄和各种非义务性支出。农民人均纯收入按人口平均的纯收入水平,反映的是一个地区或一个农村居民的平均收入水平。其计算方法为: 

  纯收入=总收入-家庭经营费用支出-税费支出-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赠送农村外部亲友支出。 

  统计调查方法采取抽样调查制,即按抽中调查户的收入日记账资料,推算全区平均水平。我区调查网络共有200户农户,分布在百丈、仓前、崇贤、东湖、径山、良渚等16个镇乡、街道。 

  九、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指农村住户用于物质生活和精神 

  生活方面的支出。生活消费支出包括食品、衣着、居住、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交通和通讯、文化教育娱乐用品及服务、其他商品和服务等八大类消费支出。统计调查方法与收入同。 

  十、消费价格指数:是指居民购买的消费品和服务项目价格的变动趋势和程度。通过对全区近90余家商业网点的700多个规格商品和服务项目价格的调查,分别计算出700多个代表品的指数,经过几何平均得到251个基本分类指数,再以居民消费支出额为权数,采用综合公式汇总计算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具体方法:1、选择代表规格品;2、抽选价格调查点;3、计算权数;4、现场调查及计算平均价格;5、与不同时期比较计算出相应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十一、恩格尔系数:指城乡居民购买食品的支出占家庭生活消费总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是国际上通用的、衡量一个国家(地区)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质量指标。在通常情况下,恩格尔系数越低,说明居民生活质量越高。 


分享到: